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转马铃薯StPR1基因烟草抗病性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分析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78KB
约8页
文档ID:261818168
转马铃薯StPR1基因烟草抗病性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分析_第1页
1/8

转马铃薯StPR1基因烟草抗病性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分析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茄科茄属,因其块茎淀粉含量高且营养全面,既可作为蔬菜也可用于餐桌主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1]马铃薯作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而中国作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一,现正成为世界马铃薯产量的领跑者[2]马铃薯在田间种植和窖储过程中常受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病害的威胁,主要的病害有枯萎病、早疫病、晚疫病、粉痂病、干腐病、青枯病、软腐病等,严重制约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3]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protein,PR蛋白)是植物体内快速检测致病因子及非生物胁迫并产生防御机制的一类蛋白,其通过诱导因子的诱导直接参与到植物的抗病过程中[4]PR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各个结构中[5],植物的叶片是该类基因的主要存在处及发挥作用的场所[6]植物识别病原体和害虫衍生的信号,感知它们并利用这些线索诱导防御行为的产生,使得植物对害虫和病原体攻击时由PR蛋白的积累进行防御,它们通常是约6~43ku的低分子量蛋白质,热稳定,耐蛋白酶,在低pH下仍可溶解[7]Chun等[8]发现聚糖纳米粒子(CNPs)具有控制由镰孢菌引起一系列病害的能力,使用CNPs胁迫植物时,PR1和PR10基因显著上调,并且证实CNPs通过诱导PR蛋白的产生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为评估壳聚糖在处理期间对植物的诱导作用,选择在SAR代谢途径中至关重要的2个基因PR1及PR5,发现壳聚糖作为诱导物诱导植物体时,使得PR1和PR5表达量明显上调,进而SAR开始防御工作,证明PR1和PR5在植物体内的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9]Wang等[10]从百合属中分离出2个Ⅱ类PR4家族基因,其在病原体感染期间积累,参与植物抗病性,在百合抗病中起重要作用李秀钰等[11]克隆了马铃薯PR1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分析了该基因在抗病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马铃薯PR1基因在抗病中的功能,本试验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tPR1,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StPR1基因导入烟草中,获得转基因烟草,并且对转基因烟草进行抗病性及生理特性分析,为PR1基因在植物的抗病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植物材料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烟草(山西品种)由东北农业大学植物资源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保存并提供1.1.2菌株和载体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大肠杆菌DH5α和农杆菌GV3101由东北农业大学植物资源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保存提供细菌病害软腐病病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Borgey,Ecc)、菊欧氏菌(E.chrysanthemiBurkholder.AtrosepticaDye,Ech)、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carotovorasubsp.McFaddenetDimock,Eca)和青枯病病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RS)、真菌病害干腐病病菌接骨木镰孢(Fusariumsambucinum)、燕麦镰孢(F.avenaceum)由东北农业大学植物资源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保存提供。

1.1.3试剂与酶RNA提取试剂盒购自BioTeke;反转录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高保真Taq酶、T4连接酶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公司;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和BamHⅠ购自NEB公司;普通Taq酶、LB营养琼脂、LB肉汤、MS培养基等试剂购自哈尔滨美恒试剂公司1.2试验方法1.2.1引物设计根据NCBI上公布的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PR1(XM-006367029.2),找到CDS区,使用PrimerPremier5.0进行PR1克隆引物的设计,上游引物为PR1-F(5′-GCTCTAGAATGGGATACTCCAATATTGCCTTAA-3′),下游引物PR1-R(5′-CGCGGATCCTTAGATATCAGTTGGAAGTTCCA-3′),并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了Xba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引物由库美生物公司合成1.2.2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RNA的提取参照BioTeke试剂盒进行,检测其OD260/280为1.8~2.1可用参照全式金试剂盒进行cDNA的合成,用β-actin对cDNA质量进行检测(β-actin-F:5′-GCTTCCCGATGGTCAAGTCA-3′;β-actin-R:5′-GGATTCCAGCTGCTTCCATTC-3′)。

1.2.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用引物PR1-F、PR1-R对基因StPR1进行扩增,体系为50μL回收PCR产物T4连接酶连接用XbaⅠ和BamHⅠ分别双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和pBI121空载体并转化DH5α,PCR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测序检测有无移码、突变测序由库美生物公司完成冻融法转化农杆菌GV3101并进行鉴定1.2.4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获得烟草种子消毒参照胡重怡等[12]方法,无菌条件下将种子种植到1/2MS培养基上,置于25℃,16h光照无菌室中待烟草长出5片左右真叶时,进行烟草叶盘法侵染[13],侵染后放到愈伤培养基中,14d后将叶盘转入到分化培养基中,7d左右叶盘周围会长出抗性芽,待其长到2~3cm时将抗性芽切离叶盘,置于生根培养基中待转基因幼苗生根,长至8~10cm左右,将三角瓶上的封口膜打开,进行壮苗壮苗3~5d后,将其转置到土中进行培养(土∶蛭石=3∶1)使用叶盘法获得野生型烟草植株与转基因型进行对照1.2.5转基因烟草的检测利用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转基因烟草的总DNA,利用PCR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利用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转基因烟草的总DNA,利用PCR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

