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263268313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01(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0. 青山不老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yn sngqio lqn wn_qn minjng mhng ko_2.形近字组词炕_ 稍_ 肆_ 载_坑_ 梢_ 律_ 栽_ 3.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非法占据、霸占。 _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一再,多次。 _对人谦恭有礼貌。 _以财物帮助。 _ 4.补充词语波光_ _风雨_ _三_五_山川_ _随风_ _日月_ _5.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_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

2、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_丁冬丁冬 _ 6.内容梳理(课文回放)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7.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写上序号。_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_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_这导致全球气候

3、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_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 8.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_月_日。 9.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二、语段阅读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

4、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种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树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老人种的那片林

5、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卜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1)短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2)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

6、自己的土棚子里”这些话叙述了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句话体现了老人的什么精神?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

7、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

8、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

9、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漫山遍野:_。寸草不生:_。(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这个故事。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精神。(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答案部分一、积累与运用1. 吟诵;俏丽;亲吻;勤勉;静谧;烘烤 2. 火炕;稍等;放肆

10、;记载;土坑;树梢;规律;栽树 3.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恭敬;资助 4. 粼;粼;同;舟;番;次;秀;丽;荡;漾;同;辉 5. B;A;C 6. 绿化山林;改造山沟;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村干部的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 7. 3;1;4;2 8. 3;12 9. (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2)老头创造了奇迹。(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二、语段阅读10. (1)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2)对比;突出表现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3)种树老人长得很

11、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4)这句话体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11. (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环境恶劣,降水量少;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法: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