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农业工业化,一个甲子的等待农业工业化,一个甲子的等待---写在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博士论文诞生六十周年之际按中国农历,一个甲子就是六十年六十年前的哈佛大学博士张培刚,写出了他的世纪名篇《农业与工业化》,并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得威尔士奖者,这一奖项相当于今天的诺贝尔奖,因此张培刚也是迄今为止华人经济学家中获奖级别最高者1949年,张培刚放弃了国外供给的优厚待遇,留在中国,期望着他的农业工业化理想能获得实践然而,历史无情地捉弄了他,作为进展经济学之父,当他的外国同行学术如日中天并屡获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却被逐出经济学教学岗位,搞起了基建工作,甚至被发落到偏远的农村放牛挑担四人帮下台了三十年过去,他又重新捡起理想,研究了“新进展经济学”,持续对中国农业工业化抱以期望,盼着让宏大中国农人能早日放弃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方式,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利益,然而岁月不饶人,又是一个三十年过去,农业工业化却依旧不见有多大动静 ——农业工业化,永远有多远? 曾闻“南有张培刚,北有马寅初”之说,不重视马寅初的人口理论,结果是中国的人口大爆炸,不重视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协调进展理论,结果却是令人发指的大灾荒,导致我国大跃进饿死数以千万计的农人。
有人曾指出,解放初期中国的大跃进带来的灾荒就是执行刘易斯模式的政策,忽略农业的进展、优先进展重工业、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迁移到效率低下的城市工业部门的结果其实用张培刚先生的“推――拉”理论可以得到更完备的解释同为进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和刘易斯的不同在于他强调了农业与工业协调进展,认为工业化不能牺牲农人的利益和农村的进展,因此把农业工业化放在了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农业工业化的意义在于其将首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工业化优先带来农业昌盛就意味着不会饿死人),从而构成劳动力向城市或其它非农产业转移的“推”力,假设此时城市工业部门劳动收入能够明显高于农业生产,那么可以构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拉”力,假设制度不对农村人口滚动构成障碍,这一“推”一“拉”就会使整个工业化进程顺遂启动并良序运转然而,刘易斯模式只强调“拉”而忽略了“推”而我国那么通过剪刀差强行地“拉”出工业化的巨轮,加上毛泽东近乎疯狂的激情,全国人民“拉”劲疯长,大炼钢铁、大跃进、大办公共食堂,结果这一“拉”就拉出了大毛病 张培刚模式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完全符合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理论,由于一国把提高农业效率放在首位,也就意味着一国国民底层需要将优先得到保证,然后随着底层产业的边际效用递减,新生的进展动力便向上蕴集,构成上推力,促进上层的产业昌盛,而上层的产业那么对底层剩余劳动力构成拉力。
大跃进的失败便在于重拉轻推,优先生产并不能得志国民根本需要的工业品,导致了拔苗助长 由此可见,中国的工业化或现代化,有“拉力”而无“推力”必出大毛病 ——但反过来,有“推”无“拉”也不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头的,由于农业效率的大幅提高,导致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形成――推力有了;农人进城创业,有的办起了民营企业、有的经商发财,有的成为打工族,怅然的是占据中国工业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改革屡战屡败,并未构成足够的“拉力”;同时,我国的二元户口制度,僵化的土地产权、以及农村教导投资的滞后导致劳动力布局平坦化,也造成“拉”的气力缺乏 中国今天的窘境,用张培刚的理论来解释,貌似是“推”有余而“拉”缺乏 其实并非“推/"”真的“有余”,而是由于工业布局的不合理(低效国企仍占太大比例)、我国二元户口制度及僵化的土地产权两大制度障碍导致了拉力的严重缺乏,从而使农村本来并未真正释放的”推力“就变得相对有余了 之所以说我国并未达成“推有余”的境界,要从农业的现状来看按照张培刚的观点,农业的“推力”务必在农业工业化完成后才会真正释放出来,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并不是靠的农业工业化,我国的农人至今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从事着极其原始的生产。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效率提高和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者这一“推力”形成,本质上是制度松绑的结果,好比奴隶身上的镣铐解除了一层 ——所幸的是今年俨然展现了民工荒,好多经济学家为此发愁不已,各种招数想了不少,却未找到根本手段其实最好的手段还在张培刚那里 很简朴,农业工业化一搞,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民工荒自动消散,还有什么手段比这一招更能解决“民工荒”?中国,是通过农业工业化进一步释放“推力”的时候了 拔苗助长是不行的,进展经济,最关键还是要擅长培养由下向上的“推力”,农业工业化后农业效率提高了,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就对上构成一股上推力,借助这股上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就进展起来了,新的产业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又会导致新的剩余劳动力,并构成更高一层的上推力,如高新技术产业所以,重新捡起张培刚的理想,从农业工业化做起,以推为本、以拉为辅,一推一拉,就可以实现中国经济的节节攀高 农业工业化,张培刚已经等了一个甲子,整整六十年,千万别让老头儿再等一个甲子了张培刚今年已经92岁了,依旧精神饱满、思维明显,我质疑上帝让他长寿是寓含深意的,他的眼睛长得象两把精致的手术刀片、眼神如电,暗含着一种可能连他自己都不自觉的嘲讽意味。
他的长寿可能就是为了以嘲弄鼓舞世人,尤其是我们的政客们范文先生”版权全体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