文档详情

法国“左岸派”电影PPT课件.

没有****飞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72KB
约30页
文档ID:265315443
法国“左岸派”电影PPT课件._第1页
1/30

第五节 法国“左岸派”电影一、什么是左岸派?1、含义: 左岸派(le Rive Gauche)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流派,因主要导演都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即南岸)拉丁区的文艺社团活动而得名左岸派”的概念最早由正片杂志的罗热泰耶尔提出因与“新浪潮”同时出现,故经常与新浪潮并提2、“左岸派”代表人物: 阿仑雷乃、玛格丽特杜拉、阿仑罗伯格里叶、亨利科尔皮、阿涅斯瓦尔达、路易马勒、克里斯马克等 他们不那么迷恋电影,比较偏重文学,而且多半以纪录片和短片为主业整体而言,他们是代表知识分子的创作者,作品被称为“作家电影”1)“左岸派”的电影接受了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力图表现摆脱一切理性、法律、道德和习俗的约束的人的真实2)“左岸派”电影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突出人的精神痛苦与丑陋,主张“行为文学”3、法国“左岸派 ”形成原因(3)“左岸派”电影接受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影响,强调在文艺作品中通过非理性感受而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直觉”在认识世界、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位置4)受到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影响,作品中力图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勾通内心的幻想。

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再造自然4、“双重现实主义” 即“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左岸派”电影一方面探索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又将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即头脑中的现实与眼前面对的现实结合起来,将原有的超现实主义改造为一种易为公众所理解与接受的高级的现实主义 听一听张洪量、莫文蔚演唱的广岛之恋,感受一下这首歌的内容1957年,法国女演员(埃曼纽尔莉娃)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时,邂逅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冈田英次),两人在短暂时间内忘记各自的有夫之妇、有妇之夫身份,产生忘我恋情然而因为广岛这块土地的特殊性,两人在激情相拥时,女演员脑海中总会闪现若干有关战争的残酷画面,建筑工程师也常令她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与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爱情,这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女人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了,她就要离开广岛这注定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暂而永恒广岛之恋导演:阿仑雷乃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谈谈对左岸派电影的第一印象二、“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1、喜欢处理潜意识和复杂的时序交错的时空关系2、他们的艺术倾向均与文学有密切关系3、左岸派的导演受超现实主义影响至深4、注重如画般的构图及摄影机的运动,并且深受爱森斯坦蒙太奇剪辑法影响,好用对比、交叉剪接、并列的方式,造成震撼的效果。

5、受布莱希特“间离”理论的影响,他们都不鼓励对角色认同,所有对角色背景及个性提供的资讯很少6、由于多以拍纪录片出身,在器材、经费都受限的状况下,左岸派熏陶出一种先拍默片事后再加音乐、效果及对白、旁白的后制方法,与超现实主义及现代诗意境结合,在画面与声音间造成阅读的张力,也透过剪接将过去与现在并列在一起,再加上文学的腔调,左岸派在知性上超越“新浪潮”的作品7、左岸的导演们在政治立场上一般都偏左,有反权威、反体制倾向三、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阿仑雷乃(Alain Resnais)(1922年)1922年6月3日生于瓦讷1943年毕业于法国高等电影学院1948年拍摄了短片梵高,此后接连拍摄了几部纪录片,显示出他的才能新浪潮电影崛起后,他是左岸派的领袖之一他的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新浪潮的代表作,也是现代电影经典之作 1959年的5月,阿伦雷乃携他于去年拍摄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二届电影节,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轰动了整个西方影坛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但同时也有人批评它是“一部异常令人厌烦的、浮夸的、充满了最遭人恨的文学的电影。

广岛之恋作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与传统电影单一直白的主题相比,它的主题是具有多义和暧昧性的,它充满了多层次的意味,充分体现了“左岸派”导演的偏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剧情: 在一座拥有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城市里,戏剧演出正在进行,男人X与女人A相遇男人告诉女人:一年前他们曾在这里相见,她曾许诺一年后在此重逢,并将与他一起出走A起初不信,但是男人不停出现在她面前,并且不断描述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种种细节于是,A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了,她开始相信,或许真的在去年发生过小说: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 慢板如歌 1958年 情人 1984年 电影:广岛之恋 1960年(编剧)长别离1961(编剧)音乐 1966年 毁灭,她说 1969年 黄色太阳 1971年印度之歌1975年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 卡车 1977年2、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 印度之歌是一部标新立异的作品,艺术结构上十分奇特全片由70几个画面和500多句画外音构成画面上的人物并不开口说话,而画外音的结构异常复杂它包括两个女声和两个男声的画外叙述,银幕人物的画外对白,一个女乞丐的声音,以及环境中的人语和自然音响。

