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两汉时期的高句丽--高汉争辽的研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36KB
约5页
文档ID:261359896
两汉时期的高句丽--高汉争辽的研究_第1页
1/5

          两汉时期的高句丽高汉争辽的研究                    文/吕文秀高句丽作为两汉边境地区的封国,一个少数民族当政的政权,其生活地域、自然环境影响下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决定了高句丽民族“性凶急,喜寇钞”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央政权的认可,地方政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则要发展实力,实行兼并和扩张政策特别是在军事力量强大时,对汉王朝和玄菟郡守表现出骄恣不驯的姿态,并对玄菟、辽东一些地方进行掠夺和骚扰西汉时期,高句丽邹牟王建国后,只是对都城纥升骨城周边的沸流、荇人、北沃沮等国进行征伐,新莽时代,因征高句丽兵伐匈奴,导致双方将领在冲突中被杀,儒留王和大朱留王初期,高句丽一方面解决与夫余的矛盾,一方面向西、向东南方向发展,武力征服鲜卑一支、梁貊、盖马、句荼等国对于玄菟郡、辽东郡等西部邻近汉属郡县并无侵扰和掳掠发生高句丽与辽东的第一次军事冲突发生在公元28年公元27年(东汉光武三年),渔阳太守彭宠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控制辽东此时东汉光武政权刚刚建立,无暇北顾因此,公元28年(光武四年)秋七月,彭宠为扩张领土派辽东太守率兵征伐高句丽大朱留王召集群臣商讨战守之计右辅松屋认为,东汉建国不久,正忙于在中原镇压农民起义军余部,现在来侵者必是边将贪功,并非东汉中央所派遣,左辅乙智豆说:“如今汉兵强大,我国只能以计谋应对,不可与之正面交锋。

大朱留王问计于乙智豆,乙智豆上奏说:“如今汉军劳师远征,我国应避其锋芒,闭城自守,等汉军气势衰竭,再出兵攻击大朱留王听从乙智豆之计,率众进入尉那岩城(丸都山城),固守城池几个月后汉兵仍旧围城,大朱留王认为高句丽固守数月已经兵力疲乏,无力再战,又问计于乙智豆乙智豆献策说:“汉兵认为我军城中无水,企图长期围困,使我们不战而降现在我们应该取池中的鲤鱼,并包上水草,再备美酒,出城犒劳汉军大朱留王采纳乙智豆之计,派使臣奉表犒军汉军见城中有水源,久围无益,只好退兵这是辽东郡与高句丽间的第一次军事摩擦高句丽正式向辽东进犯,实施其扩张政策是从太祖大王开始的太祖大王名宫,是儒留王子古驺加再思之子,年七岁被国人迎立为王,在位时间较长他即位后,伐东沃沮,拓境东至沧海,南至萨水,同时征服曷思部、藻那部、朱那部等西筑十城,东巡栅城,做好准备之后,便向辽东用兵东汉时期,高句丽向辽东扩张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太祖大之五十三年至六十九年,前后经历了17年时间公元105年(太祖大王五十三年),高句丽太祖大王宫派遣军队攻打辽东郡,劫掠辽东六县辽东太守耿夔出兵还击,高句丽军大败而归公元111年(汉永初五年)三月,太祖大王与秽貊联合攻打玄菟郡。

公元118年(太祖大王六十六年)夏六月,太祖大王与秽貊再次联合攻打玄菟郡,攻占华丽城公元121年(太祖大王六十九年)春,作为对高句丽袭扰玄菟郡的还击,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率兵出辽东攻打高句丽,先攻灭高句丽联盟秽貊,杀其统帅渠,获大量兵马财物太祖大王宫派遣嗣子遂成率领二千兵将与姚光等对峙遂成用围魏救赵之计,遣使向姚光诈降,姚光等相信,未发动大的攻事,遂成凭险峻地势固守又乘汉军不备之机,秘密从国中调派三千军士绕道攻打玄菟、辽东,焚毁城邑,杀伤吏民两千余人姚光等人慌忙召集逐郡降属国之兵三千余名回救,但高句丽早已退兵同年夏,高句丽联合辽东鲜卑八千余人合攻辽东,杀掠吏民,蔡讽等率军追击,至新昌被围,蔡讽及耿耗等将阵亡同年秋,太祖大王宫又率马韩、秽貊数千骑围攻玄菟夫余王派遣王子尉仇台率两千兵马与辽东合力攻破,杀高句丽兵将五百余人公元121年秋,太祖大王宫薨逝,子遂成继位,姚光上奏汉安帝想乘高句丽国丧之际,发兵征讨高句丽,众臣均表赞同但尚书陈忠上奏说:“宫生前狡猾异常,姚光不能讨灭,现在乘国丧征讨,是不义之举最好乘遣使吊丧之机,责问高句丽不臣之罪,并赦免其罪,加以安抚使之降顺。

安帝采纳了陈忠的建议,遣使安抚高句丽遂成见汉朝势力仍强大,于是释放汉军俘虏,亲至玄菟郡向汉朝中央奉表降顺第一阶段的战争以高句丽王宫死,遂成继位,降属玄菟而告终结高句丽遣兵将入辽东侵扰,夺掠三次,寇玄菟四次,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公元121年春夏之际双方损失均较大,东汉辽东太守蔡讽及几员部将战死高句丽王遂成已感到事态严重,为防止东汉与夫余等国联合征讨高句丽,避免亡国,不得不遣使贡献,罢兵求降隧成以后,高句丽诸王对东汉王朝中央和玄菟郡的治理颇为恭顺第二阶段的战争发生在新大王时期,主要交战有两次,双方互有胜负桓帝末年,新大王伯固联合鲜卑、南匈奴攻辽东,被乔玄率辽东军击破,为还击高句丽再挑战端,公元168年(新大王四年),汉玄菟郡太守耿临率兵征讨高句丽,杀高句丽兵将数百人,迫使新大王奉表降顺西汉王朝,求属玄菟郡公元172年(新大王八年)冬十一月,新大王再扰玄菟,辽东大军再伐高句丽新大王问群臣应对之策,众臣认为高句丽地势险固,易守难攻,为不示弱于汉,应出城迎战明临答夫上奏说:“汉军强大,正面迎敌无疑以卵击石汉军劳师远征,不会久战,如果我国坚壁清野,固守不出,不出几月,汉军必因粮草缺乏而撤军,我国再以强兵追击其后,汉军必败。

新大王听从明临答夫之计,坚守不出汉军围困数月,久攻不克,粮草殆尽,无奈退兵,明临答夫亲率数千骑追击,在坐原大战,汉军全军覆没通过两次大规模的征伐,高句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力与东汉尚有极大的差距,根本无力与东汉王朝正面冲突,战争中虽有胜利,但多是凭借地利而已因此,东汉末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山上王与辽东、玄菟均相安无事,转而巩固政权,休养生息,恢复战争创伤故此,高句丽诸王与东汉争夺辽东、玄菟向西扩张的政策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作者单位 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辑 赵飞飞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