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61771786 上传时间:2022-03-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引言工艺美术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母,绘画和雕塑都是从远古的工艺美术中找到了自己的根,历代工艺美术都被视为民族智慧的象征,时代辉煌的标志。葫芦是蔬类植物,又叫蒲芦、瓠瓜、扁蒲等。这种植物嫩时可当菜吃,秋老之后可以制成各种盛东西的器物、农具、乐器和观赏品。葫芦在国外种植也很多,用途也大多相似,在工艺品的制作方面却独以中国为最。人们把繁衍子孙、乞求降福降瑞、祛邪除灾、保人平安的许多希望都和葫芦联系起来,在各种民俗民事活动中把它摆在显赫的位置上去表现,把它视为“全能”的吉祥物。葫芦的品种有鸡蛋葫芦、细腰葫芦、瓢葫芦、疙瘩葫芦、珠子葫芦、天鹅葫芦等,其中鸡蛋葫芦和疙瘩葫芦是兰州独有。

2、能制成的工艺品有花插、酒具、茶盒、牙签盒等,这些工艺品既美观又具有实用功能,能制成的纯观赏性葫芦工艺品,除了画葫芦就是雕刻葫芦了。一、兰州雕刻葫芦的再次兴起雕刻葫芦是用特制的针和刀具在葫芦上作各种形式的雕刻。这种葫芦工艺品是较为精细的一种,这一品种,甘肃兰州最为出名,在全国独一无二,被誉为“中国一绝”。兰州雕刻葫芦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期就有兰州刻葫芦的手艺。在丝绸之路开通后,大量的葫芦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内陆,在清代后期已很有名气,据皋兰县志记:光绪十八年,王姓艺人鸿平等已在葫芦外皮上刻画戏剧脸谱,最初为民间玩物,到20世纪初被上层社会作为相互馈赠佳品。40年代,兰州雕刻葫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其

3、中以阮光宇、王德山、王云山、陈唯一的作品最为出名,而阮光宇开创的阮氏雕刻葫芦到今天已有近百年历史。独特精湛的技艺已经传承到第四代。兰州雕刻葫芦在2006年已被纳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阮氏四代传承人(一)阮氏雕刻葫芦创始人阮光宇的艺术成就阮光宇,河北省民间自学成才的画家,1938年移居兰州,开始研究雕刻葫芦,他将精湛的书画素养带入雕刻葫芦技艺中,他在雕刻葫芦技艺创作上,又大进了一步(图1)。他着手研究新题材和新刻法,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各种题材,巧妙地运用于雕刻葫芦的艺术中,并独创了“四圈子”“扇面子”“镂空刻”“彩染”等多种形式的雕刻葫芦造型。1954年,在政府的支持

4、下,阮光宇组织成立了兰州市特种工艺美术社,专门从事雕刻葫芦的制作。1959年首次出口海外,行销于英国、德国、匈牙利和苏联等国,年出口量达1100多件。他是兰州雕刻葫芦艺术史上一位才华横溢、有独特创新的民间艺术家。1960年阮光宇逝世于困难时期,享年尚不到六十岁。图1阮光宇雕刻葫芦作品(二)第二代传承人阮文辉的艺术成就阮文辉子承父业。1986年,他开创的微雕葫芦“婴戏图”“唐诗宋词配画”“飞天一百二十身”(图2)“唐诗二百零四首”(图3)等四套六枚被作为艺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这是兰州雕刻葫芦的第一次,也是甘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艺术的可贵,一在于新,二在于精,阮文辉的四套六枚藏品,就是以小

5、见大,以精细微妙取胜的高品位工艺美术极品。阮文辉针刀相济,刻、铲、刮、磨、擦诸法并用,创作出镂空刻葫芦、仿水墨画刻葫芦和彩画刻葫芦等(图4)。代表作品有“仿齐白石花卉”“赤壁夜游图”(图5)“擎日月以耀中华”“扬州八怪水墨小品集锦”“毛泽东诗词五十首”等等(图6)。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为鬼斧神工,精妙绝伦。阮文辉是个多才多艺勤奋高产的艺术家,不仅雕刻葫芦,还擅中国画、漫画、书法、篆刻、泥塑、烙画、陶艺、根艺、石艺等,在1987年“手捏民俗泥人”中获全国评比一等奖,阮文辉的烙画电视专题节目由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播出。1988年,阮文辉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不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大

