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综合检测-含解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7MB
约10页
文档ID:261890918
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综合检测-含解析_第1页
1/10

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09年夏,考古人员在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的房屋基址中发现距今4 200年左右的炭化稻米14 000余粒,这可以用来说明( A )A.新石器时代黄石地区先民实现定居生活B.夏代水稻是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C.黄石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稍早于黄河流域D.仰韶文化时期江南得到一定开发【解析】“炭化稻米14 000余粒”说明已经开始了原始农业,农业是定居之后才有的现象,故选A项;“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的房屋基址中发现距今4 200年左右的炭化稻米14 000余粒”无法说明水稻在当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只能说明其存在,排除B项;材料仅有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的房屋基址中的发现,没有对比,无法说明黄石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稍早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距今4 200年左右的炭化稻米14 000余粒”说明原始农业可能存在,不能证明江南已经得到开发,排除D项2.史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这反映了( C )①诸侯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④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平王之时,诸侯争霸,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可知,周王室权势衰微,诸侯争做霸主,礼乐征伐不再自天子出,故②错误,③正确;材料只是体现诸侯争霸,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完成,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3.下图是某学者描绘的部分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D )A.儒墨是百家思想源头B.韩非集百家思想之大成C.儒家居各家中心地位D.诸子思想有传承与联系【解析】“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显示了儒、墨、法、道之间的联系,可见诸子之间的思想是有联系和传承的,故选D项;材料只是部分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得不出儒墨思想是源头,排除A项;由图可以看出韩非师从荀子,无法体现他集百家之思想,排除B项;在图中,儒家被放在中间,也可以被放在边缘,图中的位置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学术中心,排除C项4.《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甚大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C )A.废除了分封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B.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D.是君主专制形成的重要环节【解析】“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甚大”突出了郡县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 5.秦末起义时,关东郡县民众苦于秦吏的残酷,纷纷奋起,“皆杀其守、尉、令、丞以反,以应陈涉”,甚至秦地方官如沛令、会稽守通等愿意发兵响应民众的抗秦斗争,也为起义军所不容。

材料表明( A )A.秦朝阶级矛盾激化B.六国贵族乘机起义C.关东民众要求复国D.秦郡县制弊端明显【解析】由“关东郡县民众苦于秦吏的残酷,纷纷奋起”“甚至秦地方官……所不容”可见秦朝阶级矛盾尖锐,故选A项;“关东郡县民众苦于秦吏的残酷,纷纷奋起”这里不是指原六国贵族,排除B项;“皆杀其守、尉、令、丞以反,以应陈涉”可见主要是反秦暴政,不涉及复国,排除C项;“秦地方官如沛令、会稽守通等愿意发兵响应民众的抗秦斗争,也为起义军所不容”强调秦百姓对暴政的不容,无法体现郡县制的问题,排除D项6.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篡汉从侧面反映了西汉后期存在一个严重影响统治的问题,它是( C )A.宦官乱政 B.匈奴外患C.外戚干政 D.儒学衰落【解析】王莽的身份是外戚,这里指西汉后期外戚干政的情况,故选C项;宦官乱政也是西汉后期的政治现象,但王莽不是宦官,排除A项;“匈奴外患”指外族的威胁,王莽不属于外族人,排除B项;“王莽谦恭未篡时”可以看出王莽本身是尊重儒学的,不会使儒学衰落,排除D项7.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曾提出“三年化疫”的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备受重视。

《黄帝内经》这部经典( C )A.作者是“医圣”张仲景B.书中提到了麻醉药麻沸散C.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D.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故选C项;张仲景的作品是《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麻沸散是东汉后期神医华佗发明的,没有收录《黄帝内经》,排除B项;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应该是《神农本草经》,排除D项8.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A.南方寺院经济发达,政府税收充裕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C.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解析】寺院是不向政府交税的,所以它会导致政府财政困难,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导致北方战争频繁,而南方相对和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可见南方注重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由于地处沿海,光热条件比北方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南北朝(420—589)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下列王朝中不属于这一时期南方政权的是( A )A.孙吴 B.萧梁C.刘宋 D.萧齐【解析】孙吴是三国的代表,存在时间是公元3世纪,不在南北朝的时空内,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南朝包括宋、齐、梁、陈,排除B、C、D三项10.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D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解析】材料反映的“中书门下”设立的原因是中书省与门下省争论不断,没有体现皇权加强,故A项错误;中书门下长官都是宰相,唐代实行多相制,但与材料中设立中书门下的原因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知,唐朝还是实行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机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是为了避免中书门下争论分歧过多影响决策,故D项正确11.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B )A.尚书省 B.中书省C.宣政院 D.枢密院【解析】据图中“行省”可知该时期为元代,E位于元大都周围,属于中书省直辖,故选B。

12.据统计,崇祯皇帝在位17年,先后更易内阁官员50人,其中处死2人,充军2人;任免刑部尚书17人;兵部尚书处死2人,被迫自杀1人;诛戮总督7人,巡抚11人这表明( B )A.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破坏了明朝的政治生态B.明朝专制统治走向极端化C.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D.明朝统治集团相互倾轧,吏治腐败【解析】据材料“据统计,崇祯皇帝在位17年,先后更易内阁官员50人……巡抚11人”,崇祯皇帝在位17年间更易的官员,多数结果悲惨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材料说明内阁官员权力的大小甚至生死之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表明明朝专制统治走向极端化,故选B项1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以论述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是( A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析】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著作,故①正确;《神农本草经》是一部医药学著作,而非农学著作,故②错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并非农业专著,故③错误;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著作,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14.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B )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方式有所改变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D.加剧中国通货膨胀影响中国发展【解析】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并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都需要清政府以国家利益进行抵押,因此这些银行的设立,表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故选B项;这些借款主要是借给清政府的,是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并不是为了推动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也没有解决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排除A、C项;加剧了中国通货膨胀的说法不正确,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5.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B )A.以自强、求富为目标B.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D.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解析】根据材料“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器生产自建工厂,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尝试,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自强、求富”的内容,排除A项;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材料中机器生产的主旨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作用,排除D项。

16.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谘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但总体上,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A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解析】浙江谘议局大部分议员是立宪派和旧官僚,他们“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的举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故选A项;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相同,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并不等同于以维护满洲贵族利益为初衷,排除C项;“主导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7.民国初年,孙中山在给一些妇女团体的信中提出:“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B )A.女子赢得普选权利B.政治参与主体扩大C.民主政体得到落实D.男女平等得以实现【解析】据材料“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可知女子获得了参政权,民国的参政主体扩大到女子,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女子有参政权而非普选权,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女子有参政权没有体现民主政体的落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民国初年男女平等没有实现,排除D项。

18. 1912年8月,《民权报》副刊《民权画报》刊发同盟会会员赓韶(又名陈龙韬)的漫画《环游地球》(右图)作者意在传递的信息是( A )A.提醒警惕袁世凯的专制企图B.揭示中国宪政之路的艰难C.表达对封建王朝复辟的担忧D.认识到思想革新更加紧迫【解析】据材料,同盟会会员的《环游地球》以从共和到专制的虚线表明了从“专制—立宪—共和”之后预循环的趋势,警示了要防止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