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寓言》说课稿

上传人:追*** 文档编号:264401617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寓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2年《寓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2年《寓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寓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寓言》说课稿(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寓言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寓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寓言说课稿1说课导入:“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有兴趣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从前,有一个国王”故事就开始了,小时候我们刚认识世界也常常从这一句开始。正是大人们给我们讲解的那些寓言,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了我们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小世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单元训练点为研究

2、探讨,深入领会。训练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个训练点,是根据高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高中阅读训练体系而确定的。如果能够训练学生研究探讨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两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读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灵谈钱先生散文风格和魅力时也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虽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本文就最能体现钱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特点。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对,洞烛世相,化腐

3、朽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让人叹其思维之独特,见解之老到,语言之犀利。这真是语文园中的一棵智慧树,满树开满了玄想之花,长满了心灵之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更能获取智性上的满足。2.教学目标针对这样的文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知识目标:能初步理解九则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独到见解。能力目标:通过体会本文的独到见解,进行模仿体会,尝试解读寓言,赋予新意。情感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编写寓言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的重

4、点为理解钱钟书通过伊索寓言的解读所表达的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难点为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和教师提供的动物画像编写寓言,体会寓言的社会意义。二教法分析1、教学设计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在提供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2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

5、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比较法寓意比较,掌握角度和方法。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共同探讨伊索寓言中“徒劳的寒鸦”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

6、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师生对谈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结合“禽言兽语”进行编写寓言时,最适宜用此法。三、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咬文嚼字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了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学习重点的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既结合课前印发的讲义,又通过做练习逐步掌握

7、起来的)。2.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编写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这节课里也有体现。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教学

8、程序分析(一)导入寓言是假托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富有启发性,本文有很多寓言都看似简单,但道理深刻。一则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内涵,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诠释了伊索寓言的几个故事,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这篇文章,找出这篇文章到底涉及到了几个寓言故事。(要求:快速阅读,给每个寓言故事加一个题目,填空式()的故事)说明:这篇文章对于心智不太成熟、阅历颇为单纯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能一下子就能有所领悟,尤其是这篇内蕴较深的课文,这样设计导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二)初步感知教师出示课件:故事名称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蝙蝠的故事 讽刺善变者

9、 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享乐者挨饿活该 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贪得 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总朝上必摔跤 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乌鸦的故事 伪装者终现本相 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戒之在贪 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驴子跟狼的故事 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过渡:课文题目为读伊索寓言,重点就放在

10、这个读字上面,作者通过这个读,赋予了伊索寓言新的内涵,我们也一样可以,当然,读要有方法和角度,首先我们来看其中两则“乌鸦的故事”“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三)学生了解方法和角度教师出示课件。三张课件分别包含故事的内容、比较和角度。(四)学生利用方法和角度进行解读过渡:由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钱先生之所以能赋予寓言新的寓意,是因为他从另一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解。现在我想用伊索寓言中丙则故事,给大家尝试解读:教师出示课件:狗的故事、狐狸和狮子的故事学生利用方法进行解读。(五)方法的拓展运用:编写寓言过渡:纵观本文寓言,我们发现,寓言实际上是从动物(包括人)的嘴里吐出有启发性的人话来反映社

11、会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文体。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编写简单的寓言。例如:(出示课件)现丰请各位同学根据我提供的画面,选择其中2-4个,写一则简单的寓言。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上的画面编写寓言。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教师作一定的评价。(六)综合评价总结:刚才大家所编写的寓言,都能够很好地揭示了社会的某些方面,但大部分是社会的丑陋面、阴暗面,人性的缺点,难道我们的社会你的眼中真的那么龌龊吗?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这个人是坏人,就一切都坏。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同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个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反之亦然。进一步说,

12、我们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了解,不能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是前进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们都要动脑筋,不能过于简单了。(把生活本来的样子告诉学生,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七)作业请同学们联系当代,对农夫与蛇进行阐释。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未必要赞同以前的看法,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去救毒蛇其实是缺乏生活常识;帮助别人也是有选择的;蛇不会冻死,它不

13、需要帮助,农夫是多管闲事;蛇咬农夫是本能的反应,是正常的;农夫自救的能力太差了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读的。寓言说课稿2我所理解的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在学段教学目标和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关照下的将有相似性和共同性的两篇或多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创造性地达成自己的阅读教学目标,积极推动课外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把伊索寓言的整合阅读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进行:一、 抓住角色语言,异中求同,切入故事。首先,打出三个故

14、事中人物的三句角色语言,将议题聚焦在“谎言”上,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力求以简驭繁,为文本细读搭好一个架子,为学习三则寓言打开一个通道。二、 探究释疑,同中求异,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紧扣“谎”字,深入理解三则寓言。学习第一则寓言,我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切身体会“酸”字的情境意义,然后利用假设创设情境:如果一只站在葡萄架上的黄鹂告诉狐狸说葡萄是甜的,狐狸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狐狸的心口不一、自欺欺人。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自己也曾偶遇的“酸葡萄”心理,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层层深入,学生对“酸葡萄”心理也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第二则寓言的学习中,我抓住

15、人物语言“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循环往复,激情朗读,为学生积聚情感的同时,创设情境:大哥,那个孩子在喊呢,你为什么不去帮帮他?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直抒胸臆,寓言中的道理了然于心。学习蝉和狐狸,我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充分体会到蝉的冷静、机智和善于观察后,设置乌鸦和蝉的对话表演,比较出智慧,两个故事的对比,让作为旁观者的学生很容易就分出了是非曲直,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三、 回归整体,发现伊索寓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伊索寓言的行文结构、表达方法、角色设置等,发现伊索寓言的体裁特征,习得读伊索寓言的方法。进而提出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要求。为了指导更具实效性,我给孩子们确立了研究专题,设计了阅读记录卡,力求使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步子迈得更坚实些。寓言说课稿3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