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3140867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对梦的理解2900字 我对梦的理解读梦的解析后的思考32312401信息124 丁咚一直以来对于人的意识的现实性和作用性一直是不同哲学流派争执和议论的交锋战场,但是梦的存在和不确定在我看来一直是哲学家们无法讨论和占领的高地,因为任何的思想都无法被控制,在你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你无法去选择也无从去改变。正如佛洛依德在第三章里说的,任何的检查机制不会被唤醒从而保护了睡眠,这意味着潜意识成为了左右思想活动的主宰,这使得哲学家和思想家无法发挥自己的逻辑优势,而结果就是最终能够试着去解释去分析梦的只能成为科学家对于人脑的研究工作,而梦的不可控制难以重复又让这个研究最终变成了案例分析和总结的统计,这也

2、是梦的解析内容得到的最主要方式。 科学问世以前对梦的观念,当然是由古人对宇宙整体的观念所酝酿而成的,他们惯于将其精神生活投射于假想的外在现实。而且,他们所看的梦端是白天醒来后所残留的梦相,而这方面的记忆较之其他精神内容,当然显得陌生,且不寻常,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但我们也千万不要以为这种视梦为超自然力的理论今日已不再存在。事实上,今日不只是那些深信怪力乱神的神话、小说者,仍执着于被这种飓风横扫过所残存的鬼神之说,就是一些社会中佼佼者,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嫌弃过分的感情用事,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却仍使他们深信神灵之力确实是这种无法解释的梦现象的原因,某些哲学学派也深信古来相传的神力对梦的影响,而对

3、某些思想家而言,梦的预卜力量也仍无法完全抹煞。尽管科学家们已清楚地意识到这类迷信的不可信,但所有这些纷纭不一的歧见之所以仍会存在,主要还是因为迄今心理学方面的解释仍不足以解决积存盈库的梦之材料,要想将有关梦的科学研究历史作一整理实在是一大难事,因为有些研究在某段时期确实十分有价值,但到目前为止却仍不能在一特定的方向有真正的进展,俾能使此后的学者按已证实的成就而继续发展下去,每位学者总得对同一问题从头开始重新整理而仍无法突破这解不开的结。即使在梦是不符合逻辑这样的观点的包围下,佛洛依德仍然给出了一种叫较为合理且能够被大众和科学接受的解释,梦是愿望的满足。同时用潜意识的存在扭曲和更改作为解释各个部

4、分冲突被调和的原因。这种解释的方法和传统严谨的科学相去甚远,但是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的精神病学家来说,佛洛依德已经尽量剥离了个人思想方面的影子,使用一个分析过去人对于梦的经验结合事实案例的方式开拓这个心理学科学利于,在19世纪末已经可以说是及其先进的了。佛洛依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梦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梦的检查机制?超我?变得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

5、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必须通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但是即使作为一部心理学方面带有思想革命性质的著作,仍然不可免俗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特色,但这也真是它能被人称为著作的原因。佛洛依德在文章中毫无掩饰的展示了他对于“本我”概念的提倡,他认为梦是一种本我的表达,是潜意识逃脱了了所谓超我即人的理性控制之后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以及人性的回归。在当时佛洛依德的观点并不被主流所接受,而即使是现在,他书中的一些内容仍然无法被受更开放思想和接受更先进科学教育的我们

6、所接受。如果说梦有隐义的,我觉得最隐蔽的是弗洛伊德介绍的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即是本我的表现。在超我的戒备减弱的时候,由于做梦的 人有不少想法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有些梦之所以无法理解是梦的改装的原因。为了要真正的认识梦的内容就要识破梦伪装的外 衣,那就必须得知道梦是怎么伪装的。这里弗洛伊德着重介绍了梦的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对我来说关于梦的伪 装和梦的运作是最难理解的了。例子都很生动也合情合理还是就是不能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对于看过这本书的任何人来说,得到的第一句话绝对是梦是愿望的满足,而第二句话也大部分逃脱不了那句心理

7、症的焦虑起源于性,也就是说焦虑的梦都与性有关。佛洛依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如果对于泰塔尼克号比较喜欢的同学也许能记起一个细节,在ROSE提及佛洛依德时受到的惊异的目光也许也是一种对于佛洛依德个人观点的独树一帜的解释。七个章节,可以说佛洛依德为我们总结

8、的梦的观点是笼统的,甚至我觉得这基本其实只是几个事例的分析结果,不具有严谨的科学价值,更多只是思想学的产物。至此,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弗洛伊德的一个观点:“所有梦均为绝对的自我中心”,他认为人的“原本自我”是极端的利已主义,并列举一个不到三岁的女孩想把摇篮 里的婴孩弟弟勒死,原因就是认为这小家伙继续活着对她不利。我不能由此断言弗洛伊德隐含着一个观点“人性本恶”,但至少它与中国传统儒家人性本善的思想的 相违背的。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也不赞成“人性本善”,我觉得人是善与恶的共生体,这里套用弗洛伊德梦的伪装,善恶共存于人的潜意识中,由一个心理力量 控制善恶在前意识中出现,这个心理力量就是社会

