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写景诗:过故人庄--孟浩然 【作品简介】 《过故人庄》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挚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溢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挚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好像平淡如水,细细品尝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备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剧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选自《孟襄阳集》,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挚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溢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爽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家立业的颂歌 【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 (1)过:探望,探访,探望故人庄,老挚友的田庄。
(2)具:打算,置办 (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4)邀:邀请 (5)至:到 (6)合:环绕 (7)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8)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其次声的xia (9) 开:打开 (10)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这里指窗户 (11)面:面对 (12)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 (13)把酒:拿起酒杯把:端着,拿起 (14)话:闲聊,谈论 (15)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6)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17)还:回到原处或复原原状;返 (18)就菊花:指观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观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注释】 1、过:探望 2、具:打算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
这里指观赏的意思 【翻译1】 老挚友打算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长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观赏(盛开的)菊花 【翻译2】 老挚友打算好了丰富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围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欣赏菊花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绕,郊外是青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赏析一】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安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挚友的情意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爽隽永 【赏析二】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叙述老挚友杀鸡做饭,邀请诗人到他家去做客。
田家没有山珍海味,一盘肥鸡就成了老挚友待客的佳肴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诚友情,又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清淡,开篇就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庄之所见这两句,上句描绘近景,葱郁茂密的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安静;下句勾画远景,宏伟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了一道自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就是用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现出山水的漂亮和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宠爱之情另外,这两句诗也示意了孟浩然与其故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志向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为下文的开怀畅谈作了感情的铺垫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宴饮 诗人在老挚友家中,临窗把盏,看到窗外的打谷场和青葱的菜园,不觉引起了诗人和老挚友对田园农作物收成的关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饮宴的主要话题 这里,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田园的风光,再辅之以家常的高谈,就使诗境完全沉醉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子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欣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忱,作客的开心,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自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奇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口头语,勾画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当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最出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闻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最终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尽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明哲保身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赞扬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验比较简洁,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袤,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擅长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实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美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丽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线,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行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终归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