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

上传人:lj157****0132 文档编号:264406889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1教材分析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游记很陌生,但通过对本单元课的学习,对游记这一题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流畅的使用导游词向游客介绍景点,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很好的导游。虽然平时锻炼的机会很少,但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学生也不胆怯了,变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生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的训练,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

2、中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2、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展示、拓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习导游词的写法,小标题的运用。2、品味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2内容预览: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

3、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2、对照手法的运用。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教师借助

4、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

5、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第三部分:悠悠野象x。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

6、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四、小结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五、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找

7、出文中运用对照写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示例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

8、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二、品味语言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

9、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

10、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三、学习对照手法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明确:“悠悠野象x”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四、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

11、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3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

12、的感受。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要求a

13、、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四、第三板块,表现美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4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运用小标题构造文章的方法。2、理解课文对照的手法的运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

14、想感情。重点、难点、疑点:1、学习用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造文章。2、理解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课型及教学思路:(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教具及课时安排: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2、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看图片让学生猜出图中的地方。二、课前热身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沧篾剁饰嵌棰涮(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心驰神往轻描淡写妩媚装饰镶嵌三、合作探究(1)学生听录音机读(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4)四边互动互动1:开头一段有何作用?哪些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2:第一片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热带雨林图?(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3:第二个片段是怎样描绘竹楼外形的?又是如何描绘傣族老人的?(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4:“悠悠野x谷”从谋篇布局来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5:野象经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反映了什么?(学生答,教师总结)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1、做练习(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