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263251640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专用)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7(含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必刷试卷一、选择题(共2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中伤/中间 行货/五行缺土 不省人事/三省吾身B教诲/阴晦 剥皮/抽丝剥茧 金戈铁马/游弋自如C折本/折扣 拮据/不足为据 前仆后继/风尘仆仆D脚踝/裸露 恣睢/恣意妄为 顿开茅塞/塞翁失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拜谒 作揖 坐标系 如雷贯耳 走投无路B桑梓 端祥 侯车室 面面厮觑 腐草为萤C瞋怒 恪守 座右铭 置之不理 不可名状D骈进 诓骗 电磁炉 郑重其事 眼花晾乱二、名句默写(共1题)1、 (1)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3)郦道

2、元的三峡中“_,_”以只能在正午见日、子夜见月从侧面表现三峡隐天蔽日之势。(4)以声传情,情真意切;以声绘景,形象生动。“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杜鹃悲啼烘托出自己闻听友人远谪时哀伤愁恻的气氛;“_,_。”(李贺雁门太守行)以边塞号角声长鸣将苍凉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展现出来。三、语言表达(共4题)1、 (1)西游记中除了取经队伍与妖魔鬼怪的外部矛盾外,唐僧与悟空的内部矛盾始终相伴相随。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述故事情节,并简要分析唐僧与悟空之间的矛盾。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2)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各有绰号,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把它们进

3、行了分类,请依据分类标准和示例,任选一个序号填写绰号及姓名,并简要说明绰号由来。我选择_(填序号),姓名是_,绰号是_,绰号由来_。2、 研究发现,人们受到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应该是低谷时,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

4、加。可见,压力产生的时间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 根据语段回答问题。“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节选自五猖会)(1)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为何却不高兴?(2)有评论说,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你认为五猖会

5、一文,更多的是“温馨的回忆”还是“理性的批判”?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2行路难(其一)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1、 母亲的橙皮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

6、干之类的点心。如果客人留下来吃饭,那些平日里难得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骗出去。此时,我们尽管脸上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知道,客人吃完走后,会有好多剩菜在等着我们,那时的客人多少还有些传统的做派,荤菜一般比较斯文,个别主莱甚至纹丝不动。至于点心,虽然母亲会抢在我们进家门之前就让它们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偶尔,母亲也会很体贴地给我们每人留下一两块。这是很馋人的,尤其是橙皮。橙皮是一味乡间点心,一味用柚子皮晒制

7、的甜点心。在赣西山区,柚子俗称橙子,柚子皮自然也就相应地被唤作橙皮。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曾见母亲忙碌它的过程:取来尚未成熟的袖子,剖开,切成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大锅中加水,放入铜钱铜镜之类的铜器和新鲜竹叶,煮沸,捞出,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滤干后,倒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汇糖”,然后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出,在晒盘中摊匀,不重叠,上覆干净的白纱巾,防虫透气,于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再放入糖水中“汇糖”,如此反复两三次,即大功告成。母亲藏东西很有一套,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有一年,母亲准备待客时,居然发现她晒制并藏好的橙皮凭空少了一半。经过母亲的逐个审

8、问,最终,三弟不但饿了一餐饭,还挨了一顿皮肉之苦。原来三弟竟然好几次贴着屋梁摸进了二楼的仓房里,寻到了母亲藏橙皮的瓷瓮。他一次拿几决,竟不知不觉弄去了大半。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清楚他究竟躲在哪儿吃的,他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居然都没有发现。母亲后来讲:“我打他倒不全是为了这几块橙皮。他吃独食不说,万一掉下来摔成残疾可怎么办?得让他长点记性。”在莲花、永新诸县的乡间,曾经,晒制点心是很有传统的,尤其是家里碰到嫁女的年份。有些比较讲究的人家,晒制的点心,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很多乡间水果、莱蔬都可以晒制成美味的点心,如梨子、西瓜、茄子、冬瓜、南瓜、辣椒、豆角、豆子五花八门。新娘待客摆果盘,从

9、早摆到晚,一拨客人一个花式,可以不重样。当然,我母亲晒橙皮,倒不是为了嫁女。她的目的,除了待客之需,更多的似乎还是为了堵住我们四兄弟的馋嘴,免得出去给她“丢人现眼”。我们每次出门走亲戚,母亲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一番:“吃饭夹莱,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夹自己面前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翻菜,有些人家菜碗上面是肉,下面可能全是萝卜、骨头什么的,你一翻,人家的面子往哪儿搁?还有点心,拿点瓜子、花生意思意思就行了,橙皮、糖果这些好点心不要去动,人家可能就弄了一点来摆摆样子,你们下手不知轻重,人家往下招待其他客人怎么办呢?”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只是,她怎么也不会料到,她那些曾经视若宝贝东藏西藏的橙皮,竟会在果

10、盘中放得湿软。 “他们是不是嫌我老人家不干净,我每次都洗了手的。”母亲有些伤感、委屈。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不小了。每年,母亲依然会亲手晒制一些橙皮。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只是,小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礼貌性地接过后,有的直接放回了果盘,有的咬几口又放下了,有的甚至趁她不注意丢进了垃圾箱。母亲期待的那种欢悦争抢场景始终没有出现。母亲甚至不得不求援似的将橙皮塞到我手里,叮嘱我吃掉。而我却一片都难得完整地吃完。虽说,细品之下,橙皮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淡淡的柚子香和一丝隐隐的微

11、微的辣意,但那甜味却似乎浓得化不开,甜得“腻心”。如此几年,有一次,母亲终于有些负气地对我讲:“这么好的东西,你们都不吃,真是吃惯了嘴,下一年我不晒了!”我愣了一下,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母亲说到做到,她如今竟真的不再花那个闲工夫去晒什么橙皮了。其实,我早就隐约感到,母亲的橙皮已如眼下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虽说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浸满了甜蜜,甜得让人在梦里都会有口水和泪水。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这无关感情,却关乎生活,仅此而已。 (作者:李芝桂。有删改)1.本文从“母亲招待客人”写起,主要写了母亲与我们子孙辈之间的哪些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2.第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制作橙皮的

12、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细读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4.为什么“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2、 人当有所畏惧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

13、: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这里孔子指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安身立命。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

14、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

15、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二)这是恃器而无恐。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结局。这是恃书而无恐。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畏惧、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贤、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