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平起仄收,押韵的五言八句格律诗 篇一: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 细致说来,押韵的要求是指每首绝句的第一、其次和第四句的最 后一字,可用同一个韵目的字做韵脚,且务必为平声字,但第一句的 结果一字可以用邻韵,也可不压韵如用了不同韵目的字做韵脚,即 为“出韵”或“落韵”七言绝句假设第一句用韵可以增加音乐美,故七 言绝句首句用韵教常见,五言绝句首句不用韵者教底盘一个韵脚的 字不成重复使用第三句的结果一字务必为仄声字 在格律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律安置,不管是五 言还是七言,都有平起首句入韵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 韵式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所谓平起仄起,是指第一句的其次个字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平 声字为平起,仄声字为仄起 概括要求如下:(⊙: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务必为平声字; 仄:表示务必为仄声字) 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即可: 1、 韵字务必为平声字; 2、 不管是七言还是五言,记住第一句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务必平仄 相隔,如七言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记“仄、平、仄”,单数 上的字分别分别与它紧挨着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一致; 3、 其次句双数位置上的字与第一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与第 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一致,如第一句是“仄、平、仄”,其次句、第 三句那么为“平、仄、平”; 4、 第四句与第一句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一致,与第三句同位置上 的字平仄相反; 5、 第三句结果一个字务必为仄声字。
再简化的说,记住三点: 1、 韵字务必为平声字,第三句的结果一字务必为仄声字; 2、 第一句的第2、4、(6)字平仄相隔,第一句与第四句句式格 律一致,其次句和第三句与第一句和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反五言绝 句每句只有第2、4字) 3、 更换第一句的第2、4、(6)字的平仄,即可换得其他句式的 格律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二、仄(转载自:.xiaocaOfaNW 小草 范 文 网:平起仄收,押韵的五言八句格律诗)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好像,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那么再加上四句而已譬如仄起首句 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好了,依照此理类推,就可以写出不同句式的绝句了,到此学习绝句的写作,也算是入门了, 至于绝句写出来诗意、诗境的好坏,就在个人修为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矩。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假设首句用韵,那么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 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其次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其次字相 一致概括说来,要使第三句跟其次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 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符合这个规矩的 试看毛主席的《长征》,其次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 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矩的很严格的 作用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
假设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 假设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扶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 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矩来安置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矩,叫做失粘⑤;违反了对的规矩,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 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 例子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里第三句和其次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分外罕见至于失对,就更 是 诗人们所留心制止的了 绝句,每首四句,或五言二十字,或七言二十八字形式短小,便于记诵,节奏明快,意味深长 就种类来说,有律绝、古绝、拗体绝句三种 律绝是唐代进展形成的格律诗的一种,它对平仄、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如押韵务必押平声韵字的声调务必按“平仄谱”来写,即有规律地把平声字和仄声字放在一句之中相互更替使用,使诗句节奏和谐,富有音乐性古绝和拗体绝句对平仄没有规定,写起来对比自由 要 重视的是诗中的转折,开头、结尾的技巧。
绝句的写作,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绝句四句,它的布局模式是“起、承、转、合” 如《端阳杂咏》:这首题为《过蓬莱》的诗,紧扣题目,表现了船过蓬莱阁时的所见所感榴红蒲绿正端阳,农家门庭艾蒿香米粽溢芳思屈子,龙舟竞渡在水乡 第一句是“起”,即开端,描写或陈述这一句要求扣住题目,能吸引人,假设能做到精警突兀更好榴红蒲绿正端阳,农家门庭艾蒿香这首诗紧扣题名,首句即写石榴红、菖蒲绿等端阳景物, 篇二:五言律诗也称五律 五言律诗也称五律,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其次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其次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肆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其次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其次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篇三:诗律课后题答案 知人论世”的观点是()所提出的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我的答案:C 格律诗的三个根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点?() A、用韵 B、意境 C、平仄 D、对仗 我的答案:B 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是一首闺情诗 我的答案:× 陈子昂在他()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 A、21 B、22 C、23 D、24 我的答案:D 顾况读了白居易的哪首诗之后,便认为其完全能够在长安立足?()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井底引银瓶》 C、《钱塘湖春行》 D、《长恨歌》 我的答案:A 李白认为的“有唐第一人”指的是() A、杜甫 B、孟浩然 C、陈子昂 D、白居易 我的答案:C 进士考试在审阅程序上采取的是糊名制 我的答案:× 考明经的难度比考进士的难度高。
我的答案:× ()认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白居易 B、李白 C、苏东坡 D、陆游 我的答案:C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 A、孟浩然 B、白居易 C、杜甫 D、汪伦 我的答案:A 王维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开山鼻祖 我的答案:×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中的“谢”指的是() A、谢道韫 B、谢枋得 C、谢朓 D、谢灵运 我的答案:D 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起联句作诗,他的()诗句一出,那么无人敢接下句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D、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我的答案:A 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