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63095030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47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共39张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讲评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1. 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 原材料充足B. 市场广阔C. 技术先进D. 劳动力价格低【解析】 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原材料并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该公

2、司选择在中国建厂主要是考虑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B正确;德国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规模大,比中国技术先进,C错误;中国确实比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但是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2. 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A. 基础设施B. 商业氛围C. 科研实力D. 配套产业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

3、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解析】 根据材料,“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说明丽水的生态环境更优良,相关配套产业更完善,D正确;相比成都、无锡,丽水地处山间小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氛围不浓厚,科研实力较弱,ABC错误。故选D。3. 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A. 提高产品质量 B. 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C. 增加产品产量 D. 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

4、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解析】 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说明车间环境质量要保持洁净,净化成本高;而丽水山间小镇生态环境优良,降低了车间的净化成本,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利润,B正确;产品质量取决与生产技术本身,A错误;产品产量取决于生产规模,C错误;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取决于技术的提升,车间环境的好坏不影响废弃物的处理成本,D错误。故选B。

5、【点睛】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1、宏观上工业选点,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原料、技术、交通、劳动力等因素。2、微观上厂址选择,主要考虑环境,低价等因素。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解析】 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

6、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点到凌晨3点多,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ACD错误。故选B。5. 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A. 全天性减少B. 时段性增加C. 时段性减少D. 不发生变化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解析】 读图观察“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

7、需求量在大约3点多到18点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6. 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A. 火力发电技术 B. 光伏发电技术B. C. 特高压输电技术 D. 电能储存技术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解析】 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要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就要提高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

8、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选D。【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 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与常规能源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于:无枯竭危险;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缺点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相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造过程中不环保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 高密度居住区 B. 文教区 C. 低密度居住区 D. 工业区【解析】 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8.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A. 冷锋过境日B. 低压控制期C. 暖锋过境日D. 高压控制期 增加屋顶的太阳

10、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解析】 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3、消除裸地、减少扬尘。4、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5、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

11、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 B. C. D. 【解析】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

12、积形成岸礁;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 图中所示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 先升后降B. 先降后升C. 持续上升D. 持续下降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解析】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

13、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故选A。11. 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 岛屿众多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 受暖流影响D. 受东亚季风影响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解析】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

14、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珊瑚礁形成条件:1、水温。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2、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3、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4、光照。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5、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6、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

15、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7、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

16、诸多问题。(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解析】 【分析】本题以英国为背景,考查了农业区位,湿地开发及产生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1)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做答。由图中经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由于该地区位于图中盛行西风的北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位于河流中下游 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农业耕作。曾经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