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911481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不适合洋务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三个历史事件都不适合,“建立民主共和

2、制度”只适合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才是三个历史事件都适合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2.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D.梁肩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参考答案:C3.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

3、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到18世纪末,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对外侵略扩张,中国最为茶叶大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茶叶的进入英国市场,所以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4.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1850 年1887 年19

4、14 年1936 年1949 年人口数 (千人)414 699377 636455 243510 789541 670人均收 入(元)43.835.941.2250.5134.98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三面红旗”有关参考答案:D5. “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A传统先

5、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参考答案:C6. 重返五四现场中记载“噩耗传来,有如当头一棒,天旋地转,青年学生尤为愤慨,以至演成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运动。”文中所说的“噩耗”指 A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B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参考答案:D五四运动。材料主要说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的失败,在华的利益转交给日本。故选D。7. 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

6、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参考答案:A8.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参考答案:C9.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收入来源1850年前19世纪90年代早期20世纪初地税、贡粮303233外贸关税42339捐纳功名及官职454其

7、他收入累计5.62827总计43.688103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参考答案:C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农业税相对比较稳定,总数有很大的增加,而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10. 下图的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它是冷战的著名标志C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参考答案:A11. 1950年,对苏南177

8、2个乡的统计显示:“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的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具有复杂性 B民族资本家均由地主演变而来C土改与工商业改造须同时进行 D完成民主革命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参考答案:A 从题干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家兼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主投资工商业,有的工商业资本家兼营土地,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的复杂性,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较好诠释。B项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土地

9、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表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12. 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C马克思认为当

10、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参考答案:C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参战国得到的好处都是虚幻的,因为列强的对华贸易情况非常不乐观,中国出口欧洲少量的茶、丝绸,列强出口中国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而且以上贸易没有持续的市场需求,发展并不稳定,故答案选C。A项错误,马克思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B项错误,实际上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的地位;D项不符合材料中马克思的本意,而且马克思也在多篇文章中指出列强对华战争的侵略性。1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

11、度发展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参考答案:A14. 下面是对某一政府部门职权范围的描述:“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与此政府部门设立有关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部门是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

12、争的产物,故A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总理衙门早已设立,故B排除。义和团运动时期总理衙门早已设立,故C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0年,总理衙门早已设立,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15.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 ) 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参考答案:C16.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

13、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A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B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C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D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参考答案:B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结束,故A错误。1934年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二次到苏联时,美国刚刚遭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苏联则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对比促使他对两国产生反思,B正确。苏德战争1941年才会出现,C错误。此时维尔斯是欣赏斯大林体

14、制的,D错误。17.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参考答案:A略18.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 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参考答案:B19.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夏朝人。传说他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树洞里发酵而成酒。这一传说A.毫无任何史学价值B.反映了我国酿酒技术的成熟C.完全背离当时实际D.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参考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树洞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