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3529213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10300字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舆情监测行业概况,涉及行业属性、行业分类及产业链等内容;然后描述了舆情监测行业的市场运行情况,包括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预测;接着详细介绍了舆情监测行业的监管体制及政策、行业特点、竞争格局及行业准入等内容;最后对舆情监测行业的风险进行了提示。一、行业概况1、行业属性舆情监测是对互联网上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这些言论主要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具体上讲,舆情监测是指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

2、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舆情监测所属行业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I64);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xx年修订),舆情监测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I64)。2、行业分类目前,我国从事舆情的服务机构按其依托的平台及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党政机关和准政研单位等学术团体舆情服务机构、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从事舆情监测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府组织舆情服务机构、学校和科及调查机

3、构。这四类机构及其成员在研究上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化的舆情研究环境。一是党政和准政府组织的舆情服务机构。它依托中央和地方宣传思想工作系统,专门组织开展全国性舆情信息的汇集、分析,并以咨询报告的形式报送至相关决策部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类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基于其垂直的组织结构和拥有的行政资源,为社情民意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它们通常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涉及的具体调查问题尺度较宽,调查研究的经费较为充足,时间跨度较大,有较强的连续性,把握全局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通常在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决策部门,它为我国民意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角度。二是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

4、依托的学术机构。这类机构的研究者学科背景多元,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够灵活地设置研究课题和设计调查问卷,其特有的学科敏锐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能够更好的看到舆情背后的本质问题,它们善于将网络舆情的变化和特点归纳、梳理,总结出一般规律。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以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的公关舆情研究所、复旦大学的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的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三是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它依托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把舆情服务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在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开设“舆情调查”版块,选取热点话题,采用投票、留言等方式让网民表达观点,获取分析

5、数据,掌握舆情动态;利用经常下到一线的优势,获得来自基层群众的原始数据。这类舆情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新闻性、舆论导向性和时效性,以人民日报社舆情监测室、新华网主办的新华网络要情为代表。四是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这类机构是随着舆情研究及舆情信息的数据搜集而产生的,它们的工作重点是为以上三类舆情服务机构和需要舆情监测的企业提供监测工具,或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舆情服务。它们很少直接参与对舆情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且开发的监测工具主要是针对网络舆情监测。这类机构技术实力较为雄厚,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质。从事这类系统开发的机构以深圳乐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3、产业链

6、结构(1)上游对舆情监测行业的影响舆情监测行业的上游企业多是媒体和广告代理公司,还有少数的活动和会展公司。舆情监测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需要与传媒进行大量沟通,并与这些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形成自己的媒体资源和宣传网络覆盖优势。新媒体环境对舆情监测市场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传播的新型业务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部分公司此类营业收入比重甚至占到了一半,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舆情监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2)下游对舆情监测行业的影响舆情监测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快速消费品公司、互联网公司、通讯公司等等。当前中国政府虽然还没有将“舆情监测系统”直接写入文件,但

7、是政府对舆情监控和舆情监测的关注度、认可度都呈现了良性增长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在带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舆论可以迅速呈病毒式传播,政府、企业对舆情进行监测及应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将促进舆情监测行业的蓬勃发展。二、市场运行情况1、市场现状舆情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舆情服务的认识不够到位。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对舆情服务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首先,对舆情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存在舆情服务等于舆情监控和删帖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舆情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对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

8、研判,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致使有效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地方与部门还把舆情服务看作是与一些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监控和处理负面信息的重要渠道,违背了舆情服务的初衷。其次,舆情应对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正在积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单位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不重视的现象,应对舆情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相较于党政部门,企业对舆情的重视力度及应对能力更显不足。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舆情监测室联手推出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上,前9家企业都在“蓝色警报”线之下,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境内企业应对网络舆情

