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64077234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3.3.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word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 2 课时【教学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本节内容是生物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中第一节内容。 针对本节教材特点、 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倡导合作,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来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表达交流的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采用创设情境、 倡导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习, 旨

2、在认识根毛吸水的意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内容分析】生物六下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课第 2 课时,以第 1 课时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为铺垫,描述土壤中的水分由植物的根进入植物体其它器官的途径,先从根毛数量多面积大适于吸水的特点, 让学生感性认识根毛吸水的意义,再到植物地上部分的茎的主要结构导管和筛管,认识水分从下往上的运输途径,同时又为绿色植物参与者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生物世界,提高生

3、物科学素养。【学生情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有一定的农村生活生产经验,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强,有高涨的热情,但注意事力容易分散; 之前,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株的生长时,已经认识了根尖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通过讲授知识与动手探究观察相结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区别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和用途;?能力目标 : 1、通过对生有根毛的幼根和茎对水分无机盐运输现象的观察,训练观察能力,提

4、高思维能力,加强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能力。2、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感目标 : 1、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加强与同学交流的感受。2、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 说明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 教学难点 : 导管、筛管贯穿整个植物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设计 : 采用创设情境、学生实验、小组探究、观察法。?教学媒体设计 : 多媒体课件、放大镜、解剖刀、培养皿老师准备 : 1、培养有根毛的毛豆幼根2、浸了红墨水的冬青树枝条(以叶脉变红为标准)学生准备 : 浸了红墨水的冬青

5、树枝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教师: 自制课件、课前培养好毛豆种子萌发长出根毛的幼根、课前准备冬青树枝条浸入红墨水。学生: 课前预习、收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资料、课前准备冬青树枝条浸入红墨水。?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温旧导新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展示课件“因缺水而引起变化的植物的图片”陈述 : 如果生物圈没有了水,将不会有生命存在,一片荒凉。生物圈离不开植物,植物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滋养着生命的水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我们知道,植物主要靠根吸水,移栽菜苗时,如果根损伤太多,植物往往不易成活,那么,根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呢?观看课件,

6、聆听讲述,展开联想,引起思考,进入情景,加深理解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兴趣,贴近生活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分发已培养好的生有根毛的毛豆幼根,指导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观察。置疑: 1、观察你看到毛豆的幼根有什么特点?2、生有根毛的部分属于根尖的什么区?3、你观察的那条幼根的成熟区有多少根毛?4、运用资料补充 : 玉米的成熟区 425 条/mm2,豌豆有 320/mm2,有一位科学家统计过一株高50cm的黑麦上的根毛总数有125,000 根。如此之多的根毛对植物吸收水分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移栽的白菜苗、太空椒苗根部总要带

7、一个土坨?为什么移栽好的小树苗不能用手去摇?学生分组每 2人/ 组观察毛豆刚长出根毛的幼根。学生回答 :生有许多白色“绒毛”,叫根毛。成熟区(根毛区)试验着估计 :几千、几万聆听老师的介绍,观看课件,体会众多根毛与吸水的关系。回答: 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面积,增大根的吸收功能。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尽量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从而影响根的吸收功学生通过观察,感性认识,获取知识,加强观察能力的养成。及时巩固能。板书: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土过渡:根毛吸收的水分进入根后,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呢?老师昨天已安排每一小组按照课本教授的提示做了一个水分在茎内运输的

8、小实验。设问: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呢?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呢?指导学生用小刀把茎横切,再纵向切开,并深入课堂关心学生的动手实验动态,同时提醒学出示各小组做的小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回答: 叶脉变红了,整个叶片都红了,而茎表面不见红。学生分组实验,将冬青树茎横切和纵切,观察现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实验探究能力,加强合作精神。壤中的水 (无机盐)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株各处生小心用刀,以免划伤自己或别人。展示实验照片。陈述: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茎的木质部,红色的水分就沿着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展示课件。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上下细胞间的

