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1448631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肠梗阻患者112例,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85.7%,有效6例,有效率10.7%,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疗效显著。(关键词:肠梗阻;中医结合疗法;疗效肠梗阻是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特别是由于腹部手术后造成的肠梗阻,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难题。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基础疗法

2、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急性肠梗阻虽经治疗,仍有一定的病死率,近年来有所下降。绞窄性梗阻在发病36小时内进行手术,其病死率为8%左右,若在发病36小时以后进行手术,病死率为25%。所以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减少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肠梗阻患者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5个月69岁,平均441岁;病程26天,平均3.2天。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1.2方法56例患者均进行禁食、补液纠正水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持续吸出胃内容物、积气、积液。23例采用宽肠理气汤灌胃治疗,宽肠理气汤处方为:蒲公英30g,莱菔子30g,败酱草30g,延胡索12g,黄芪12g,川贝12g,松壳12g,广香12g,茯苓12g,桃仁12g,厚朴12g,赤芍12g,白芍12g,白术12g,太子参12g,青皮12g,陈皮9g,甘草6g大黄6g(后下),芒硝6g(冲),年老体弱及儿童用量酌减,日1剂,加水500ml,煎成300ml备用,经充分胃肠减压,腹胀感减轻、从胃管注入药汁150ml,注入后闭管1小时,再注入150ml药汁,重复上法应用。用石蜡油和生菜油灌胃治疗20例,方法:石蜡油和生菜油50ml交替注入,

4、注入后闭管1小时;用番泻叶泡水治疗23例,番泻叶泡水100ml胃管内注入,注入后闭管1小时。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腹部透视。2.结果5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85.7%,有效6例,有效率10.7%,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讨论3.1肠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3.2病因3.2.1机械性肠梗阻(1)肠外原因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腹部

5、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2)嵌顿性外疝或内疝3)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4)压迫肠外肿瘤或肿块压迫。(2)肠管本身的原因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2)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尤其是结肠瘤)肠吻合等。3)肠套叠在成人较少见,多因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变引起。(3)肠腔内原因由于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肠梗阻已不常见。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指肠瘘管进入肠腔,产生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例时有报道。3.2.2动力性肠梗阻(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某些药物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全身

6、性代谢紊乱均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3.2.3血管性肠梗阻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3.3治疗方法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病理机制主要是肠腔积液较多,又因多数病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多有正气亏虚,正虚邪实;加之部分患者手术创伤产生瘀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脾气虚弱,胃肠功能失和,进而气血不足,气血不畅,产生梗阻表现,不通即痛,呕吐、便闭。西医认为肠梗阻病理变化为肠腔内膨胀、积气积液,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同时肠壁充血水肿,静脉血流受阻,产生血运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7、观察此次研究发现,用石蜡油和生菜油胃管注入、或番泻叶泡水胃管注入的疗效相对较差,而胃管内注入宽肠理气汤组的疗效要高得多。宽肠理气汤方中党参、甘草、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补中健脾、和中化饮,厚朴可宽中理气,延胡索、白芍、桃仁、赤芍活血行瘀,促进吸收,润肠通便;青皮、陈皮行气破滞,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大黄、芒硝、莱菔子攻积导滞。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大黄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大黄素能改善肠收缩,使分泌增加,致肠内容物易于排出;芒硝含硫酸钠,不易吸收,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道水分增加,刺激肠蠕动、排便;广香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促进肠蠕动功效。诸药伍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补气血,补益脾胃,活血化瘀

8、,清热解毒,兼通腑气;诸药合用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并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降低胃肠道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使坏死组织排出,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和肠道中内毒素的吸收,清除氧自由基,拮抗系统炎症反应,有利于胃肠道炎症减轻,消退,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梗阻的治疗。综上所述,本组5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85.7%,有效6例,有效率10.7%,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张建勋,齐金刚,张婷,等.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8):45-46.2张全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03):185-187.3姜淑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护理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04):33+35.4段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肠梗阻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1,(03):81+8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