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60864135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7轮大暴雨的大范围、长时间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

2、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株洲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株洲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

3、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55个,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气象台开始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09年主要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二、制度健全,科学预警株洲市地质灾害预警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对

4、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掌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在全市地质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与主要致灾因素降雨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气象预报适时对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预报预警。2010年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度了预报会商制度,预报签发制度,预报呈阅制度等,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流程。株洲市气象局针对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易发区,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

5、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同时国土资源局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气象部门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报预警,从而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与宣传到位2010年全市出现7轮强降水,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呈阅件20期,这20期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准确预报出了2010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这20期预报预警信息我们均通过电子邮件与传真,送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决策机构领导的手中。每当地质灾害预

6、报预警消息发布或者强降水出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均以双方的名义,通过湖南省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手机短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整个汛期通过全省手机短信平台共发布手机短信多达520万人次;另外通过株洲市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市地质灾害预警用户发布预报预警、传达重要应急措施等达8000人次;通过株洲市气象局固定电话96121主叫平台进行主叫服务,全年达410万门次;通过株洲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制频道、生活频道等媒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60余次;通过株洲市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交通频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40余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多方位

7、多渠道的宣传报道与服务方式,使我们的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送到各位领导或决策者手中,及时送到灾害易发点居民手机,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四、群测群防,措施得力,成效显著。面对今年一轮紧接一轮的强降水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今年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的开展。两家单位在汛期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运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强降水出现的情况及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国土资源部门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除了与气象部

8、门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的巡查与排查,每当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候,气象、国土、防汛及各级政府部门立即作出联动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在地质灾害防御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于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时,各部门应急措施得力,2010年株洲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群测群防,成功地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典型避让事例一:醴陵市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山体滑坡,安全撤离无一伤亡”。继2010年6月19-20日全省性的特大暴雨之后,6月2324日我市又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

9、广,来势凶猛。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含水率高,株洲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出这一轮强降水的时候,敏感地觉察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3日下午强降水来临前,马上与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联合发布第十五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消息,23日晚强降水如期而至,24日凌晨,双方再次发布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根据6月23日下午16时及24日凌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相关单位与部门领导认真履职,及时安排人员对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躲过一场中型泥石流灾害,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典型避让事例二:炎陵县国土资源局6月21日和24日,在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

10、报预警以后,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和灾险情调查,分别发现三河镇星光村潘小林和水东村井湾霍友生、邓学林等5户26人受到了灾险情严重威胁,分管副县长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组织动员受灾险情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避险。典型避让事例三、株洲市国土局石峰分局6月23日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后,加强巡查,24日发现株洲海利化工(原市烧碱厂)职工大楼后石峰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了滑坡体下方100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石峰分局应急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立即出动,认真勘察。在随后区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理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应急处理建议全被采纳,并及时转移和安置了100多名群众。五、存在不足

11、的地方1、株洲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从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但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平台一直处于筹建阶段。因此现阶段我市的预警产品仅限于文字描述,图形输出缺少统一的软件平台的支持。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很难做到定量细化。2010年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损害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要定量细化到隐患点或灾害点,技术上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预报预警仅限于面上的等级预警,起到一个提醒预防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发挥作用必须各级联防,群测群防,结合相应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发挥起它的作用。3、缺少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由于缺少对灾害的评估,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意见

12、分岐的时候,我们多采纳国土部门的意见来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多渠道进行预防,确保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空报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浪费。扩展阅读: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总结会发言材料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发言材料气象台曾欣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这里联合召开2010年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气象台的关心与厚爱,给了我们汇报工作的机会。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了7轮大范围、长时间的大暴雨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

13、、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

14、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我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60个,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我台开始着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

15、09年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二、国土、气象联合,科学预警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国土资源局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全市地质环境背景、全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比较了解。我台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株洲市国土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

16、析,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地质灾害出现后,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我台专业技术人员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警预报。两个部门的专家在今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势联合,尽职心尽责,为地质灾害的科学预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敬岗爱业,工作严谨、操作流程规范国土、气象两家都有一支技术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他们敬岗爱业,工作严谨,讲求高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局的易局长、周局长、鲁局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多次专题会议进行布安排。在今年两家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国土局的伍海主席、监测站的傅坚站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