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梨酒酿造工艺的研究现状梨因皮薄肉脆,汁多味甜而受到大众喜爱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润燥的保健功效,对于热咳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大多数梨品种具有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等特点,因此梨在各种环境中均有较强适应能力梨的总体产量比较高,但是常因市场上供过于求导致果农面临着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近些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梨加工制品,如梨浆、梨膏(糖)等,但较高的含糖量限制了部分消费群体梨酒酿造是梨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从高度酒向低度酒、粮食酒向果酒的转变[1],梨酒酿造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文简述了近些年关于梨酒酿造工艺和香气成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梨的深加工和梨酒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1、梨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梨适合的用途不同目前中国的梨常用于鲜食、制汁或制罐头等,很少用于酿造梨酒有研究比较了不同品种的梨果酿造酒的品质差异,王景涛等[2]研究表明,五九香梨和雪花梨酿制的梨酒,色泽饱满澄清透亮而且梨酒果香浓郁;鸭梨酒的多酚含量略低;黄金梨酒虽然单宁含量较高但是其果香味较淡;香水梨和大黄花梨的酒液较浑浊,故获得的评分较低,但在后期可以通过澄清处理而改良梨酒品质;皇冠梨酒单宁和多酚含量较低,口感微酸,因其涩感不强,所以接受度较高。
ARRIZONJ等[3]选择Esmeralda(翡翠)和AmarillaMontesa(山黄)两个刺梨品种酿造梨酒,因为二者果实中的糖含量均比较高,分别达到118g/L、119g/L研究还发现,山黄品种比翡翠品种发酵的梨酒中乙醛含量更高由此可见,梨酒酿制只有因“果”制宜,才能充分发挥品种优势2、原料预处理梨中存在多酚类物质,梨榨汁后,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快速发生氧化褐变;另外,氨基酸和羰基化合物发生羰氨反应会造成非酶促褐变[4]陈坚生等[5]采取加入JA澄清剂的方式来降低果酒中单宁等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达到控制褐变的效果此外,榨汁后进行过滤可以降低梨汁中单宁的含量,但单宁含量降低可能给梨酒的感官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盐水浸泡后再进行榨汁也可减少梨汁褐变[6,7,8,9,10],高浓度食盐可以抑制酶活,防止酶促褐变,但该处理会使梨浆带有咸苦味,影响梨酒的风味在梨酒酿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添加偏重亚硫酸钾、二氧化硫、柠檬酸等抗氧化物质来抑制梨汁褐变这些物质添加量过低则难起作用,过高则会对梨酒的感官品质带来不良影响,采取分批加入的方式,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添加量向敏等[11]采用“三步加硫”的方法,在初始阶段添加至150mg/L,发酵结束后添加至90mg/L,陈酿过程等其降至约20mg/L后,添加至40mg/L。
除此之外,要避免梨汁与铜铁器具接触,因为一些金属离子也会促进褐变[7]梨汁中的氨基酸与铜离子会形成稳定的深色络合物,单宁与铁离子会形成单宁酸盐产生蓝黑色沉淀[12]在加工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材料在空气中暴露的可能性,可采取真空脱氧或果酒满罐贮存等方法3、梨酒发酵菌株与白酒发酵需要的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不同,目前梨酒发酵常采用直投式酿酒酵母、葡萄酒专用酵母或是果酒通用酵母赵国群等[13]比较了8株酿酒酵母的发酵性能,最终确定酿酒酵母R2为酿制冰梨酒的适宜菌种;该酵母生长繁殖快、降糖和产酒精能力强、发酵性能优良,酿出的冰梨酒酒香和谐,甜美醇厚、柔和爽口,具有冰梨酒特有的风味梨酒酿造关于专用酵母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选育梨酒专用酵母菌株,人们常从果园土壤和果实表皮上进行筛选金磊[14]以梨园土壤及果皮表面为分离源,通过严格的三级筛选,得到菌株YDJ05和YS03两株产酒率高及产香能力强的酵母,分别鉴定为酿酒酵母和东方伊莎酵母混合菌种发酵果酒的各项指标常优于单菌发酵[15,16,17,18]在梨酒酿造中,曾智娟等[19]将2株酿酒酵母和3株产香酵母进行复配,比较了单一菌株与混菌发酵对生姜梨酒品质的影响。
