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1300字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42KB
约12页
文档ID:263522020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1300字_第1页
1/12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1300字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摘要:该实验采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研究了17名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下判断字符正或反的反应时,结果表明:心理旋转存在,字母材料对心理旋转存在影响关键词:心理旋转,反应时 1.引言: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又称心智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Cooper和Shepard (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研究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或360°,不管是正常的或镜像的,判定所需时间较少,而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时,反应时为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为界,曲线的两侧是对称的本研究旨在验证Cooper和Shepard实验2.研究方法2.1 被试:随机从某年级某班抽取17人作为被试,且能够清晰的分辨主试所呈现的刺激,此前未做过类似实验2.2 实验材料:计算机及实验心理学网络实验系统, 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图片:0?,60?,120?,180?,240?,300?,选择和计时系统。

2.3 实验程序:采用完全随机析因设计,探求正反“R”在0?,60?,120?,180?,240?,300?角度下的反应时的大小,证明字母材料对心理旋转影响以及心理旋转确实存在实验中必须对额外变量性别采取控制1) 打开实验系统,选择“心理旋转实验”,进行实验,将选择器准备好(2) 指导语:认真阅读屏幕上的指导语,请你判断屏幕上的字母是正像的“R”还是镜像的“R”若你认为是正像,则按红键,若你认为是镜像,按绿键要求判断和按键准确迅速实验须进行多次3) 实验过程:每一个被试要接受不同角度的2种字母材料的处理,屏幕每显示一种角度的字母材料,计算机自动开始计时,直到被试按键为止计算机记录被试每次的反应时间和结果4)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询问被试是否在进行心理旋转5) 被试可以查看实验结果2.4 统计学工具: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spss进行分析3.结果分析:本实验经统计数据分析时采用多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即二因素混合设计,本实验中,组内因素为正反R,组间因素是性别 3.1主体内及主体间因素度量:毫秒 主体间因子3.33.43.5 分析:从实验结果可看出,旋转角度为0?或300?判定所花的时间较少,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

镜像的时间比正像的高出不少通过被试内省结果发现,17名被试均在最开始确立了至少2种标准,即0?的正像和镜像,有的被试还确立了180?的正像和镜像旋转角度为0?时反应时最短,180?时反应时最长,但仍有不符合上述说法,可能是:①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其注意力的集中;②被试可能对的正像和镜像进行过识记训练被试人数较少,且男女都有,验证结果较准确4.结论:心理旋转是存在的,且基本支持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研究结果;字母材料对心理旋转存在影响第二篇:心理旋转实验报告(改) 2300字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课 程 名 称: 实验心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对心里旋转的影响 学 院: 师范学院专 业: 指 导 教 师:实验时间: 提交时间:深圳大学教务处制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对心里旋转的影响摘 要 使用《镶嵌图形测验》和字母的心理旋转实验研究了不同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被试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系大二学生14名其中,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两种结果表明:(1)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不存在显著影响;(2)图形方向(正反)与图形旋转角度对被试的判断效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心理旋转 场依存 场独立 认知方式1 实验目的(需要文献支持)5号宋体,行距202 实验方法(下面不用留空,直接写2.1、2.2等内容)2.1 被试(被试信息尽可能详细,如年龄、视力、左右利手等)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系大二学生14名,男生6名,女生8名年龄均介于19-21岁,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右利手以认知方式为分组标准将被试分为两组,每组7人,分别有3名男生和4名女生2.2 仪器与材料5号宋体,行距202.3 实验设计(要标明被试间、被室内变量)采用2(性别:男,女)×2(认知方式:场依存,场独立)的多因素被试间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是不同旋转角度的(30,60,90,120,180度)正或反的R,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时间被试间变量为周围的噪音强度,围观同学的多少,四周的光亮度,每个人对按键的熟悉程度等等被试内变量为被试当日的精神状况,睡眠质量,身体是否有不适等等2.4 实验步骤(分阶段,如预备阶段、练习阶段、正式实验阶段等)预备阶段,先向被试介绍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介绍三色反应器以及屏幕出现内容的方式,告知被试将会有不同角度和正反的R出现,正R对应红色键,反R对应绿色键要在图形出现后尽量快而准的按下对应的按键。

练习阶段,我们让被试握住反应器然后点开练习程序,让被试进行了10个随机正反角度的R的练习正式试验阶段,首先保持被试周围的相对安静,然后示意被试自己准备好了就可以点击开始试验被试需要对完成72个随机出现的不同角度的或正或反的R的判断,然后实验完结3 数据处理与结果(具体数字都放在这里)本次实验收取数据共14份,以不同的认知方式为分组标准,各收取数据7份每位被试进行一次实验操作,每次操作共有72题数据不存在极端情况,故所收取的14份数据均为有效数据我们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我们把数据以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为分组标准,将被试分为两组,组1被试的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组2被试的认知方式为场独立型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被试在心理旋转反应上的差异以数据所得检验结果是否显著作为鉴别标准在本次实验中,图形方向(正反)以及图形的旋转角度对被试在心里旋转的反应上存在显著影响,而被试的认知方式则对被试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影响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在本次实验中,图形方向的F(1,13)=8.953,P=0.011<0.05,存在显著差异;图形角度的F(5,13)=12.759,P=0.001<0.01,存在显著差异;认知方式的F(1,12)=0.624,P=0.445>0.05,差异不显著。

图形方向与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的F(1,12)=0.009,P>0.05,差异不显著;图形角度与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的F(5,12)=0.442,P>0.05,差异不显著;图形方向与图形角度的F(5,13)=1.122,P>0.05,差异不显著;图形方向、图形角度与学习科目三者的交互作用的F(5,12)=0.378,P>0.05,差异不显著实验各项的平均反应时详见表1表1 不同认知方式的心理旋转平均反应时认知 场依存场独立方向 正 反 正 反角度(度)0 60 120 180 240 300 0 60 120 180 240 300 0 60 120 180 240 300 0 60 120 180 240 300平均值(ms) 549.29 636.00 837.86 1338.71 809.29 600.00 775.57 752.43 879.29 1386.43 1169.43 966.29 575.29 810.43 1046.57 1513.14 1111.71 1033.57 703.57 897.14 1142.14 1815.85 1483.42 1284.28标准差(ms) 58.02 146.04 158.17 396.99 209.37 271.02 76.78 103.19 186.90 448.91 385.85 287.11 58.019 146.04 158.17 396.99 209.37 271.02 76.78 103.19 186.90 448.91 385.85 287.114 实验结论与分析(运用理论及文献支持解释结果)5号宋体,行距20。

5 问题与评论5号宋体,行距20参考文献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