6、师”称号,同时他也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是全中国96名被国家命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系有特殊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图2阮文辉微雕葫芦“飞天一百二十身”图3阮文辉微雕葫芦“唐诗二百零四首”图4阮文辉“李白诗配画”图5阮文辉“赤壁夜游图”图6阮文辉“书法集锦”(三)第三代传承人阮力、阮琦、阮琳的艺术成就1988年,阮文辉的儿子阮力在一个“小桠桠葫芦”上刻了一百罗汉图,在当年的兰州民间艺术节中展出时,被人们誉为“阮氏第三代的崛起”。阮力,阮文辉之子,工艺美术大师,精于微雕和紫砂雕刻,擅中国画之细笔山水和白描人物,更擅长钢笔山水画和人物,书法习颜真卿,而长于隶书。阮力从七岁开始正

7、规学习,不但研习传统山水书法和人物画,还掌握了许多西方绘画技巧,尤其以钢笔画、装饰画最为得心应手。十四岁独立创作,被破格提升为雕刻厂的技工,专门刻出口微雕工艺品,由于成绩显著,1984年到二轻科研所搞工艺美术研究。作品曾被历届中国艺术节选中参评,在评比中屡次获奖,代表作品“五百罗汉”“百子戏春图”“水浒一百单八将”“西游记”“红楼梦”“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唐诗配画山水”等久负盛名。后到陶都宜兴,开始微雕艺术与陶刻艺术相结合的研究创作,精湛的微雕技法和理念,刻壶雕盘、刀法细腻、形象典雅,所刻的“赤壁夜游图”“八仙行乐图”“醉仙图”“古诗配画”的细笔山水等普遍受到各方好评,与其父合作的作品更具

8、特色。阮琦,阮文辉大女儿,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善于书法、白描、花卉、佛像,擅刻佛经、圣经和古文、精细山水和人物,代表作有“微雕金刚经”“赤壁祖游图”“百子图”等,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艺术节并在日本展出(图7)。其创造的木纹版画曾获百花奖期望杯奖,1994年入选中国艺术美术名人,2010年8月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创新一等奖。她在紫砂壶上不打草稿的娴熟细腻的刀法,被许多宜兴制壶师和收藏者青睐追捧。图7阮琦微雕葫芦“唐诗二百八十首”阮琳,阮文辉小女儿,兰州葫芦传习所顾问。十二岁开始学刻葫芦,十五岁独立创作,至今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刻葫芦的学习研究、创作逾三十余年,被甘肃省工信委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9、。2010年,她成为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并成为甘肃传统手工艺之兰州雕刻葫芦的代表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甘肃活动周“炫目甘肃”展览,将兰州雕刻葫芦这一传统技艺展现在了世界舞台上。同年,兰州电视台为阮琳拍摄了专题片“福禄葫芦”,介绍了她的艺术之路。阮琳书法习赵孟,善画工笔仕女和意笔山水及罗汉。代表作有“百美图”“泰戈尔诗选”“水墨效果之山水画”(图8)“斗茶图”(图9)“红楼梦人物故事组图”等。红楼西厢是她最喜爱的题材,作品为国内外收藏家所重视。民间艺术也多以她的作品为范本。图8阮琳“水墨效果之山水画”图9阮琳“斗茶图”(四)第四代传承人阮熙越、阮一舟、阮涤尘阮熙越,阮琳之女,阮氏葫芦艺术馆主理,

10、兰州非物质文化陈列馆讲解员,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学院特聘教师。本科所学专业是外语,她将所学的外语专业和家族的微雕艺术相结合,将家族产业推向国际,如同文化传播大使一样,让更多的国外爱好者和收藏家充分了解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髓。代表作有“和为贵”“大漠孤烟直”“山水”,其中“独钓寒江雪”(图10)获第十二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她觉得葫芦上的题材应该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于是就将一款游戏“旅行的青蛙”和丰子恺的漫画搬上了葫芦,给雕刻葫芦注入了新元素。图10阮熙越“独钓寒江雪”阮涤尘,阮琦之子,美院本科毕业,曾经喜欢过一段时间的动漫,现在已经回归雕刻葫芦事业。任无锡政府特批的阮琦葫芦雕刻书

11、画院主理。阮一舟,阮力之女,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在宜兴经营工作室。三、阮氏雕刻葫芦家族传承因素探究(一)因热爱而主动地学习和创作阮氏家族从阮光宇开始,就是勤奋好学之人。阮光宇出生在河北一个大家庭里,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位能书善画自学成才的画家。因为他喜欢民间工艺美术,在河北老家时,曾经整理过和制作过大量的剪纸、泥人和皮影(仅皮影就有两箱,成了日后阮文辉的玩具和启蒙教材)。到兰州后,除了工作、写写画画,业余时间就到隍庙和城壕里看古董字画,寻觅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在众多的民俗活动中,阮光宇发现了兰州雕刻葫芦,当时有李文斋的书画葫芦,也有些比较粗俗的“春宫葫芦”,阮光宇决定涉足这一领域

