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高校哲学专业被冷落

lj157****013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3KB
约9页
文档ID:263576322
2022年高校哲学专业被冷落_第1页
1/9

2022年高校哲学专业被冷落高校哲学专业被冷落  在高校中,哲学专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对于当下的高校生来说,有多少人会主动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曾经,哲学专业始终是文科状元的志向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国硕士探讨生招生考试中,哲学专业仍旧在经济、金融等热门学科的夹击下艰难生存依据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全国探讨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从2022年到2022年硕士探讨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招生状况来看,哲学招生规模保持平稳甚至有所下降从招生人数来看,哲学专业不及1万的招生人数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  招生难、就业难  哲学的冷遇源于功利化的社会倾向  说起那些年哲学的辉煌历史,不少哲学专业老师的眼中都闪耀着光线  “那时,最聪慧、最有实力的学生才能进入哲学院中国人民高校哲学院党委书记韩东晖于1990年进入中国人民高校就读哲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再到留校任教,他在哲学领域一做就是26年  本科时,韩东晖班级中有许多各地的文科状元但是,这些年来哲学院的状元们越来越少,问起本学院的学生“为什么来学哲学”,学生的回答令他有些尴尬,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调剂过来的。

  “这个社会变得功利化倾向严峻究其缘由,韩东晖这样告知·记者  “一旦面临就业保研出国等重大选择,学生们就会把对个人长期发展有利的学科学问短暂放到一边,一些比较困难的课程理论思维训练短暂放到一边,自动偏向短期内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韩东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倾向让高校生们渐渐成为人们口中常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除了招生难,就业困难如今成为另一个哲学院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即使一些高校是哲学学科的“排头兵”,也不得不承认哲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受到了限制  “许多工作岗位不对哲学专业学生开放韩东晖坦言  “我们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是选择接着深造,包括出国深造,或者换个专业读研,选择本科就业的学生不多韩东晖表示,硕士毕业生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老师等行业的就业人数比较多  “短期追踪来看,哲学专业学生的发展可能不像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挣钱多、发展好,但是长期来看,相当一批人在许多领域达到更好的发展水平韩东晖表示,这说明哲学教化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规划和长期职业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韩东晖表示,哲学着重于人类概念思维的训练,着重于理论和价值关联起来,不止让学生思索如何获得学问、驾驭技能,还教会学生如何看待对错、好坏等价值的问题,对于个体人格养成很有帮助。

我认为,哲学专业毕业生竞争实力是很强的  好用化、目的化教化理念  被冷落的哲学源于中学哲学教化的欠缺  为何当今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专业时,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排斥哲学专业?不少哲学学者认为,中学哲学教化的欠缺是我国哲学教化发展受到冷遇的主要缘由  “中学的教化让学生对于哲学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谈到哲学遇冷的症结,中国人民高校哲学院院长姚新中说  “有的学生来到高校后上了几节课就说,你们现在教的东西根本不是哲学姚新中表示,现在的学生对于高校哲学专业所讲的内容很生疏,有遥不行及的感觉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人大哲学院开了许多针对中学生的夏令营,让他们来了解什么是哲学  另一方面,如今的家长也欠缺哲学学问,家长对于哲学的不了解和偏见,也导致学生不愿选择报考哲学  姚新中有些无奈地告知·记者:“上高校的首要目的是要找到一个工作,学哲学似乎就成了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如今,好用化、干脆化、目的化的导向对传统教化理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  从长远来讲,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姚新中表示,“我们实行了许多措施,但一时还扭转不了这种时代趋势  对此,韩东晖表示,许多欧洲国家都很重视中学的哲学教化,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育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哲学素养。

许多欧洲国家的`民众整体素养比较高,这得益于他们从中学就起先的哲学教化例如,法国的高考试题中就会有哲学作文  “我们的学生也应当驾驭完整的哲学学问结构,提高学生对于经典哲学著作的了解,培育学生带有批判性、反思性、前瞻性的思维方式韩东晖说  对于当下年轻人经常遇到的“迷茫”状态,哲学或许可以成为解开人生困惑的一把钥匙事实上,哲学不仅仅是高校中众多专业之一,它有着别的专业所没有的思想深度,这样的精神根基不仅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是每个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必需的基础  姚新中认为,哲学应当是社会的守望者,而哲学老师则是哲学学科的守护者哲学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具有传承文明的功能我们要守护好哲学的学科特色、学科深度,把哲学精神和时代任务结合好,不为世俗所堕,这是我们的责任  然而,以哲学为首的人文学科,始终被许多高校老师称为“冷凳子”在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通过讲学、创业等方式为自己增加经验、收入时,不少哲学系老师只能“静默地看书、教书”  去年11月24日,财政部、教化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旺盛安排专项资金管理方法》,通过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嘉奖制度,下放预算编制和调剂权限等方式,力求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发展供应更多的资金支持。

  “不管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也要守好自己的领域姚新中说道  哲学要跨出本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  真正的高校不应成为“学问的贩卖所”  哲学原委应当被给予怎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在去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前夕,教化部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显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负有对高校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化的重要职责  那么,哲学应当如何发展呢?姚新中认为,在“好用主义”占主导的今日,不能要求全部人都去学哲学,“那只能把哲学庸俗化”因此,应当探究用哲学原理、哲学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否则我们的哲学会越来越萎缩,必需要面对这个时代与时俱进,就是要在应用哲学方面做一些工作  在姚新中所在的办公楼中,·记者看到了许多哲学院开办讲座的宣扬海报,其中还包括时下最热的“基因编辑的挑战与机遇:科学的和伦理的思索”  “目前,哲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应当与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姚新中表示,如今高校中的“分科教化”,赐予学生工具性的学问许多,有深度的学问太少因此,哲学要跨出本专业,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让学生建立起“哲学的头脑”  近年来,不少高校的哲学院系起先了自己的交叉学科试验项目。

例如,北京高校、中国人民高校建立了多院系联合培育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武汉高校建立了打通文史哲界限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等  而在当今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生态科学等前沿技术不断吸引人们眼球的今日,以哲学为首的人文学科更应当找到自己的位置  去年12月20日清华高校举办的“人文清华”讲坛第七讲中,清华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汪晖演讲的主题为“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他说道,以哲学为首的人文学科毕业生发展受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学科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是和一般所谓国家、市场或其他机制所确定的场所不一样的汪晖讲道,“我们要追求真理,也要质询真理,高校拥有无条件质询的传统  这个质询的精神,正是从哲学中延长出来的汪晖指出,“现代高校质询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并不仅是我们今日说的人文学科,而是贯穿在全部的学问领域里的人文精神这个精神在许多思想家、教化家看来,就是高校的灵魂  而对于每一个高校生来说,真正的高校不应成为“学问的贩卖所”  “一个高校假如没有人文教化、没有人文精神,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高校高校是有灵魂的,所以要培育能够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的人,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场域。

汪晖说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