RODR魱GUEZ-LERMAGK等[20]研究表明,利用菌株X2(Pichiafermentans)和X14(Saccharomycescerevisiae)进行混菌发酵,获得酒精度8.46%vol的刺梨酒研究还发现,混菌培养时,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在酒精发酵初期,发酵液中多为发酵能力低的菌株,而在后期,发酵液中多为具有酒精耐受性的菌株赵一凡[21]将酵母菌与乳酸菌组合,通过两步法来获得低醇梨酒,这与王嘉伟[22]研制的低醇苹果酒的工艺非常类似,这类果酒不仅酒精度低,风味也独具特色NAVARRETE-BOLANOSJL等[23]首先利用发酵毕赤酵母(Pichiafermentan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进行酒精发酵,然后添加酒酒球菌(Oenococcusoeni)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最终获得酒精度9.93%vol的刺梨酒4、发酵条件梨酒酿造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始糖含量、发酵温度、SO2等发酵条件的优化方面[6,7,10,11,24,25,26]初始糖含量不仅决定了梨酒的酒精度和发酵速率,也影响梨酒的口感以梨汁自身的糖含量发酵获得的梨酒往往酒精度较低,通过添加葡萄糖或蔗糖来提高发酵梨汁的糖度[6,24,25],理论上认为17个单位的糖可以转化为1个单位的酒精。
田学梅等[26]调整初始糖含量为21%,酿造出酒精度为10.81%vol的生姜梨酒当初始糖含量过高时,环境渗透压提高,酵母菌生长和代谢受到显著抑制,梨酒的酒精度也显著下降向敏等[11]调整初始糖含量超过25%时,发酵启动有明显延滞发酵温度是梨酒酿造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酒精度也会增加吴姗等[27]研究发现,在22℃发酵梨酒的酒精度为3.5%vol,在28℃发酵后酒精度为7.7%vol但是过高温度会引起酵母菌过早衰亡,使得糖利用率低,果酒的酒精度偏低同时,酵母自溶也会给梨酒引入不良风味TORIJAMJ等[28]研究发现:发酵温度为35℃时,发酵液中残糖含量较高、酒精度低,可能是因为菌株过早衰亡,使得酒精发酵提前结束温度低发酵速度慢、周期长,会使梨酒的风味不足武运等[6]在14℃发酵梨酒时发现发酵速度明显减慢,酒精度低上述梨酒发酵最佳温度不同的原因可能与发酵菌株和原料有关SO2发挥着抗氧化和抑制杂菌的作用,但SO2对人具有毒性,所以需要严格控制SO2的添加量添加量一般在60~90mg/L之间赵国群等[13]在冰梨酒酿造时添加SO2含量至60mg/L严红光等[29,30]在酿造金秋梨干酒时添加SO2含量至80mg/L。
杜鹃等[9]在发酵液中添加SO2含量至100mg/L有报道采用分批添加的方式来避免SO2的负面影响[11]目前有针对二氧化硫替代物的研究报道,张大为[30]研究了“酸枣仁+丁香”替代SO2用于梨酒酿制,并确定3%的“酸枣仁+丁香”替代约70%SO2用量为最佳替代方案除此以外,接种量、发酵时间和pH对梨酒品质也有显著影响严红光等[29]研究发现,当接种量为5%(V∶V)时,发酵7d的金秋梨干酒品质最好刘传凤等[24]研究发现,接种量为0.2%(V∶V)时,发酵9d的梨酒品质最好上述结果出现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原料和发酵菌株有关主发酵结束后,有研究继续对梨酒进行了后发酵和陈酿处理史振霞等[10]在10d主发酵结束后,继续将鸭梨酒放置在14℃进行10d的后发酵处理牛黎莉等[25]在梨酒9d主发酵结束后,将其放置在5~10℃进行20d的陈酿处理梨汁在发酵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梨汁的pH在4.0左右[6,7,9,10,25,29]田学梅等[26]研究发现,当pH<4.0时,抑制酵母菌体内酶活性,使酵母菌细胞代谢受阻,进而影响酒精产量;并且发酵获得的梨酒口感粗糙、酸涩而pH较高会给梨汁带来褐变这一负面影响。
