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2931578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胃癌的医生科普文章 胃癌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达到35万,且每年新增胃癌患者达到40万。随着饮食卫生、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影响,加之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胃癌总体发病率与检出率在不断提高,那么胃癌应该如何预防?胃癌有什么症状?发现胃癌后又该如何去治疗呢?本文将对胃癌的预防与诊治知识予以分析,旨在帮助更多人掌握胃癌知识,提高预防意识。1. 什么是胃癌?虽然大家都知道胃癌是胃部的一种恶性肿瘤,但是较多人员对其准确定义缺乏认识。胃癌指的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癌瘤,根据对胃癌的研究,胃癌均起源于黏膜上皮细胞,且绝大多数为腺癌。单发病灶占了多数,有少

2、部分为多发病灶。根据胃部肿瘤侵及胃黏膜深度的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中期胃癌与晚期胃癌。将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纳入早期胃癌,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可取得较好效果,对于胃癌同样强调早发现、早治疗。从流行病学方面分析,胃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关于胃癌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了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这也是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胃癌发病率方面有差异的原因之一1。2. 胃癌如何进行早期预防?预防始终是控制各类疾病,降低疾病发病率的关键,目前对于胃癌在早期预防方面包括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详细分析如下:2.1一级预防按照目前对胃癌的研究,长时间食用熏烤

3、肉、霉变食物、食用盐腌食品、加工肉、快餐等都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熏肉、熏鱼、烤肉、烤羊肉串等熏制和烘烤食品,控制食盐量,避免长时间高盐饮食;减少“剩饭”食用,降低霉变食物摄入风险;限制食用盐腌食品等。从用药方面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的系统使用对胃癌具有自主防御效果。生活习惯方面需要戒烟、戒酒,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通过上述生活习惯与饮食方面的预防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有一定的效果。2.2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二级预防,即通过日常的健康体检、早期筛查等提高胃癌前期的检出率,便于更好地对癌前状态予以干预。根据胃癌的国际共识,针对胃部检查后的不同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

4、施,如果检查后发现胃窦出现轻度或中度萎缩,此类情况不需要随访;如果出现肠上皮化生、广泛萎缩,则需要每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果发现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每年随访1次;如果是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则需要每半年随访1次;胃镜检查后发现期前病变或者癌变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病灶的切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诱发胃癌额独立危险因素,日常检查中需要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筛查。建议30岁以后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部检查,通过二级预防提高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2。3. 胃癌如何诊断?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明确胃癌诊断知识对胃癌的治疗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内镜检查以及内镜下活检取样等可作为胃

5、癌诊断的依据。免疫组化可对肿瘤组织相关抗原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作为不同胃癌病理分型的依据,可为不同胃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胃癌诊断方面也得到重要应用,该方法是从患者体液、血液中进行机体特异性遗传信息提取,如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DNA等。与健康人员相比,胃癌患者的循环游离DNA水平明显升高,当然具体的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以及经过临床大量数据验证。4. 胃癌如何治疗?目前胃癌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特点,需要综合不同患者胃癌分期、病理类型、患者耐受性、病灶大小、侵犯范围等,通过多种信息的综合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6、兼顾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此外,胃癌采取单一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有限,为保证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复发。胃癌患者通常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视情况还需要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目前胃癌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4.1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因为病灶直径小、侵犯范围较小,通常选择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相对而言,内镜属于微创治疗方法,其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当然内镜在早期胃癌治疗方面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容易穿孔、出血,切除后病灶容易复发等。早期胃癌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也可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不同内镜下早期胃癌治疗方法需要满足患者的适应症。如针对分化型

7、腺癌、病灶直径不超过2cm,浸润深度限于黏膜层、病变局部未合并溃疡者可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3。4.2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流方法,包括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比如全胃切除术、胃远端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此外也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但是因为该手术对医疗设备要求较高,应用推广受限。姑息性手术主要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因为病灶范围较大,出现病灶转移,无法切除病灶,采取姑息性手术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姑息性手术主要是通过穿孔修补术、胃空肠吻合术、胃切除术等解决晚期胃癌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改善胃部梗阻、胃穿孔等问题。4.3化疗与靶向药物治疗对

8、于复发性胃癌、姑息性手术、或者病灶无法切除等情况,需要对患者实施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如紫杉类药物、铂类化合物、伊立替康、氟嘧啶类等一线化疗药物。随着对胃癌化疗的深入研究,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比如顺铂、奥沙利铂等铂类化合物与5-FU、S-1、卡培他滨等氟嘧啶类药物联合是目前胃癌化疗的主要方法。如果是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则需要选择靶向药物,主要是曲妥珠单抗,此外,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在进展期胃癌治疗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总之,胃癌需要重视早期预防,对于确诊的胃癌需要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并视情况选择化疗、靶向药物等,通过综合治疗降低复发,延长生存时间。参考文献1岳宏宇,陈平,丛春莉,等.miRNA在胃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03):325-328.2王娜,李振辉,李华秀,等.影像新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放射学实践,2020,35(01):108-112.3关晓辉.胃癌的诊治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0(05):670-674.-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