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分析视角中的二人转音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9.59KB
约4页
文档ID:261344148
系统分析视角中的二人转音乐_第1页
1/4

          系统分析视角中的二人转音乐                    一、结构的网络性根据系统整体性原则,我们观察、审视二人转音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一)二人转音乐是一个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二)在二人转音乐这一大系统(母系统)里,它包括唱、奏两个子系统二者,唱即声乐部分,是主体包括:1.唱腔曲牌系统有主要唱腔、常用曲牌、专腔、杂调、小帽、小曲等六类;2.发声方法包括假嗓、真嗓、真假混合嗓等;3.润腔如倚音、滑音、颤音、顿音等;4.演唱形式如抱篇(独唱)、一替一番、一替一句、一替半句、对口咬、鱼咬尾等奏,即器乐部分,是为唱腔伴奏包括器乐曲牌、乐队构成及锣鼓音乐等唱和奏两个子系统,以及它们的亚子系统,是构成二人转音乐(大系统)的全部元素它们彼此之间,不是孤立松散地存在,而是相互关联,是以组合交织的形式表现出来组合,亦指两个子系统(或亚子系统)横向互相衔接此种状态容易识别和理解交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元素的部分或全部,纵向交合编织成一个新的织体它不是简单的音乐交叉、重叠、其功能性质,具有复合节奏和复合音色的特点二、功能的可变性二人转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从本质上讲,它不是静态、固定不变的。

它在形态上的特征(音节、调式、节拍、节奏、旋法、结构等)无不都是在动态过程中,通过人们的听觉感受出来的纵观二人转音乐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在形式上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其曲牌从少到多的不断充实、完善、进化发展的历史因此,对于二人转音乐来说,动态流动,是绝对的,本质的;静态稳定,是相对的,表象的二人转音乐的社会功能,是在与听(观)众的艺术欣赏过程中完成的观众在观看一部二人转节目时,同时也用听觉感知其音乐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趣味爱好的不同,因而二人转音乐在不同人身上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即功能性质,也就不同关于二人转音乐的听众结构层次,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民间音乐听众以农民为主体,兼容部分城镇听众这部分听众是二人转音乐最忠实、最积极,也是最基本的听众群体;2.严肃听众是指城市中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和一定的感情体验及联想能力的知识阶层这部分听众,虽不及农民听众那样积极、狂热,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是以一种平静、认真的心态来感知、体验这一乡间音乐的;3.有一定文化的略识门径的听众这部分听众,具有相对较高些的心智活力水准,能领悟二人转音乐的一般形式意味并能识别音乐形式诸种因素的组合变化及玩赏技巧趣味的人群。

是一种以“品评”、“鉴定家”面孔出现,同时与二人转音乐保持一定距离的听众群体;4.轻音乐听众以城市青年为主这部分听众,对二人转音乐中的传统部分,基本持排斥、冷淡态度二人转音乐要适应时代,拓宽听众层面,这部分听众是重点争取对象三、风格的多层性风格,作为二人转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特色、风貌和气质,”它不是由某一个单一层次构成,而是由许多个不同层次联合构成:(一)语言声韵方面的亦指舞言的唱腔曲调而言,不同的地方语言声调,形成色彩各导的唱腔曲调,从而体现着一方的音乐特色东北二人转,按其声韵方面的差异,基本可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其语言四声调值,彼此有明显的不同二)声乐演唱方面的它是构成二人转音乐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各类特殊技巧的装饰性润腔其中,最富于特色的有:1.慢颤音在上装演唱时,最擅长表达委婉、缠绵的感情;2.顿音俗称疙瘩腔,多表现一种洋洋自得、兴奋的情绪;3.滑音多用去声字,对于刻画人物、衬托人物的各种情绪色彩,均有绝妙之效三)旋律形态方面的亦指音节、调式、节奏、旋法、落音等构成二人转音乐的基本要素四)乐器演奏方面的唢呐是二人转音乐的主奏乐器,演奏中,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慢齿音、花舌音、滑音等是极富特色的。

五)伴奏形式方面的传统二人转三种(干板擂、托腔、堵挂)伴奏形式,其质朴、清淡的伴奏,与丝竹同奏、鼓乐齐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器乐方面,体现了二人转音乐的风格特点以上五个层次,就是风格系统的五个子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有机整体责任编辑王庆斌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