9、横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导管的细胞是死的。展示实验照片。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 以后这株植物开了花 ,花也有导管 , 植物通过花的导管把水也运输到花里。这株植物再结了果实和种子 , 果实和种子里面也有导管,植物也就把水运输到果实和种子里,所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导管,它们是连续贯通的。植物根毛吸收的水分就沿着根、茎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同时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到植物各器官。那么,叶子制造的有机物也由象。问答: 茎被染成红色。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总结导管的作用学生观察照片中的现象,总结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思考。学生

10、观察冬青枝条掐断面的实验,回答所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回答 : 有甜味,叶子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的。学生总结筛管的作用提高观察能力挖掘导管在茎的木质部,筛管在韧皮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亲身体验感性认识这导管运输吗?展示实物照片,出示问题。展示课件陈述:在根茎叶中除了导管外还有一种管道叫筛管,它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它是由活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筛管在韧皮部,即在树皮的内侧部分,没有变成红色的部位。设问:我们吃的甘薯有什么味道?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什么部位呢?陈述:这说明除茎以外,根和叶中都有筛管,还有我们吃的甘薯、花生中的有机物也是从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那么,导管和筛管分别

11、位于茎的什么结构中呢?为什么木本植物如樟树长得那么粗壮呢?而水稻的茎则如此小呢?木本植物的茎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中间有一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学生思考观察树皮学生剖开树皮感知黏滑的形成层细胞。因而茎能不断长粗。而草本植物如水稻、甘蔗的茎没有形成层,就不能一直长粗了。小结:导管在木质部,筛管在韧皮部。课堂小结巩固练习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是否已掌握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那么你能否具体告诉老师和同学,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吗?展示课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各自发表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思考完成梳理新知识,逐步学会归纳知识能力检

12、验学习效果【板书设计】第一节第 2 课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 土壤中的水(无机盐)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株各处【练习设计】 : 1、根生长有大量根毛, 这大大地增加了根吸收水分的,提高了根吸收水的效果。2、移栽幼苗时,下列措施不应采用的是: ()A阴天或傍晚移栽B带土移栽多浇水、多施肥剪掉一部分叶片【本课小结】 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可以增加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水分进入根内部以后, 是通过根、茎、叶内的导管向上进行运输的 (因为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溶解在水

13、中的无机盐也随着水分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有机物是通过根、 茎、叶的筛管向下运输的。导管和筛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精心设计,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来获取新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表达交流的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课前充分准备实验材料, 于一周前就与同组科任及实验管理员合作

14、培养毛豆种子的幼根, 由于天气较冷, 毛豆种子萌发速度偏慢, 后来把种子放到恒温箱培养, 这就加快了毛豆种子的萌发速度为课堂教学准备了实验材料。还有,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水分在茎内运输的途径”的实验,笔者与同学收集了女贞、榕树、小辣树、芋子和桃树等 6 种枝条做实验, 通课前过对照实验, 最终选用桃树枝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实验由学生课前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 采用创设情境、 倡导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习, 旨在学生能说

15、明根毛吸水的意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增进同学友谊,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这堂与学生的共同主动学习,基本达成了三维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大量的根毛对植物吸水具有重大的意义,能熟练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即水分由根毛吸收后进入根内导管后,由下至上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学生再通过亲身体验掐断榕树枝条流出的有机物, 掌握了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笔者于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通过采集实物、 摄像实验现象做成课件, 展示形成明显的对比, 加强了直观性教学, 学生同时也参与了采集实验材料的活动,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但由于培养毛豆的时间提前偏早, 观察根毛的实验效果不很理想,还有在课堂上观察有机物由枝条流出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 因为用手掐断枝条的横截面不整齐, 看到的现象分不清是有机物还是水分,假如有小刀横切且观察上断枝条流出的汁液,那效果就显著了, 学生能从感性认识领会实质问题了。7C 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