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1448666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题单元下的word授课策略研究 (东营市实验中学,山东东营257100)一、研究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切入点1.从身边发生的事件出发,根据教材编写找到学生兴趣点初中教材中将word放入了信息技术课本中,word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应用软件,可操作性也比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从枯燥的软件中解脱出来,通过生活或者其他的学科设计回到计算机课堂中来,让学生们通过身边发生的事件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2.根据软件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

2、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实践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教材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比教材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

3、很大好处。3.设置主题单元,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在word授课中,会遇到很多关于文字、段落及文档的设置,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上课的连贯性,设置一个相关联的主题单元,甚至在以后的电子报刊设计中都要按照这一主题去进行,这样让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做,从而做到有目的的去学习。二、根据教学环境设置相关的主题单元在word授课中不仅会用到相关的字体、段落等设置,还会用到相关的图片、剪贴画甚至声音的文件,有时学校的硬件设备就会达不到,许多同学在设计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硬件问题,从而导致设置效果不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时一定要切合相关的硬件设备,让学生在当前

4、的情况下能完成自己的设计。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形式的主题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让全体学生掌握到一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的、不可避免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分层次的设置不同的情景,或者在设计情景时设置同一情景。但是设置不同等级的任务,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让优等生更多的接触并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尽可能多地发挥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四、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主题单元的学习是笔者参加微软创新性教师培训的时候接触到的一个名词,培

5、训完成后正好带新一届学生,就在word授课时应用了这个新方法。笔者当时选择了朱自清春这篇文章,首先让学生们在设计修改文档的时候主要从这篇文章下手,设计了几项任务:将文章的标题设为楷体、加粗、一号字并居中显示;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字体颜色设为红色,并加下划线;将文章中所有的“春”全部替换为“秋”;将文章第二自然段缩放为150%;将文章第三自然段设为左缩进2厘米,右缩进3厘米;将文章页边距设为上:2厘米、下:3厘米、左:2厘米、右:3厘米.输出纸型设为B5纸。任务完成后,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能够自主完成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文字处理过程。然后是word的应用问题,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制作的黑板报,接着提出可以在电脑上面制作黑板报,同学们很好奇。我说这就是电脑神奇的地方,就是在现实中能完成的内容在计算机上面也能完成,但是在选择做什么主题的手抄报上学生遇到了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制作关于春这篇文章的手抄报,可以把作者加进来,可以共同来做关于朱自清的手抄报。总之,不能让自己的积累沉淀下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主题单元的设计尤其是学习word这样需要多课时授课的软件的时候,要及时总结,将主题单元的优点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将其转变成为一种上课的模式。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