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263222506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剖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MPA-提升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效率,更好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同时更有力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简称MPA 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Date2 MPA体系的主要构成: 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 资产负债情况、 流动性、 定价行为、 资产质量、 外债风险、 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 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Date3 MPA关注广义信贷,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等纳入其中,以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

2、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同时利率定价行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 MPA按每季度的数据进行事后评估,同时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Date4 当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创新使得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今年股市的大调整以及2013年钱荒,实质都有监管不力的因素。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也是监管者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而引发的。 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区域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大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MPA体系的建立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Date5 总体来看,MPA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效率,更好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

3、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同时更有力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Date6 一、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核心转变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一套更为全面、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稳定政策框架,反映了监管当局对于金融体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控的能动应对。相对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而言,其核心举措有四个重大的变化:Date7 第一,从狭义信贷管理到广义信贷管理。 人民银行将此前狭义信贷的管理转为广义信贷的管理,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新型资产端组成部分悉数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过去几年,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增长迅猛,截止2016年2月,该款项已达21万亿元,这说明相对宽松的货币

4、政策导致的流动性释放可能并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表内。随后,一种情况资金在此类金融机构短暂停留,随后发挥通道作用,部分进入实体经济,此类规模可能较少;另一种情况是较多资金在进行期限和利率置换,可能存在资金空转问题。Date8Date9 第二,强化资本充足率标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一共7类指标,分别是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但是,资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标,一旦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该机构宏观审慎评估就不合格,资本充足率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质。Date10 第三,从时点管理到日常管理。人民银行不再设立信贷额度,根据需求进行

5、调整,按照季度进行事后评估,但同时按月进行事中监测和引导。这意味着此前银行机构季度末时点调整指标的意义就大大淡化了,需要更加平稳真实地维持相关监管指标的稳定性。Date11 第四,从存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到市场化利率定价。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存贷款利率限制的取消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弱化,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能力就成为风险管理和经营发展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要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防范其潜在的系统风险。Date12 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银行的影响 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变化中,对于银行业机构的影响

6、将是较为深远的,特别是对于资产配置、资产腾挪、资本金、发展模式等将带来较为重大的影响。Date13 一是“大资管”模式的资产配置方式面临重大约束。最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不断深化,金融创新日益凸显,影子银行体系和创新性资产不断膨胀,这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投资、买入返售以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业务发展较为迅猛。Date14 在MPA的框架下,广义信贷将涵盖五个领域: 一是各项贷款, 二是债券投资, 三是股权及其他投资, 四是买入返售资产, 五是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这样,此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盛行的“大资管”资产配置模式将被纳入到宏观审

7、慎评估体系之中,接受广义信贷指标的约束。这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将带来实质性的挑战,特别是2015年开始飙升的股权投资将面临更大的压力。Date15Date16 二是表内资产腾挪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降低。MPA在资产端的第二个影响在于对资产腾挪的约束。此前,每个季度末前后资产大腾挪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当然,这和存贷比等监管指标不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相关之外,主要还是银行等机构能动规避监管指标行为所引致的。在广义信贷管理模式下和日常监测体系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腾挪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代持、同业投资、特殊目的主体(SPV)投资等都较难规避广义信贷和日常监测的约束。Date17 三是资本金成为银

8、行部门宏观审慎的核心约束。资本金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最为核心的指标,也是人民银行进行逆周期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最为核心的变化是将以广义信贷的口径来要求资本金。 人民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要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指标,这是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来计算的,所有机构基本是同样的标准,亦不受MPA的影响; 二是逆周期调解的缓冲资本指标,银监会规定逆周期缓冲资本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且进入核心一级资本,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则需要根据广义信贷的口径来进行要求。Date18 对于传统信贷之外的资产配置增长较快的机构,逆周期缓冲资本金的要求有可能超过2.5%,甚至可能超

9、过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金水平。当然,对于MPA体系和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办法可能出现的缓冲资本监管标准不宜的问题需要监管当局进一步明确。Date19Date20 四是银行业发展模式面临重新选择问题。此前,以同业业务作为支撑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成为银行业的重要模式选择,但是,随着广义信贷的宏观审慎管理实施之后,同业业务的规模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依靠短期同业负债来进行长期资产配置的发展模式将面临重大的约束。Date21 三、银行如何应对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社会融资总规模相似,主要是对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一种制度性适应,对于提高政策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银行业而

10、言,这个评估体系整体是一个审慎政策框架,更多是为了让银行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真实风险,更加注重充足资本金,更加注重强化非传统信贷管控,更加注重日常信贷管理,也更加注重全国性重要机构的风险管理,但是,银行业在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强化的趋势上如何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创新发展、稳健经营等是未来的重要任务,表内外资产轻、资本消耗少、中间业务多、资产证券化程度高或将成为银行发展的模式选择。Date22 一是同业业务创新值得期待。同业业务的创新发展在过去几年十分迅猛,亦为一些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但是,由于买入返售等业务需要纳入到广义信贷之中,那么同业业务的规模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银行业,是不是要降低同

11、业负债的规模,这个对于不同银行或有不同的结论。对于风险能力强、期限管理较好、负债相对多元的银行,同业业务仍是其重要的业务单元。从银行业整体来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行可能引发新一轮同业业务创新。Date23 二是资金来源争抢现象或再现。此前,有些银行可以运用金融市场来获得资金与资产端进行匹配,但是,在广义信贷管理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内部相互交易来解决整个体系的流动性问题,需要从实体部门吸收新的资金,需要考虑银行资金的来源问题。未来,企业和居民的资金或将再度成为银行业争抢的资源。由于资金来源问题,部分中小银行可能陷入较大的资产负债难题。Date24 三是中介业务将成为重要业务选择。中介

12、业务对于银行而言是不占用资本的,是在资本主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将是较大的难题。Date25 四是资产证券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银行两个问题:一是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二是有效地降低资产的风险权重。比如,一般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是100%,在资产证券化之后风险权重基本可以降到20%,资本消耗的幅度可以大大降低。资产证券化对于资本充足率为一票否决制的宏观审视评估体系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方向。Date26 五是表外资产业务差异化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

13、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但是,在广义信贷管理框架下,虽然表外业务自身受到MPA影响较小,但是,表外业务对接的负债端受到MPA较大的影响,不同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将呈现差异化的特征。对于同业业务强、存款吸收能力强的大中型银行,表外业务实际上是较好的发展领域,比如非保本理财的拓展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Date27 对于同业业务弱、存款吸收能力弱的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由于此前突破区域限制的非标资产业务受到负债端的影响,依赖表外业务的扩张来获得银行机构发展动力的路径需要重新审视,此类机构较为合理的选择或难以避免的结果是降低表外资产业务的规模。从监管的角度上,由于中小银行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这对于金融稳定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中小银行机构的发展将带来较大的压力。Date28Date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