1.2.6转基因烟草抗病性分析选择长势良好,叶片翠绿的野生型及转基因烟草,使用剪刀将叶片剪下,用无菌水浸泡过的脱脂棉将叶柄部包紧,将干净的培养皿底部放上灭菌的滤纸,使用3000μL无菌水浸湿滤纸马铃薯真菌病原菌接种方法是将培养在固体培养基PDA中的接骨木镰孢及燕麦镰孢用打孔器取直径为1cm的菌块置于叶片上马铃薯细菌病原菌接种方法是吸取300μLEcc、Eca、Ech及RS细菌菌液(OD600值在1.0~1.5)置于叶片上,以300μL无菌水置于叶片上为对照,每种处理3个生物学重复处理完成后用保鲜膜将培养皿封住,在保鲜膜上用大头针扎些小洞分别在处理3,6,9,12,15d进行叶面病斑直径(单位:cm)测量并记录1.2.7转基因烟草的生理指标测定材料处理及病原菌接种方法同1.2.6,分别在处理0,4,12,36,48h时,取3g样本,液氮速冻,-80℃保存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采用试剂盒测定具体操作方法参考哈尔滨市凯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OD、POD、CAT试剂盒。

1.2.8数据处理数据统计使用MicrosoftExcel2007;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统计图制作使用GraphPadPrism52、结果与分析2.1马铃薯块茎中RNA的提取马铃薯总RNA的提取结果获得28S及18S条带(图1),无弥散出现,其完整性以及稳定性均达到后续试验要求进行cDNA的合成2.2含酶切位点的基因扩增使用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PCR扩增PR1基因的CDS序列,扩增产物在540bp出现特异性条带(图2),大小与预期相符,回收目的条带图1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M.DNA分子量标准2000;1-3.样品RNA图2含酶切位点StPR1基因的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DNA分子量标准2000;1-2.PCR产物2.3表达载体鉴定对菌液进行阳性筛选,菌液PCR结果获得了目的性片段,其长度在540bp(图3),大小与基因相同图3重组pBI121-StPR1质粒菌液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DNA分子量标准2000;1-5.PCR产物使用XbaⅠ和BamHⅠ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结果在540bp处获得目的片段(图4),确定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命名为进行pBI121-StPR1。

2.4农杆菌转化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至GV3101中,在Kan和Rif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阳性菌落扩繁,扩繁后对该菌液进行PCR鉴定,菌液PCR结果获得了目的性片段,其长度在540bp(图5),确定农杆菌转化成功图4双酶切鉴定M1.DNA分子量标准15000;1.pBI121原质粒;2.pBI121-StPR1质粒;3.pBI121-StPR1质粒双酶切;M2.DNA分子量标准20002.5转基因烟草的检测对转基因烟草进行抗性筛选,在7d产生明显的差别,野生型烟草叶盘发黄,叶盘边缘褶皱处于死亡状态,无分化芽产生转化后烟草叶盘逐渐变大生长,长出明显的愈伤部分,并且有分化芽出现(图6)将转基因型烟草分化芽放入抗性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图7)图5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后PCR鉴定M.DNA分子量标准2000;1-6.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后PCR鉴定图6转基因抗性植株的筛选图7烟草叶盘上芽的生根培养随机取遗传转化植株叶片,进行DNA的提取(图8),并对野生型烟草及转基因烟草进行了PCR检测(图9),野生型无扩增条带,转基因植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StPR1成功转入烟草中图8野生型与转基因型烟草叶片的DNA提取M.DNA分子量标准15000;1.野生型烟草DNA;2-3.转StPR1基因烟草DNA。

图9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M.DNA分子量标准2000;1.重组质粒为模板的PCR产物;2.野生型烟草DNA为模板;3.转StPR1基因烟草DNA为模板图10马铃薯主要致病细菌胁迫下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烟草病斑直径比较Ecc-WT.Ecc胁迫野生型烟草;Ecc-P35S:StPR1.Ecc胁迫转基因型烟草;Eca-WT.Eca胁迫野生型烟草;Eca-P35S:StPR1.Eca胁迫转基因型烟草;Ech-WT.Ech胁迫野生型烟草;Ech-P35S:StPR1.Ech胁迫转基因型烟草;RS-WT.RS胁迫野生型烟草;RS-P35S:StPR1.RS胁迫转基因型烟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时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图11-17同2.6转基因烟草抗病性分析将软腐病致病菌Ecc、Eca、Ech和青枯病致病菌RS接种转StPR1基因烟草及野生型烟草叶片,对病斑直径的变化进行观察测量(图10)由结果可以看出,接种病原菌后,叶片上的病斑直径会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转基因型烟草病斑直径小于野生型烟草,且在胁迫15d时,病斑差异显著采用干腐病致病菌接骨木镰孢和燕麦镰孢接种转StPR1基因烟草及野生型烟草叶片,对病斑直径的变化进行观察测量(图11)。

结果表明,病斑的直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转基因型烟草病斑显著小于野生型2.7转基因烟草的生理指标变化2.7.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软腐病致病菌Ecc、Eca、Ech和致青枯病致病菌RS胁迫处理野生型烟草和转StPR1基因烟草叶片后,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烟草叶片中SOD的活性会随着细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Ecc、Ech处理的转基因烟草SOD的活性在12h后均高于野生型烟草,Eca处理在36,48h时SOD的活性野生型高于转基因烟草,RS处理在36h前SOD的活性转基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