12、。没有工具就自己做,一次次尝试,凭着自己的艺术修养,居然成功,较之市场上的粗俗作品不知高出多少倍,受到朋友们喜爱。阮光宇由于喜欢民间工艺品,而选择了兰州雕刻葫芦,开始主动研究技法及设计画面,并自成一家。阮文辉多才多艺,命运多舛,经历无数坎坷。他曾经说“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就应该忠诚于他的事业,而不是披着艺术的外套去狩猎”,“艺术是一种心心相印的事业”。一旦决定走艺术这条道,阮文辉就会像牛一样地去奋争。在那个年代,缺衣少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克服了饥饿、疾病、穷困、失眠劳累,如果没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是很难取得那么多骄人成就的。笔者与阮琳交谈时,发现她的左右手手指不一样粗,由于右手常年拿刻刀,用力

13、雕刻,导致右手手指比左手粗。如果阮琳没有对雕刻葫芦这门艺术的热爱,她又怎能忍受三十多年寂寞而枯燥的求艺之苦。(二)文化艺术氛围影响熏陶阮光宇在家作画,阮文辉就是墨童。站在画案旁,用力研磨,墨研好,父亲也构思得差不多了,开始作画,他又过来抻纸。父亲一般作画都是一气呵成,不想好不落笔,落笔果敢,从不修饰,对阮文辉雕刻葫芦影响很深。兰州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文化氛围很浓厚,特别是民间工艺极具地方特色。各种民俗活动中都融进工艺美术内容。阮光宇经常领儿子游兰州城,让他大开眼界。许多商行的文化物标志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如金牛水烟的铜牛雕刻、金鱼锥子的金鱼招牌、纸扎铺的荷花灯、元宵店的元宵灯、彩纸剪出的窗花

14、。各种玩具,如铁蝴蝶、泥人“漫脸子”、小木车、竹木刀枪、五毒荷包、“二人摔跤”等等。有些因其生动形象,阮文辉也把它搬到了雕刻葫芦上。阮家在河北的时候,家里有佛堂和学堂,学堂是给家里的姑娘媳妇们开的,小文辉跟着妈妈上学堂,三岁就会背百家姓、三字文、千字文。母亲看过的书多,口才又好,经常给大家说水浒三国,讲十八罗汉、娘娘庙的故事。谁能想到,当年故事里的人物有一天被刻在了葫芦上。阮氏第三代小时候,住在兰州的大杂院里,每天跟着爸爸妈妈学习琴棋书画,阮文辉的爱人王士芳也是才女,年轻的时候,考上了兰州艺术学院,这样的一家人,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节节攀升。第四代传承人开蒙时期经常被奶奶召集到家里,写字画画,

15、尽情挥洒,不怕脏不怕乱,就是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在他们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耳濡目染,代代相传。(三)严格要求自己,背负传承责任阮文辉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只留下了他的笔、墨、纸、砚和三百多个没有雕刻的空白葫芦。临终遗言是:“文辉,你一定要刻苦磨炼,在雕刻葫芦方面一定会超过我,兰州雕刻葫芦应该在你们这一辈人的手里达到更高水平”。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再艰难再困苦,阮文辉都没有停止过雕刻葫芦的创作。阮家第三代传承人从小学习雕刻艺术,先后都在兰州工艺美术厂、雕刻厂、二轻科研所工作过,从事的都是葫芦雕刻与研究的工作。后赶上体制改革,厂里被承包,美工们被下岗,这个时

16、候,有人订购大批的“春宫画葫芦”,阮家姐妹虽面临生计问题,但为了保证阮氏葫芦的高雅格调没有接这批活。阮文辉给儿女们一个新规定:一百块钱一个葫芦,由父亲拿出多年积蓄买儿女的葫芦,一来让他们免去后顾之忧,潜心雕刻,多出精品,二来帮他们渡过难关,避免走偏路。多年后,老父亲又把当年买的葫芦还给了儿女。正是在父亲的保护鞭策下,阮氏雕刻葫芦得以继续发展。阮琳在敦煌古城设立工作室,一呆就是二十多年。阮力、阮琦走出兰州,经邀请去陶都宜兴雕刻葫芦,并将葫芦雕刻技艺与紫砂壶雕刻相结合,效果非常好,已在当地产生了影响。第四代阮涤尘、阮熙越大学的专业是动漫和外语,现在也辞掉相关工作,听从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召唤,正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驱使他们勇挑重任,分别在阮琦葫芦书画院(无锡政府特批)、阮氏葫芦艺术馆(兰州政府特批)、个人工作室担任主理并进行学习和创作。如今,他们又在学生里边寻找有缘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