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两篇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62846002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读后感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字经》读后感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字经》读后感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字经》读后感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读后感两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字经读后感两篇 美文阅读网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读后感,更多读后感,尽在美文阅读网。 三字经读后感一 体验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一向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朴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美好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领会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头写起,布局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

2、即人出世的时候,天性本来是良善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造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由于这种观点可以使好多人制止“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理由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向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添加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变更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导。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读

3、后感二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务必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领略。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譬如第一句就很高深: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报告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管(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轻易得到大家的理解。由于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成。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良善。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观法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由于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