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262661241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解读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代背景 战国群雄中秦国日益强大,野心不断膨胀,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出使楚国,答应给楚王600里地,条件是楚国与齐国断交,楚王不听劝告上当。后来,秦昭襄王又试图以15个城池交换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赵国政客蔺相如识破,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完璧归赵。这一次,秦王嬴政在消灭了韩国和魏国之后,又想不费一兵一卒用易地的骗局轻易夺取安陵国,面对这样的骗局,安陵君和唐雎会做出怎样的安排呢?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jfguxingoyngnoqing 唐雎不辱使命(听录音)朗读要求n 1读出语气:秦王作为强国的国君,一开始,盛气凌人,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对弱国的使者唐

2、雎软硬兼施,又是质问又是炫耀强大的武力又虚伪地装出慈善的面孔,表达对小国的同情,紧接着又是责备n 当唐雎软硬不吃时,怫然大怒,直接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唐雎不畏强权,视死如归,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并且要效法刺客,挺剑而起,要跟秦王拼命,秦王怕死,一下子由原先的狂妄,转为卑躬屈膝,懦弱无耻,色挠,跪谢,说着好汉饶我小命的可笑之词。所以要读出秦王由盛气凌人,到卑躬屈膝讨饶的语气变化n 1盛气凌人: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强质问的语气n 2劈头盖脸责问唐雎: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n 3炫耀武力: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n 4伪善: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

3、广于君n 5责备: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n 6以武力威胁唐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n 7轻蔑平民: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n 8怕死变为软蛋,卑躬屈膝,懦弱无耻跪地求饶:色挠,长跪而谢之: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的语气n 唐雎作为弱国的使者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捍卫本国领土的完整和尊严,他的立场非常强硬,就是不论秦王怎样软硬兼施地逼迫,绝不妥协,所以要读出唐雎大义凛然的气概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n 强硬:虽千里不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n 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歌颂他们的壮举,抱着必死的

4、决心要效法这三个刺客,和秦王拼命: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o)素,今日是也。”安排朗读n 自由练习朗读n 分角色朗读疏通课文n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使:派;谓:对说易:交换;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以:用;通读全文:,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5、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加惠: 给予恩惠。加,施加;虽然:虽然这样;受地于先王: 于先王受地;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愿: 希望;译文: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方换小的地方,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希望终身守护着它,不敢交换。”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悦: 愉快,高兴;因:于是;使: 派,派遣;出使; 于: 到;译文: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听:听从;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

6、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以: 凭;者: 的原因;把;错意:打主意;错,通“措”,放;译文:况且秦国灭亡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 用;广:扩充;逆:违背;轻:轻视;与: 语气助词,相当于“吗”。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是: 像这样;若,像;是,代词,这样,如此;虽: 即使;岂直: 难道只;直,只,仅仅;译文:唐雎回答说

7、:“不,不像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怫然: 盛怒的样子;公:相当于“先生”,是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译文:秦王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未尝:不曾;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 使动用法,使倒下流:使动用法,使流;译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8、 布衣:平民;免冠徒跣: 跣,脚;摘了 帽子,光着脚;以头抢地尔: 以,用;抢,撞;尔,罢了;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译文: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 通“苍”;青灰色译文: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夫:发语

9、词,用在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开头,引起下文要议论的内容。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心里的怒气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休祲: 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孝服。必: 果真,一定要;是也:是这样。是,代词,这样;也,表判断。挺:拔出;译文:如果勇士发怒,倒下二人尸首,血流五步,天下举丧,今天就是这样。(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

10、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挠:屈服;长跪:谢:道歉;此:代词,这样;译文: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到这种地步。”直身而跪;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谕:明白,懂得;以: 凭;凭;因为;徒: 只;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了,可是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留,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复述故事。(1)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2)唐雎揭露并抵制秦王的骗局。(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4)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秦王屈服,安陵国得到保护开端发展结局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安陵国使者唐雎不畏秦国

11、强权,坚决维护国土并最终使秦王屈服的故事。高潮具体说说唐雎如何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的n 第二段揭露秦王骗局,维护了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尊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n 第三段:首先用”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n 其次:列举三个布衣之士反驳秦王,并表示效法有胆识的勇士,刺杀秦王n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言外之意n 1“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鹦鹉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莱特兄这一句话演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n 2一

12、位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n 3某国王请阿凡提评论自己的诗,阿凡提规劝他不要再写诗,被关进驴圈,后国王又召见阿凡提看其新作,阿凡提转身就走,国王问他到哪里去,阿凡提答道:“到驴圈去,陛下!”n 4邻居说:“你家的小强真刻苦,每天夜里都十二点多了,我们还听见他在弹琴哩!”其言外之意是2、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之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安陵君如果违抗我的意愿,将会遭到韩国和魏国的下场。言外之意n 公益尝闻天子之怒乎,天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n 唐雎列举了三个勇敢的“士”

13、刺杀强国暴君的事例。然后说:“与臣而将四矣.言外之意是什么n 1:简析“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作用。n 答: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了本国国土的利益。n 2:唐雎以“士之怒”回击“天子之怒”,表现怎样的精神?n 答:忠贞爱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n 3:唐雎反击秦王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故事?n 答:表明要效仿他们,刺杀秦王,同时表明和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n 4:唐雎反击秦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怎么样的效果?n 答:n 迫使秦王屈服n 不辱使命,保全安陵国。问题一:问题一: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

14、?问题二: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意见。人物性格骄横狡诈色厉内荏爱国忠君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唐 雎 问题三: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有很多,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例。 人物事例n 蔺相如完璧归赵n 晏子使楚,楚王自取其辱n 诸葛亮舌战群儒,连吴抗曹通假字n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n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晏子使楚使楚王自取其辱n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

15、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使楚n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狗洞让晏子钻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n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

16、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n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n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蔺相如:完璧归赵n 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玉已经在秦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