9、环境及各种教化给予我们的道德伦理,让大多数人潜意识到前意识的过程中邪不压正,而在梦境中做坏事则是由于 睡眠让心理力量的防御松懈,恶念偶尔出来做怪罢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不必为做了不好的梦而深深自责。梦来自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各种一闪而过的想法,甚至远久的孩童时代,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再了解,也不可能很正确地解析他的梦,最能解析梦境的应该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释梦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还可以利用做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梦是右脑的产物,姑且不论观点的合理与否,我们不能否认的是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想出了苯的构造,而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在睡眠中得到创作的灵感,所以不妨在睡前想问题,

10、也许会在梦中得到答案。其实对我来说读完这本书也是伴随着及其矛盾的心理,对于严谨的科学性的探求精神以及更符合个人性格的本我释放的观点的交织是我在阅读过程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我无法完全同意这本书作为心理学这样一个科学性学科的内容,同时又对于文中的众多观点持有类似的观念。我觉得人的特殊性正是超越本能的控制能力,而这一切却又归属于生理性的大脑而无法独立存在。最后,不得不说的还是,在那个年代的这种人性的探索仍然是伟大和值得歌颂的。第二篇:4_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 17900字心 理 学 报 2006,38(1): 7078Acta Psychologica Sinica70收稿日期: 2005

11、-01-1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4321)、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M04JY02)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通讯作者:徐琴美,E-mai:l xuqm zjueducn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徐琴美 李庆功 林 洁(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摘 要 以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考察了173名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结果表明: (1)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的理解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认为具有与某事物相关经验和知识的人更有可能梦到该事物,而46岁儿童在偏好如何影响梦的理解上与成人不同。(2)与45岁儿童比,有更多的6岁儿童认为梦具有弥补没有实现愿

12、望的功能,但未达到成人的水平。(3)46岁儿童还不能理解梦是不可控的,表现在他们没有认识到做梦是一个不受意识控制的过程,并认为个体的意愿能够控制做梦。关键词 梦的理解,梦的起因,梦的可控性,学前儿童。分类号 B8441 前言近20年来,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揭示了年幼儿童在理解愿望、信念和意图等心理状态及其以此预测人们的行为上具有了相当的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让研究者对皮亚杰关于年幼儿童是实在论者(re-alist)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皮亚杰认为年幼的儿童还不能区别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想法,倾向于用客观事实来解释心理现象。而皮亚杰早期对儿童梦的理解的研究支持其关于年幼儿童是实在论者的观点。皮亚杰通过访谈

13、发现儿童大约在6或7岁时才开始对梦有心灵意义上的认识,直到大约11岁才完全理解梦是一种在个体内部发生的、非物质性的、私有的心理现象1。Laurendeau和Pinard(1962)进一步扩展了皮亚杰的研究,得到与其相似的结果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3或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转折点,新近关于儿童梦的理解的研究3, 4同样发现,学前儿童对于梦的理解就已经接近成人。同时,梦作为虚幻的心理状态( fictional mentalstate),与其他心理状态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即梦可以不真实地表征客观事物,所以儿童对梦的理解的研究可能带给我们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新的认识9。但是相对于其他心理状态,儿童对

14、梦的理解的研究很少,所以有必要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就儿童对梦的理解进行研究。这一方面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皮亚杰关于儿童是实在论者的论断,另一方面可以为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积累新的资料。先前关于儿童对梦的理解的研究15只是关注儿童是否理解梦是个体内部发生的、非物质性的和私有的,很少有研究涉及儿童对于梦的起因的理解,即儿童是如何理解经验、知识和偏好对梦的影响。成年人相信他们梦的内容被经验、知识和偏好所左右,那么,儿童什么时候能达到成人的理解水平呢?Woolley和Boerger最近做了有意义的尝试,结果发现5岁儿童对梦的起因的理解接近成人的水平8。另一方面,以往有关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儿童对心理状态内

15、容的理解,而忽视了他们对心理过程的理解6。新近有关研究的结果表明,与成人相比,年幼儿童对心理过程的理解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Flavell和Grenn(1999)7研究表明,只有到了小学阶段,儿童对于各种心理状态可控性的理解才能达到成人的水平。与10岁儿童和成人相比, 7岁儿童不能清楚地区分那些容易控制的心理状态(比如,注视)和不易控制的心理状态(比如,强烈的愿望)。对梦的起因的理解涉及儿童朴素心理学知识中对心理状态内容的理解,而对梦的可控性的理解则涉及对心理过程的理解。成人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梦是无意识的、也是不可控的。但鉴于年幼儿童在理解其他心理过程时存在的缺陷,他们很可能认为梦的过程是可控的。1期徐琴美等: 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71 综上所述,并鉴于国内缺乏关于儿童梦的理解研究的现实,本研究对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有两点: (1)通过对偶故事方法来考察46岁儿童如何理解经验、知识以及偏好对梦的起因的影响; (2)考察46岁儿童是否会认为做梦是不可控的。2 研究一 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的初步探讨21 被试从杭州某幼儿园选取79名儿童作为被试。分为3个年龄组,其中4岁组被试25名(3545岁,M= 41岁,SD= 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