5、原酒澄清处理澄清处理是果酒后处理的关键步骤,是增强酒体稳定性、解决后浑浊的重要方法果酒澄清通常通过添加澄清剂来实现,使用的材料也多为壳聚糖、皂土、明胶等廉价无毒害的物质吴惠芳等[32]使用AJ澄清剂处理刺梨酒,结果表明,AJ澄清剂添加量为1.5%~2.0%时,澄清效果最好,透光率在95%以上,并且易使果酒产生二次浑浊和褐变的果胶、单宁类物质分别减少10%和40%以上丁筑红等[33]研究表明,2%壳聚糖添加量为0.07%时刺梨酒透光率达96.8%薛桂新等[34]研究表明,壳聚糖添加量为0.06%时刺梨酒透光率达96.8%严红光等[35]比较了硅藻土、壳聚糖和明胶对金秋梨酒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当明胶用量为0.015%时澄清效果最好,金秋梨酒的透光率达到92.2%原酒的复合澄清比单一澄清的效果好,并且澄清剂的搭配方式和比例对于梨酒澄清效果影响显著李莉峰等[36]比较了5种澄清剂对南果梨酒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复合澄清剂处理效果最好,即1%壳聚糖0.04mL/mL,5%皂土0.04mL/mL,5%凹凸棒土0.06mL/mL,1%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P)0.02mL/mL,处理后梨酒的理化指标变化小,并且感官评价最好。
而叶春苗[37]使用同样的五种澄清剂处理原酒后发现,1%壳聚糖与1%PVPP的复配比例为2.5∶1(V∶V)时,南果梨酒的澄清效果最好谭勇等[38]研究表明,2%壳聚糖添加量为1.7g/L时,腰果梨酒透光率达94%,而经0.5g/L壳聚糖和1g/L皂土复配澄清后透光率可以达到95%添加澄清剂时需考虑pH和温度,通常情况下pH设定为3~5,温度为10~25℃澄清剂可能会引起梨酒的酒精度、总糖和总酸的降低[36,37],给梨酒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以外,因为梨酒是一种直接入口饮用的产品,加入澄清剂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也常采用机械澄清的处理方法机械澄清不仅能缩短澄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最大程度保留酒的风味和口感微滤、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在果酒澄清中应用最为普遍,但是使用过程中如何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膜污染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39]6、梨酒香气成分梨酒风味体系中既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又混有原料鲜梨的天然香气因此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及酿造工艺都会对梨酒香气成分的种类、含量及比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李丽梅等[40]研究了不同品种梨酒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发现,3-甲基1-丁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在8个品种梨酒中均有检出;3-甲基1-丁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是除圆黄梨酒和黄金梨酒外其他6个品种梨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并且3-甲基1-丁醇是除圆黄梨酒外的其他7个品种梨酒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梨酒中还含有微量的其他挥发性成分,如乙酸异戊酯、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正己醇、辛酸等;在鸭梨和黄冠梨酒中还检出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这种物质有清肺止咳作用,推测是梨的功效成分之一。
周雪艳等[41]研究了清汁发酵、浊汁发酵、加酶带渣发酵、带渣发酵四种不同发酵方式对鸭梨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汁发酵鸭梨酒中总酯含量最高,达到3833.25μg/L,这可能是因为果胶酶的添加,在促进果肉中酯类化合物的释放的同时也抑制酯类化合物的降解;带渣发酵的鸭梨酒中苯乙醇含量最高,四种酒中苯乙醇的浓度均高于其嗅觉阈值4.43~5.27倍,说明苯乙醇是影响鸭梨酒香气的最主要醇类化合物;带渣发酵和加酶带渣发酵鸭梨酒中总酸含量明显高于清汁发酵和浊汁发酵,辛酸是唯一共有的物质;清汁发酵的总醛含量最高,达到205.07μg/L,而带渣发酵的总醛含量最低,为128.82μg/L,醛类化合物含量几乎都远超其嗅觉阈值,因而对鸭梨酒的风味有较大影响韩艳秋等[7]研究发现,清汁发酵的南果梨酒的品质优于带渣发酵的南果梨酒该研究结果与向敏等[11]在干型金秋梨酒酿造中的研究发现一致宋柬等[42]研究发现,带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