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性答疑的探究和实践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和空间,利用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认知冲突,提出有价值的一级问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再设置二级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根求源,实现有效性答疑,以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词:认知冲突质疑一级问题二级问题有效性答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答疑已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就答疑的方式而言,教学中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告诉答案;二是从头到尾讲解一次;三是先提示,让学生自己思考诚然,这三种方式比较之下,第三种方式较好,但我们认真分析后不难发现,第三种方法虽然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事实上,三种答疑方式的共同弊端是:未能找到问题的根和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事物根源的时间和空间,提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核心问题,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该问题分解为学生能够解答的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实现突破解决核心问题的教学目标这一有效性答疑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众多老师的关注。
一、走出有效性答疑的困境1.利用“认知冲突”的设置,协助学生探究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认知冲突”是学生认知结构与所学新旧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头脑中一旦产生了认知冲突,将会形成欲达不能、欲罢不忍的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在新旧知识之间、在化学规律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发现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机会,师生共同追根求源例如:高一学生因缺乏物质结构理论部分的知识,对“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这一核心概念模糊,感觉问题很多,但又提不出具体问题案例:教师设置情境:为什么NaCl的水溶液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CO2的水溶液也能导电,却是非电解质?学生活动:学生上网查寻NaCl和CO2晶体在结构上的差异老师展示NaCl和CO2的晶体结构模型,利用Flash动画投影NaCl和CO2晶体在水中溶解、电离的微观过程学生小组实验:1.学生设计并验证NaCl水溶液的导电性;2.将NaCl加热至熔化,并测定其导电性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获取的理论知识和感官材料,进行讨论。
学生代表汇总,教师梳理归纳出以下问题:1.NaCl和CO2晶体与NaCl和CO2各自形成的水溶液,它们在微粒组成上有哪些差异?2.NaCl晶体中存在Na+和Cl-,能导电吗?3.为什么固体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4.电解质导电的实质是什么?二、有效性答疑的策略1.针对学生的大问题(即一级问题)教师设置小问题(即二级问题)的艺术1)问题设在衔接处知识既有它的阶段性,又有它的系统性,老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大问题(即一级问题),应顺应学生的心路历程,符合其认识规律,因此应在知识的衔接处再次设疑(既二级问题),达到承上启下、沟通新旧知识的目的2)问题设在联系处学生对有联系的知识容易产生混淆,老师设疑时,应引导学生准确地辨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问题设在思路上学生必须明白要解什么问题,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教师要按解答问题的顺序设置二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问题设在重点处教师应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设疑,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2.有效性答疑的程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有效性答疑的程序如下:(1)学生将提出的问题(一级问题)记在学习档案上2)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一级问题设置系列学生能解答的二级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设置的二级问题,其间教师可继续追问4)学生把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再次记在学习档案上,并将回答情况作好“√”或“×”的记载5)教师讲解学生回答不了的二级问题6)学生对有“×”记载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或同学间、师生间相互讨论,找出正确答案7)综合二级问题的答案,分析归纳出一级问题的结论三、有效性答疑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在实施有效性答疑的实践中,真正能提出问题的是部分学习欲望强烈的学生,如何调动另一部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呢?一方面要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之想学;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对其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和宣传参考文献[1]周忠辉例谈高中化学课堂中“认知冲突”的设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1),16[2]林建芬钱杨义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CDL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32[3]钟启泉崔允渤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