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262850010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出题人:王凯歌一、选择题。(共24道,每道2分,共48分。)1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捡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由此可知()A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提高了劳动效率C人类尚不懂得制造工具D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2.在商朝前朝,商王对祖先的祭祀,往往只针对其上三代以内的直系尊长,而周祭是商朝中期以后商王及王室贵族对其祖先轮番和周而复始的祭祀。其基本方式就是将诸先王先妣以其世次、亲疏排入祀典祭祀。周祭的出现反映出商代王室()A 对嫡系血统关系认知的深入B 在分封制上更注重王室贵族C 在以周祭方式强化中

2、央集权D 在王位继承制度上已臻完善3有学者指出:“(战国)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收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自由。”材料认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A诸侯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野心B诸侯国君选择了不同的称霸方式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天下之士都向往拥有思想的自由4“汉承秦制”是指西汉王朝大体承袭秦王朝的官僚制度而又“有所损益”。西汉王朝直接承袭自秦朝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内外朝制度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5.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

3、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西周与秦以后政治制度密切联系B.秦制与周制本质区别是中央集权C.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D.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6.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7.明末清初江南大儒陆世仪指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顾炎武则,认

4、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这说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弊端( )A.主要在官员任期方面B.在于没有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影响中央集权的发挥D.使地方政府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8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9.“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之一。宋书中记载:“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

5、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史书描述了( )A东晋南朝江南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B南朝四个朝代都定都健康C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D宋朝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10钱穆先生曾将两汉官员的选拔制度称为“郎吏时期”。他认为,此时期,上面的政府已变成士人政府,而士人参加政府之路径,首先是为郎为吏。士人得为郎、吏之资格,则因经地方察举获入太学。这说明( )A选官制度加强君主专制B太学彻底打破世代为官陈规C太学生都来源于郎吏D察举制强化了官僚政治体制11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

6、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有学者认为,“政事堂”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提升了中书省的法定地位C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D体现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12下表是北宋两位史学家写的唐鉴。他们共同认为唐代祸乱的根源是 ( )人物内容摘要石介后之为国者鉴于李氏之覆车,勿专政于女后,勿假权于中官,勿委任于奸臣。范祖禹逼父而压其位者,谓之受内禅,此其闺门无法,不足以正天下,乱之大者也。A潘镇割据,地方权大B不重儒家的伦理纲常C实行君主专制制度D君权与相权严重对立13.“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

7、律。”下列史实不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A. 少数民族在统治区域内发展农业经济B. 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C. 东晋延续了西晋统治时期的政治体制D. 十六国大都采用中原模式国号年号14.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这说明( )A. 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B. 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C. 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D. 统治者采纳道家无为思想15.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 )A. 改变了基本教

8、义B. 出现了人文关怀C. 促进了民族交融D. 迎合了本土文化16.唐中后期,均田制名存实亡。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征役制度被雇役制度替代。少地、失地的农民成为受雇于他人的“自由”劳动者,租佃制发展。可见A.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唐朝后期出现B. 土地私有制破产促使唐朝税制改变C. 税制变革推动生产关系变化D. 唐不抑兼并政策在全国推广17.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B. 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圣”和“诗仙”C.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农业工具的记载最为丰富D. 医学名著千金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9、药物学专著18.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后人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19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20.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

10、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21.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这反映了()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22“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11、。”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23.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 北宋此时期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C. 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 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24.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

12、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A. 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 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 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

13、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6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所示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14、(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6分)材料一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宋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2分)材料一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