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3.93KB
约8页
文档ID:261587986
我国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_第1页
1/8

我国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实施有助于推进更高更深层次的开放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正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物流业作为协调配置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核心产业,为产业转型和集聚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域较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明显不同,物流业互联互通的能力不足、协调性欠缺等问题成为制约沿线省份物流业水平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坚持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通讯体系,提高物流运转效率,对于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行业的兴起,学者们围绕区域物流发展展开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关于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杨娅娅、严永戈等(2019)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市、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马光霞(2020)采用突变级数法对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研究我国物流业的溢出效应。

二是对物流业发展效率进行评估和判断李娟、王琴梅(2019)利用Super-SBM模型测度我国四大区域物流业发展效率,并基于此展开平衡性分析;曹炳汝、邓莉娟(2019)在测度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增长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其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是关于物流业竞争力的研究Kwasnicki(2013)从人口和经济水平两个维度对物流竞争力增长曲线进行了描述;朱芳阳(2019)则从生态位理论角度构建资源、技术和市场并存的三维评价体系,并对沿线重点省份物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名四是对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或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梁雯(2019)等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农业和物流业协调发展程度;杨扬和李莉诗(2019)系统考察了我国城市物流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综上,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测度、效率评估、竞争力评价以及与其他产业和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然而,物流业作为一种聚合型产业,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一个集装配、流通、运输、通讯等为一体的庞大系统,当前学者关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物流业发展与外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忽视了物流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内部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物流业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评价,并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探究沿线省域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为优化物流内部系统结构,促进区域物流业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现状(一)“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总体分析物流业是一个集运输、流通和配送等多种行业整合而成的复合产业,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域物流发展在带动关联产业增长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由于物流业涉及行业范围较广,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统计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划分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采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数据来体现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图1显示了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域(“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域分别指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西藏18个省、市、区)物流业增加值的分布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增加值水平分布不同,发展差距比较大就2018年物流业增加值而言,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和辽宁,除辽宁外,其他四省市均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地区物流业增加值水平最高而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尤其是西藏物流业增加值仅为34.08亿元,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重庆、广西、陕西这些内陆地区物流业增加值处于中游水平,2018年物流业增加值分别为939.46、932.61和935.62亿元,这些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良好的物流基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综上可以发现,物流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物流业水平一般也较高;相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物流业发展也比较缓慢这主要源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消费需求较大,会刺激物流业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物流成本较高,消费需求有限,进一步抑制了物流业发展如新疆、西藏、宁夏、青海,这些边远地区经济落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也不利于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预,增加物流相关基础设施投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容易让这些地区陷入恶性循环二)“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较多,各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异也较大为了进一步分析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异质特征,根据地理位置分布将沿线地区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四个区域(东南地区:上海、福建、广东、浙江和海南;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西北地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西藏和重庆)从图2可以看出,2018年东南地区物流业增加值占比高达53%,表明东南地区物流业发展在整个沿线省域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线系统发达,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前沿地区其次,东北地区物流业增加值占比也达到了22%,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近几年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密切,尤其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和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当地物流体系更加完善,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活动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最后,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沿线省域的比重分别为12%和13%,与东北和东南地区差距较大不过,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才、资金和资源也会逐渐向西北和西南地区聚集,未来物流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图1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增加值图2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区域分布图3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整体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图4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物流业整体耦合协调度“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一)指标体系构建已有研究发现,影响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从固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货运量等单一指标对沿线省份物流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不够系统全面因此,考虑到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物流业经济环境、物流业需求因素和物流业支持因素三个方维度入手,选取18个二级指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全面衡量沿线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

所选的指标覆盖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物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影响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评价体系相对科学合理具体指标说明如表1所示,其中指标性质中“+”表示正向指标二)数据来源与处理上述指标体系中所有二级指标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1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由于缺乏专门的物流统计口径,借鉴多数学者的方法,部分数据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替代同时,由于各评价指标的单位及数量级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克服数量级和单位不同的影响,本文采用归一化方式对统计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处理三)模型选取综合评价-熵值法模型构建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对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方法较多,本文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评价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其中,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1)其中,E为评价指数,n为评价指标个数,wj为第j项评价指标权重,X'ij为归一化处理后的标准值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方法,使用条件要求相对严苛,并且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而熵值法不仅对数据要求低,而且精准可靠,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已经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基于此,本文采取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化处理:X'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j项评价指标下的标准化取值;第二步,计算贡献矩阵:;第三步,计算信息熵:,其中,m表示评价对象个数;第四步,计算变异系数:dj=1-ej;第五步,计算各指标权重:,其中n表示指标个数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耦合是指两个或者多个系统交互作用和交互影响的一种物理表现形式,协调度则可以进一步衡量这种影响和效果的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因为其简洁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协调与协同发展测算研究中,计算公式如下:公式2其中,U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X'ij为指标的标准值,wj为权重,m为评价指标个数本文重点分析物流业发展经济环境、物流业需求、物流业支持因素3个系统间的协调性关系,参照巴风琴、李红(2019)的研究,构建耦合度公式如下:公式3其中,C为耦合度,且C∈[0,1]计算综合协调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公式4公式5其中,T表示物流业发展经济环境、物流业需求、物流业支持因素3个子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D表示物流业经济环境-需求因素-支持因素这个总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值越大,表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越强,α、β、γ为待定系数。

本文认为物流业发展经济环境、物流业需求和物流业支持因素三者同等重要,故取α=β=γ=1/3,同时T∈[0,1],D∈[0,1]为了精确反映物流业经济环境、物流业需求、物流业支持因素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结合庞庆华等人对协调性评价的研究工作,建立如表2所示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物流业发展综合水平通过综合评价-熵值法模型计算得出“一带一路”沿线2009-2018年整体物流业发展水平,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整体而言,2009-2018年沿线18个省、市、区总体物流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指数由2009年的0.411上升到2018年的0.921,增长了0.51,增幅为124.09%,年平均增长率为12.4%,表明沿线地区物流业发展在过去十年一直在不断优化,尤其是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物流业发展一直处于稳步提升态势具体各个子系统的演变过程,如图3所示物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从图3可以看出,2009-2018年沿线地区物流业的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0.106增加到2018年的0.312,提高了0.206,增幅为194.34%,年均增长率为19.43%。

通过对二级指标进行回顾发现,物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各项指标在10年间增长了数倍,尤以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最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沿线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增速明显提升此外,各省、市、区物流业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得益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了物流关联产业发展,另外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也大大增加了消费潜力,并产生了更加强劲的物流需求,进一步刺激沿线物流业发展物流业需求因素2009-2018年,物流业需求评价指数从0.093上升到0.186,提升了0.093,增幅为100%,年均增长率为10%具体来看,评价指数2012年、2018年有所回落,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和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指标大幅下降,导致物流业需求因素指数下降2012年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外,其他7个省、市、区邮电业务总量指标均出现下降现象2018年邮电业务也面临重大挑战,长久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同质化竞争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