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62029453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发奋忘食的下一句是什么 篇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阅读答案附译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 选自论语述而篇。叶(sh )公: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地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子:指孔子。女(r ):同汝,你。奚:何,疑问代词。云尔:如此而已。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而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子路不对 女奚不曰 2以下加点的于与问孔子于子路中的于用法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苛政猛于虎 B行者休于树 C告之于帝 D生于忧患 3用现代

2、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这段文字表现了孔子 参考答案: 1回复 何,为什么 2.C 3发愤忘食,欣喜得忘却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4.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刻苦勤勉,兢兢业业的态度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如何),子路没有回复。孔子(对于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看法)而发愤忘食,欣喜得忘却了忧愁,(甚至)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篇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阅读答案附译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 选自论语middo

3、t;述而篇。叶(sh )公: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地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子:指孔子。女(r ):同汝,你。奚:何,疑问代词。云尔:如此而已。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而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子路不对 女奚不曰 2以下加点的于与问孔子于子路中的于用法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苛政猛于虎 B行者休于树 C告之于帝 D生于忧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这段文字表现了孔子 参考答案: 1回复 何,为什么 2.C 3发愤忘食,欣喜得忘却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4.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刻苦勤勉,兢兢业业

4、的态度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如何),子路没有回复。孔子(对于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看法)而发愤忘食,欣喜得忘却了忧愁,(甚至)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篇三:欲速那么不达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欲 速 那么 不 达 子夏 为莒父宰 ,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那么不达,见小利那么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莒父(j f)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1.以下句中加点的“为”与“子夏为莒父宰”中的“为”用法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5、所吞 B可以为师矣 C此何遽不为福乎 D项为之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那么不达,见小利那么大事不成。 3.说说你从这那么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 。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篇) 叶(sh)公: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地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子:指孔子。女(r):同“汝”,你。奚:何,疑问代词。云尔:如此而巳。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而巳”。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子路不对() (2)女奚 不曰() (3)问孔子于子路()(4)又留蚊于素帐中

6、()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这段文字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 万事莫贵于义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 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平?必不为。何故?那么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那么天下不若身 之贵也。争一言 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选自墨子贵义) 今:若,假设。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史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贵”字。 (1)万事莫贵于义( ) (2)是贵义于其身也( )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之”字。 (1)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 (2)予子天下,而杀子

7、之身,子为之乎( )(3)那么冠履不若手足之 贵也( ) 3、翻译以下句子。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4、说明本文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意思是什么? 5、你能举出实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吗?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羿妻姮娥 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百丈,下有一人,常斫 之,树创随合。人 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选自淮南子) 羿(y):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 (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为姮嫦。斫(zhu?):砍。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羿请不

8、死之药( ) (2)谪 令伐树 ( ) (3)蟾蜍( ) ( ) (4)常斫 之() 2翻译以下句子。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3、在这个美观的神话传闻中。人们空想的翅膀。就已飞行于太空,飞腾到月亮上去了。两 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 4、请你说出两个带“月”字的成语。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 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争日昧爽辄 执书立窗下,就明 而读。如是 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鹤林玉露) 张九成,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谪:降职远调,贬官。辄:

9、总是。明: 光,光亮。是:这。 1解释以下旬中加点的词。 (1)张无垢谪横浦( ) (2)每日昧爽辄 执书立窗下( ) (3)就明而读( )(4)如是者十四年(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选出以下旬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一致的一项( ) 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是者十四年 B其恕乎 其 寝室有短窗 4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 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一再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书林纪事) 率:标准。书:书法。尝:曾经。苟且:敷衍了事。马虎。或:有时。筒札:信件,书信。少:稍微,易:改换,更换。厌

10、:嫌麻顿而厌恶,故;所以。 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 (1)书遂大进() (2)平生于书 ( ) (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4)或答人高札( ) 2将“少不当意,必一再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 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 于 。秦青,未穷 。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行于郊衢 ,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学讴:学唱。于:向。穷:尽,完。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弗止:弗,不,没有。没有劝阻。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抚节:打着拍节。谢:赔罪。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1、在文中的意思。 (1)秦青弗止() (2)响遏 行云() 2翻译以下句子。薛谭乃谢求反。 3。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假设有,是什么? 教学相长(节选) 虽有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不知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先自礼记) 弗:f,不;至:极、最;善:好处。 1给以下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在横线上释义。 (1)弗食不知其旨 (2)教学相长 (3)虽有至道(4)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2翻译以下句子。 (1)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12、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领略什么道理? 4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结果归结到“”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颜回好学 回 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于器之恸 ,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 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那么亡 。”(选自史记) 回:颜回,又称颜渊。恸(t?ng):哀痛之至。门人盖亲:学生更加亲近。迁:转移。贰:重复。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亡:同“无”。 1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那么亡() 2解释以下旬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2)门人益亲() (3、弟子孰为好学()(4)不贰过(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好学概括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复)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 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