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 文/王远景摘 要:农村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对历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历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历史的教学方法不当现阶段,主要措施是高度重视历史教学,尤其是在课堂上,把课堂作为历史教学主阵地,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实现有效教学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问题与对策;主导作用“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个人不学历史就会成为历史盲;一个民族不学历史就会愚昧无知、落后挨打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则会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慧、明智但是在现阶段的农村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现将农村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浅析如下:一、对历史教育的不重视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但是,有人认为历史是“无用之学”,学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并逐渐不受人们的重视,受其影响,学生对学习历史也毫无兴趣且在中考中,分值不高且开卷考试,历史成了真正的“附科”,学生把精力全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上,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负责、敷衍了事,甚至历史课在部分学校开不齐,教学效果则大打折扣。
二、整合教材能力不强,驾驭课堂能力弱,历史课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课改后的新教材的内容编写得非常简单,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听得更懂,需要补充大量的内容书中虽然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但是章节与章节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脱节很严重,连贯性不强学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果,不知因;只知局部,不知整体;不能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部分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非常的单一和狭窄,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范围之内,而且对知识也不是很熟悉,出现了对中国历史不通,对世界历史不通,对历史以外的其他学科不通的“三不通”现象,上历史课老师不难找,难的是找到上好一节历史课的老师三、历史的教学方法不当历史,不就念念书本,背背时间吗?只要认识字,谁都教得了我区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当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如此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思维方式千篇一律,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但动手能力差,思维缺乏灵活性,更加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历史是要讲求方法的,在学习知识中,不光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这样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才更加透彻综上所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今农村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成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拦路虎,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本人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思想上高度重视历史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师应把课堂作文历史教学主阵地。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课堂,人在轻松自由的心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思维火花容易在尊重中绽放,因此,宽松民主的坏境,能让学生无拘无束,敢说敢为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把我们课堂作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2.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历史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3.充分运用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以谆谆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以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师生之问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其次,彻底转变以前的观念,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掌握知识为主”为“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学习历史不是靠单纯地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再次,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插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使历史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四、关爱学生本人所任教学班级中,农村留守学生占全班学生的40%,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意识弱,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我偷偷地替他们添上作业费、资料费,为生病学生垫付医药费,贫困学生,及时救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还特别喜欢我的历史课在爱的氛围中,其思想、自信力、纪律意识等悄然发生了变化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初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