9、事件的能力大都被评在“合格线”之下,这里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再次,对舆情监测的范围把握不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的集散地,因此,在说到舆情监测时,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舆情重视度不够。在舆情监测中侧重于对显性舆情的监测,对隐性舆情的监测力度不够。二是舆情服务市场不够规范。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舆情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舆情服务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10、的现象。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舆情服务业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来规范。舆情服务的巨大商机,催生了舆情监测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在网络舆情服务领域:上游是政府部门及众多企业客户,中游是舆情监测服务机构与市场咨询公司,下游是网络删帖公司以及危机公关公司。舆情产业链上的利益的分配亟待规范。据谷尼软件公司副总裁邹鸿强估计,在做舆情服务的同时,兼营网络删帖业务的舆情监测公司在行业内大概占到20。这不仅对只从事舆情服务的相关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扰乱了刚刚起步的舆情服务市场,侵犯了民众的言论自由权。舆情服务市场准入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舆情服务机构的良莠不齐。这些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二是市

11、场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舆情服务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化程度不高。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调查,20xx年上半年我国仅舆情监测分析软件的市场销售额规模就达6890万元,同比增长24.2。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主要是为党政机关服务,很少进行商业运作,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又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从事舆情服务软件开发的机构仅30家左右。舆情分析所需要的有效数据量大,开发监测软件的所需要的成本高,专业技术性强,系统维护工作量大,而国家从融资、基础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舆情服务业的市场

12、化进程。三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就目前而言,我国党政和准政府组织的舆情服务机构与由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构成的舆情服务机构的联系比较密切,资源整合度相对较高。党政机关和准政府舆情服务机构内部、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及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之间在舆情数据的共享上明显不足,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网络舆情监测与社会舆情调查的结合不足,舆情监测软件所得的数据与舆情监控需求最关键的安全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的整合力度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舆情服务的预警作用。三是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目前,我国舆情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还

13、很不完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一是舆情服务监测软件开发人才不足。舆情分析工作所需要的数据量大,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舆情分析对高效、全面、及时、精准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决定了舆情有效数据的收集不能只靠人工来完成,舆情监测软件的开发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舆情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舆情监测软件开发主要依托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成立于20xx年和20xx年,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开发人才短缺,软件开发所依据的数据模型和理论也主要借鉴国外,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二是舆情分析专业人才不足。我国现有的舆情信息工作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舆情分析则主要是依托科研院校的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把舆

14、情分析与理论研究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的人员不多,舆情信息工作理论建设比较薄弱。从社会一线收集舆情的专业人员不足,这在商业气息浓厚的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科研院校舆情服务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三是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少。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一整套培训体系。目前,我国的舆情服务人员主要依靠各个舆情服务机构进行内部培训,专业性不强,专门的培训院校和机构很少,舆情信息工作队伍的后备力量不足。舆情服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亟待开发。2、市场规模预测20xx年,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二十年间,中国骨干网、宽带网络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IP数、域名

15、数、网站数等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均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此外,中国网民数量在20xx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997-20xx年间,随着瀛海威公司面向普通家庭开放互联网服务,以及随后搜狐网、人民网的上线,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活跃期,网民数量呈现翻番式增长,1998-20xx年三年间增长率分别高达238.7%、323.8%和152.8%;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随着中国互联网从泡沫破灭后逐渐恢复并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带动网民总量持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

16、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的中国公共关系业20xx年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xx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增长缓慢。据调查估算,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8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1.5%左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业务的结构性变化也逐渐凸显。传统公关业务增速放缓,而新兴公关业务(如数字化传播、新媒体营销等)发展迅猛。总体而言,作为新兴产业的公共关系行业,行业的成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公共关系业20xx年度行业调查报告从市场空间看,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网络舆情监测应视作数字化时代公关业务的前导阶段和关键环节,据统计,20xx年国内公关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80 亿,且将保持每年25%-30%的增速,其中数字营销、数字公关的增速有望在50%以上。从此角度判断,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业务未来的的总体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以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