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

上传人:至*** 文档编号:260916757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4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 那辽阔的草原

2、 , 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题意: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 701-762)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

3、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师小结:

4、 其实, 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5)多诵读,悟诗情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自己带着感情读。四人小组读古诗。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全班再齐读古诗。三、抄写古诗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默写古诗。复述诗歌大意。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上节课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我

5、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4. 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

6、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 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

7、只青青的田螺。师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朗读想象诗歌画面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师: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师:谁想当一回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三、抄写古诗四、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复述诗歌大

8、意。六、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忆江南教学设计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背诵学过的两首诗。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 。(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 上海、 浙江、 江西、安徽等地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味一下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师:是啊, 江南山清水秀, 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 水网纵横; 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

9、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4、教师范读。5、介绍“词”与“词牌名”。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 “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 “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

10、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 太阳出来了, 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4) “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

11、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2、

1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四、课文小结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 (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 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 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

13、前人, 珍惜眼前事, 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三首,预习新课。六、课后反思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学会本课10 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 “连绵不断” 、 “波澜壮阔” 、“形态万千” 、 “危峰兀立”等词。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

14、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了解桂林水之美。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啊”的音变出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检查自学指名四人朗读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板书:总起分述总结桂林的山

15、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完成板书提纲:总起:甲天下静水清桂林山水分述:绿奇山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 ,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交流学习情况:词义

16、:波澜壮阔、无瑕等分层:三层修辞手法:引读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 “清”、 “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 “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对这三个特点, 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描写角度:引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 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 、 “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