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zxc****hhs 文档编号:261771618 上传时间:2022-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篇(1):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理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 :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二儿可得全不:

2、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2.冀罪止于身( )(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 )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参考译文和答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

3、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篇(2):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题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注释】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

4、二儿故琢钉戏t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1解释划线的词。(1)孔融被收_(2)冀罪止于身_(3)二儿可得全不_(4)寻亦收至_2翻译下列句子。(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_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_参考答案:1(1)逮捕(2)希望(3)同“否”(4)不久2(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3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

5、幸免。(意对即可)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篇(3):阅读文言文试题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是仪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

6、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7、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

8、少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A B C D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

9、事,无所是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分)参考答案:4、B(A放过 B拘捕D考察、管理)5、C(指肯定吕蒙计策,言清廉朴素,言刚直、正直。可排除。“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6、A(A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7、(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得分点:诬白:诬告说,故:先前,原。谤讪:诽谤诋毁。悉验问省略

10、的宾语:有关官员。句意顺畅得一分。(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得分点:省略的主语:是仪。服:穿的衣服。食:吃的菜肴。句意之间形成的转折关系;却。句意顺畅得一分。参考译文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

11、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

12、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

13、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是仪病倒时留下遗嘱说,死后只用一般的棺木,装殓时也只穿平时的衣服,务必简省节约,他八十一岁去世。阅读文言文试题及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