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文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905245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文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遵义市文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文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文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市文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梅朵是藏语鲜花的意思肖 黛(1)二十多年来,“梅朵”这个极为好听的名字,始终像一串窈窕的风铃,时常在我的耳旁摇曳出玲珑之声。有时,它就是一首歌,唱着一种弥漫在过去的记忆,孤独地响起在某个早晨或某个夜晚。(2)我见到藏族女孩儿梅朵时,她已经昏迷不醒。(3)久久的昏迷,使她的平静变成了一种安宁,也使她美得像正固守着一个梦境的小女神。她以太挺拔的鼻梁,把自己的脸庞衬托得有些消瘦。那密而长长的睫毛,阔而薄薄的嘴唇,也都是雕琢过了的精细。她有数不清的发辩,像被刺绣

2、在洁白的枕头上一般的好看。尽管死亡已经逼迫着她,但她的肌肤依旧散发着棕红色的亮光,仿佛有谁替她涂抹了浓烈的油彩,生动如卧身于一幅永远的油画中间。那种美,全然透射着青春的光芒,只能解释为她爱着和被爱着的效果。(4)可至多也不过十五六岁的小梅朵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她像披着露水的花蕊,渐渐死去了是一场车祸致使她严重脑损伤。那是初春时节,一辆裁着四十多个藏族同胞的大车,惨烈地翻在青海西部的茶卡地段路边。多数人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也有当场就死了的。梅朵是罹难者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倒向死神之怀的最后一个人。 (5)而我,仅仅是路过了梅朵的病床,无意间瞥了一眼这个垂危的女孩,仅仅听见别人在唤她的名字而已。(6)那

3、天,那些与小梅朵同车的幸存者们,在她从抢救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不曾嚎啕,不曾泛滥泪水。不管谁,只能在他们的容颜里遇到深刻而固执的沉默。那沉默犹如暴风雨就要来临前的空廓,压得人喘不上气来。 (7)我看见他们中有一个年事稍长者,把渐渐死去的梅朵,贴在自己的胸膛上。他是强壮的,是一个项天立地的汉子的模样,但他那般小心翼翼之状,让我觉得,完全是唯恐惊醒了这个美少女的梦境。(8)一天,我向一位藏族文友讨教,问“梅朵”在藏语中的本义。他告诉我,是鲜花。我的心忽地紧了一下:是鲜花,就有凋零的时候啊。(9)后来,我听说那次驾车的,是一个汉族小伙子,他是应该对车祸负全部责任的人。又听说,那次车祸的全部幸存者,

4、多次带了茯茶等礼物,齐刷刷地去央求交通监管部门对那个汉族小伙子放弃处罚。他们虽然没有把藏传佛教中的轮回之说摆到桌面上,但他们说,谁也不会故意把车开翻了。他们还说,死者已死,伤者都得了救治,处罚已经没有实际意义。(10)我曾经私下里窃笑他们,窃笑他们向法律提出的要求竞如此荒唐,哪有阎了祸却不受惩罚的道理呐。坦率地说,当时免不了还有一丝叹息:他们可真没有文化呀。(11)但是,随后的二十年里,我却感到自己在大文化层面上的识见浅溥。 (12)这二十年,我的生活中一直有藏族同胞,一直有藏传佛教的信仰者。藏族文化的优秀特征,好比是这一脉高原厚土里缓缓生长出来的褐草红树,无处不在。又好比是高山之巅披挂的晶莹

5、冰雪,长年不化。那种漫长的,悠远的,极富诗意的人文精神,浓淡错叠地汇集和弥漫在我所呼吸的空气里。(13)现在想来,梅朵在临死前平静安宁如画一般的美丽,也应该是因为她早已经感知,此生彼死,一律都是最平常、也最尊贵的时刻。(14)关于这一点,很容易就可以在藏族谚语中得到印证: 明天或来世, 是何者先到, 我们不知晓。(15)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形态、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就像梅朵们,无论椎心刺骨 的贫寒,无论天降灭顶之灾,无论痛苦弥漫还是希望飘渺,他们都固守着冷静的人生姿态,从不艾怨 天地,从不责怪命运。这到底是缘于梅朵们对生命的脆弱性有着与生俱来的理解。梅朵们既能毫无遮拦地放牧于大草原,亦

6、能够庄严神圣地叩首于经堂前。(16)时又至了初舂,鲜花又将绽开,我的耳旁又响起了清脆的风铃声和清凌凌的美乐声梅朵呵梅朵,你知道么,你美丽的死亡,曾经将我的心灵震撼,将我的思索引向坦途。16(6分)(1)作者为什么说“梅朵”是“极为好听的名字”?(2分)答:(2)文章的第三段用细致的工笔描绘了梅朵死前的容貌,这段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答:17请用简明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5分)答:18请简要说明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1)随后的二十年里,我却痛感到自己在大文化层面上的识见浅薄。(3分)答:(2)那种漫长的,悠远的,极富诗意的人文精神,浓淡错叠地汇集和弥漫在我所呼吸的空气里。(

7、3分) 答: 19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说,关于梅朵的歌,总是“孤独地响起”,这说明他对藏族女孩梅朵的深情并不被人们所理解,所以作者觉得孤独。B与小梅朵同车的幸存者们直至小梅朵死去也不曾泪水纵横,嚎啕大哭,这体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愤懑。C“此生彼死,一律都是最平常、也最尊贵的时刻”这是一种非常豁达,然而又对生者和死者都充满尊重的生死观。D文中所说的“生命的脆弱性”,是指人类的生命路途充满磨难,个体生命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夭折,这与西方“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说法是相互吻合的。E这篇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散文风格清新健朗,感情既沉重而又昂扬,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色彩,有

8、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参考答案:16(1)因为“梅朵”在藏语中的本义是鲜花,(1分)梅朵圣洁而美丽的死亡使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 (2)这段描写的作用是:突出了这位少女临死前平静安宁如画一般。(1分)说明作者对于这位不幸少女记忆非常深刻。(1分)引出下文(1分)作者关于梅朵和她的藏族同胞的记叙、抒情与议论。(1分)17本文通过对在车祸中不幸死亡的藏族少女梅朵和她的同胞的描述(1分),表达了作者对藏族人民、藏文化的热爱、崇敬之情,(2分)表明了对不同民族的生活形态、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1分)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思想。(1分)18(1)二十年前,“我”曾经窃笑藏族同胞的“没文化”,(1分)而现

9、在,“我”为了解了藏文化的博大精深,藏族同胞的包容胸怀和坚忍、达观,而深深自责。(1分) (2)萌生于雪域高原的藏文化历史悠久,(1分)充满诗意且无处不在,(1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净化心灵的功能。(1分)19A、B(A:文中说“孤独”,是因为小梅朵之死是作者个人的记忆,说“他对藏族女孩梅朵的深情并不被人们所理解”曲解了文意;B:与小梅朵同车的幸存者的沉默是因为他们的悲痛与坚忍,而不是由于“愤懑”。)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10、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 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这。“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

11、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 斑。处世恬淡

12、,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 为他接物待人“太滥 ,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

13、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 “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 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 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 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 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 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 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

14、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 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 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 ,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 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

15、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 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 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 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 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 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2)文章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6分) 答: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8分) 答: 参考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