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肿块型及肿块型乳腺癌与其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约42/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研究表明,决定早期乳腺癌治疗方案、提示疗效与预后的并非病理组织学类型,而是肿瘤的不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主要包括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和Ki-67[1]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可以从多角度反映病灶形态、性质、血运等特点[1],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肿块型乳腺癌不同形态特征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然而,非肿块型及肿块型乳腺癌之间是否存在分子生物标记物表达差异,仍未曾被证实[2,3]本研究对比非肿块型及肿块型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差异,旨在探讨两者生物学特性,为临床早期有效干预与预后判断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术后病理确诊的3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非肿块型乳腺癌15例(非肿块组),肿块型乳腺癌16例(肿块组)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纳入及排除标准表1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纳入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明确病灶形态分型;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测定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
排除标准:病灶内合并其他乳腺良性病变;影像或组织学资料不全;术前经新辅助治疗1.3研究方法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HDxt1.5TMRI设备,患者常规俯卧位,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洞穴中,先行双乳横轴位T1WI,T2WI,DWI,STIR及斜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扫描,而后应用Vibrant3D技术行横轴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0.1mmol/kg的Gd-DTPA,速率为2.5mL/s,再以同等速率注入20mL生理盐水在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后30s,90s,150s,210s,270s,350s,410s,470s分别进行扫描,扫描时间62s收集图像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乳腺癌临床诊断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获取的病理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测量癌细胞ER,PR,HER-2及Ki-67阳性率将标本放入10%的中性甲醛中浸泡,使用石蜡包埋,按照4μm大小连续切片,脱蜡水化后用3%的H2O2灭活内源性酶,分别滴加一抗、二抗和辣根过氧氢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亲和素复合物孵育使用二氨基联苯显色,苏木精复染色,封片后观察判定标准:ER,PR以阳性细胞百分比超过10%定性为阳性;HER-2(+++)直接判定为阳性,HER-2(++)需加做FISH进行判定,判定结果为阳性,则定性为HER-2阳性;Ki-67以阳性细胞百分比超过14%判定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经MRI扫描图像归类一致性使用Kappa检验,两组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和基线特征对比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对比依据增强磁共振的不同形态特征,乳腺癌分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肿块型呈圆形、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型;非肿块型指一个不具备肿块特征的强化区域,多为节段型、导管型、区域性、多灶性、弥漫性、局灶型强化,其范围或很小或很广泛,其内部强化特点是强化灶互不相连,被周围正常乳腺组织所分隔本研究非肿块组病灶不均匀强化高于肿块组,边缘强化低于肿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P<0.05)(见表2)两名影像科医师对肿瘤形态归类一致性较高,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35(P<0.001)表2两组病灶强化情况2.2两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阳性率对比两组ER,PR,HER-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组Ki-67的阳性率低于肿块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阳性率对比3、讨论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4]。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或反映病灶的形态学变化,且对乳腺病灶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高,效果优于传统X线摄影和乳腺彩超,是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肿块型乳腺癌的有效方法[5]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预后表达实际上是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支配的目前研究发现ER,HER-2,PR在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已经将HER-2作为选择乳腺癌治疗方案和预后效果评估的参考指标Ki-67也是目前比较肯定的核增殖标记物,与很多肿瘤的浸润、分化程度和转移都存在相关性[6]ER,PR能够特异性地与雌激素、孕激素及其类似物相结合,其阳性表达说明肿瘤细胞保留有激素依赖生长的特性,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是否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判断指标HER-2是常见的乳腺癌分子标记物,与乳腺癌发生的进程和转移呈正相关,大部分分化差和浸润性乳腺癌的HER-2表达也为阳性研究证实,ER,PR,HER-2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存在相关性[7]本研究表明非肿块型乳腺癌和肿块型乳腺癌ER,PR,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者分子生物学标记物表达存在重叠Ki-67由MKI-67基因编码,是一种核蛋白质,参与了核糖体RNA的转录和细胞增殖,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在肿瘤的发展与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肿块型与肿块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存在差异,后者阳性率更高,其原因考虑为肿块型乳腺癌细胞增殖成团,呈膨胀性生长,单位面积内肿瘤细胞密度大,Ki-67阳性率占比高,而非肿块型乳腺癌结构松散,腺体、脂肪、纤维等组织夹杂于肿瘤细胞间,单位面积内肿瘤细胞面积小,故其表达水平低Ki-67表达的差异性是否可以提示非肿块型乳腺癌预后较好,这需要加大样本量和随访进行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和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ER,PR,HER-2表达存在重叠,但是Ki-67的表达存在不同,说明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性参考文献:[2]李亚帅,王知力,李晔,等.非肿块型与肿块型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2):897-899;902.[3]滕敏敏,邵元伟.三阴性乳腺癌的MRFLASH-3D动态增强影像表现与表观扩散系数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4):3-4.[4]温家柱.非肿块型乳腺癌中HER-2表达与MRI成像特点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03):388-389.[5]李佳伟,时兆婷,侯英敏,等.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超声特征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基础[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1):37-44.[6]李芹,牛庆亮,杜汉旺,等.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ADC值、Ki-67指数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1):11-13;27.[7]袁美芹,郭坤霞,刘奎灿,等.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和X线摄影表现与ER,PR,HER-2的关系[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4,8(6):23-27.张文,石琴,卿强,付志明,朱纯生,李锋.非肿块型及肿块型乳腺癌与其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09):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