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上传人:滴*** 文档编号:262851965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春分的来历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头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头。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值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渐渐北移,开头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季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

2、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传统习俗 1、立春蛋 据说,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后来慢慢演化为一种祈求好运的传统。 想胜利“竖蛋”,可以选择一个光滑均匀、刚生下四五天的新奇鸡蛋,尝试把它在平面桌子上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胜利者也不少。有人解释,这跟“春分”地球地轴呈66.5度倾斜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据说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

3、状况下,可保持十几天不倒。 2、吃春菜 在岭南的一些地区,春分之日还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们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民间还有一则顺口溜对此记述:“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分到来之际。面对万物萌发,人们自然要祈求家宅安静、身壮力健了。 3、春祭 二月春分,开头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间扫墓前先要在祠堂进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头时,首先扫

4、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终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头,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4、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夫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加。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

5、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相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5、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元朝时建有日坛,此后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在日坛祭祀大明神(太阳)。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北京现在的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神(古称“大明之神”)的地方。从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起四百多年,先后有天启,崇祯,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位皇

6、帝到日坛亲祀。清道光23年(1843年)后“祭日”活动渐渐消亡,至今已中断160多年。 春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风沙 春分季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依据近几年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殊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低温阴雨 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消失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12以下(各个地区标准不很全都),时间连续

7、5-7天以上,就有可能造成水稻严峻烂秧。由于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在1012以上时,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反过来,消失低温阴雨,便可想而之了。 霜和霜冻是春季遇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偏暖期,寒潮比较少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倒春寒 初春季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消失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峻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别严峻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春旱 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状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假如此时降水连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境况可想而知。 华南前汛期 在华南地区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头,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因“春分”只是沾了汛期的开头,在此不多赘述。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