影片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故事” 3、阿仑罗伯格里叶(Alain ROBBE-GRILLET) 1922年8月18日 2008年2月18日小说:橡皮 1953年窥视者 1955年嫉妒1957年在迷宫中1959年快照1962年纽约革命的计划1970年美貌的女俘虏1975年电影:不朽的女人 1963年横跨欧洲的特快列车 1967年撒谎的男人1968年伊甸园及其后 1970年橡皮 1972年欲念浮动 1973年美丽的囚徒1983年四、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致对比(1)成员组成看:“新浪潮”的制作者大多是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的评论员,及一些影迷如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里维特、卡斯特等人而“左岸派”的制作者们则是聚集在塞纳河左岸“门阶出版社”这一左翼作家团体周围的一批文人其中有作家杜拉、格里叶等,有戏剧家雷乃、高尔比等,有记者卡蒂,有摄影师瓦尔达等而真正搞电影的只有马克一人左岸派”导演的文化修养要比“新浪潮”导演高2)时间上:“新浪潮”运动始于50年代末期,以1958年为诞生日期,而“左岸派”电影导演的探索要比“新浪潮”导演早雷乃在1948年久开始拍摄影片了,瓦尔达也于1954年开拍3)年龄上:1958年“新浪潮”的几个代表人物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特吕弗、马勒26岁,戈达尔和夏布洛尔28岁),而“左岸派”的导演1958年时大多数已经是中年人。

4)从影片主题和手法上看:“新浪潮”作者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的作家电影反映的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较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而作家电影则采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地采用人称来叙事;作者电影有一种真实诚恳的风格,而作家电影却有着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艺术的假定性也远远超过了“新浪潮”电影5)从拍摄地点的选择上看:“新浪潮”电影不具有社会性主题和政治性主题因此,所选择的外景地一般都局限在巴黎,故事活动范围总在这个大城市中进行;“左岸派”导演们拍摄的地点也极为广泛,足迹遍及苏联、日本、朝鲜及欧洲各地6)美学追求看:“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7)从制作周期看:“新浪潮”导演们以一种潦草的、半即兴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短而“左岸派”导演却是以仔细琢磨的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也比较长8)从影片通过检查方面看:“新浪潮”电影由于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一般都能顺利地通过放映,而“左岸派”电影由于背景复杂,所以一般都要遇到麻烦左岸派”艺术家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情感与选择。

左岸派”电影是对商业电影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左岸派”导演的作家电影是法国五六十年代“先锋派”第六节 新浪潮之后的法国电影 70年代,“新浪潮”的余波仍在振荡,特吕弗、戈达尔等“新浪潮”主将延续着旺盛的创作力,一些更为年轻的电影作者涌现出来,拍出了富有个性的影片1973年,让厄斯塔什完成了时长209分钟的妈妈和妓女,深刻分析了一个年轻的巴黎懒汉和两个与之生活的女人间的三角关系,影片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一、七十年代:二、八十年代 进入80年代后,法国电影出现了模仿好莱坞高投资高收益的做法,不惜重金,拍了一些高成本的大制作,如玫瑰的名字1986)、让德弗洛莱特和泉水玛依(1987)、卡米尔克罗岱尔(1988)、西哈诺德贝热拉克又译大鼻子情圣,(1990) 情人(1992)等,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三、八十年代之后的法国电影的代表人物: 80年代之后的法国电影,青年导演依然是电影艺术不断革新的推动力代表人物有:让一雅克贝内克斯,作品为女歌星(1982)、巴黎野玫瑰(1986);吕克贝松,作品有地下铁(1994)、碧海情(1988)、莱昂(1994)、第五元素(1997);卡拉克斯,作品为男孩遇上女孩(1984)、新桥恋人(1992) 评论界取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将之命名为“BBC” 派,或“新巴洛克派”、“新浪漫派”等。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电影流派,他们在 艺术上各自独立,但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莱昂大鼻子情圣提问:BBC一代导演电影作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跨越“BBC派”,充满新意和创造力的法国电影的涌现再次震动世界影坛,被命名为“新生代法国电影” 据统计,1989年,有近30个新进导演拍摄了处女作,其中埃立克罗尚执导的无情的世界被誉为80年代的精疲力尽新生代电影的另一部代表作是1995年,由马蒂尼,卡索维茨编导的仇恨影片表现三个失落的郊区青年人一天24小时的经历和命运,揭示了法国社 会面临的失业、安全和外籍移民等重大问题四、新生代法国电影无情的世界仇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