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通·梅溪湖国际总部中心项目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 项目概况本项目基地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梅溪湖片区核心位置,紧临梅溪湖中央商务区内东向B4路,南临环湖路,西接东方红路,北靠梅溪湖路地块周边配套完善,东向梅溪湖公园,西邻梅溪湖商业圈,天顶小学、中学,西、北向接梅溪湖小学、中学,龙王港河景观带,梅岭公园在梅溪湖路与东方红路交接处,有地铁2号线梅西湖站地块周边道路已建成,地势平坦,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是理想的商业住宅用地项目占地约100624平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2.666万平米(含地下部分)住宅区(一期和三期)净用地面积:73439.7平米,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其中,北地块(一期)净用地面积:50872.36平米,南地块(三期)净用地面积:22567.34平米,南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34万平米北地块在建,南地块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二期商业地块净用地面积:27131.77㎡,建筑容积率:≤8.0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二期的概念规划与设计由于三期未建也纳入概念规划一并考虑2 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建筑类)《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长政发[2009]30号)《<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补充规定》(长政发[2012]3号)《建设项目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行方案》(长先管发[2009]15号)《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8)63 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14《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操作细则(长规发[2014]118号)《关于执行消防技术标准若干问题的通知》湘公防[2012] 240号、《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24. 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规范3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包括二期和三期地块。
二期商业综合体地块定位为世界级智能服务综合体它包括写字楼、酒店、公寓和购物中心规划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的城市购物中心根据项目地形特征和周围环境交通条件,规划体现几个特征:1) 水体导入规划充分利用周边水系侧面公园通过景观处理,实现从梅溪湖的水体导入使用地前后的水面连为一体使本商业综合体成为梅溪湖唯一一个滨水同时临地铁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使滨水商业带向二期地块自然延伸提高二期地块商业价值2) 公园导入规划通过商业综合体的各入口选择,强调商业与侧面公园的交通联系朝梅溪湖方向通过人行天桥的设置,强化与现有滨湖公园的交通联系3) 商业人流导入讲二期靠公园一侧定义为商业主要展示面商业出入口设置和流线设计突出与地铁的方便衔接将地铁方向人流引向项目内商业出入口同时注意对用地西北方向主要居住区人流的引入突出入口的昭示性4) 塔楼位置考虑塔楼与一期住宅塔楼的视线关系布置在不遮挡一期住宅塔楼看湖视线的位置同时保证塔楼的观湖效果规划目前塔楼位置能满足现有幼儿园和住宅的日照要求塔楼内包括办公酒店公寓三种功能高度达到292.8米5) 后勤交通及地下空间。
后勤交通在用地的西北面和东北面解决不影响商业建筑的展示面和滨水效果地下部分考虑满足本地块内停车外还考虑解决一期未满足的住宅停车要求 侧面公园地下一层考虑作为商业室外街道,与项目内负一层空间衔接再下面的空间考虑社会停车并配置两个车库出入口如果公园下地库与二期地库联通,可以减少一个二期地下车库出入口二期地下车库部分考虑人防设计采用全埋式,按六级人防设计三期住宅地块定位为高端滨湖豪宅布置了三栋100米高层住宅、4栋三层别墅、滨河商业和相应的会所商业、地库等在新的规划中体现以下原则1)利用地形约3米高差实现滨湖商业将原来部分住宅的面积转为滨湖销售型商业的面积滨湖商业与二期商业综合体动线联系起来形成从项目东面公园一直向西延续到项目二期商业综合体的连续滨湖商业界面2)通过对原来后排塔楼的朝向调整实现全部套型看湖在原来塔楼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湖景资源3)因为住宅塔楼套型面积大幅提高三期住宅定位整体提高原来的环境景观在布置滨湖别墅后比较散乱不能与新的高层毫宅匹配因此,在利用高差实现滨湖商业的同时,扩大住宅内部景观面积实现景观的整体性和秩序感把别墅用地向东压缩,保留有部分临湖面成为业主共享的公共观面。
同时也延续了景观轴线,使高层业主方便地到达滨湖岸边提升整体居住品质4)考虑到现有道路形的高差,消防车道从项目东北角上到住宅平台4 建筑设计4.1 建筑总平面项目二期商业地块净用地面积:27131.77㎡,建筑容积率:≤8.0设计总建筑面积29.3万平米其中计容总建筑面积21.7万平米二期由一栋六十九层的1#综合楼、六层高层购物中心及四层地库组成塔楼位于二期北侧转角办公大堂面向梅溪湖路酒店和公寓大堂面向相对安静的东北侧内部道路方向塔楼标准层为矩形,长边面向梅溪湖,赢得更多的观湖面1#综合楼结构高度292.8米,包含办公、酒店、公寓、商业等四大功能1#综合楼采用面向梅溪湖和桃花岭的退台式设计,竖向合理分区,酒店和公寓区包含独立电梯编组,消防电梯贯穿整个楼层塔楼共设置5个避难层购物中心地面6层,最高处30.3米,地下共4层,负一层为商业,负二至负四层为地下车库(含设备房)商业首层四个入口分别面向西北方向、梅溪湖方向西南侧公园和中央商务区方向、和东北侧内部道路方向其中前面三个为商业的主入口主入口前设置城市商业广场商业朝梅溪湖退台形成与湖面和侧面公园的空间呼应商业的朝梅溪湖方向从三层通过人行天桥与项目三期滨湖商业相连。
地下车库三个出入口分别设置在梅溪湖路和内部道路若考虑以后公园地下用作停车,并与二期地库打通,可以减少二期内一个地库出口地下考虑人防设计要求根据规划要求,二期人防应建面积25677.56平方米,必建面积13207.91平方米本次设计中的人防范围暂时按必建面积考虑二期商业的负一层与地铁连通现规划建议将公园地下一层考虑为下沉式室外步行街,与二期商业在负一层连通 4.2商业裙房 商业裙房为一个购物中心地面6层,地下共4层,负一层为商业,负二至负四层为地下车库(含设备房)地面以上一至二层以零售为主,三至四层设置零售、餐饮与电影院,五-六层为屋顶餐饮食街、商业管理空间、酒店配套功能区(会议室与宴会厅)购物中心设计采用退台式设计在顶部退台形成半围合的精品露天食街商业裙房首层层高5.6米,主动线上设置3个大的中庭空间节点,分别与建筑的3个主要人行出入口相接,首层靠一、二期规划内部道路一侧设置可售沿街商铺;二层主要设置零售店铺,三个中庭中空,二层层高5.1米;三层主要设置零售店铺与电影院,三个中庭中空,在建筑东侧室外平台处设置过街天桥延伸至梅溪湖岸边与三期情景式商业街相接,三层层高5.1米;四层主要设置零售店铺与餐饮,两个中庭中空,东侧平面区域减小后出现部分露台空间,四层层高5.1米;五层分为两大功能,餐饮与酒店宴会厅,中间露天平台为屋顶食街,五层层高5.1米;六层主要功能为餐饮与酒店配套泳池,另外一小部分为屋顶设备平台,六层层高5.1米。
负一层主要功能为零售、超市与后勤通道卸货区,靠一、二期规划内部道路一侧为商场与超市后勤通道卸货区;塔楼下部区域为办公及酒店后勤通道与卸货区,负一层设有一部分设备用房利用夹层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负一层层高7.0米;负二至负四层为地下车库(含设备房),层高均为3.9米4.3 塔楼1#综合楼共69层,结构高度292.8米,包含办公、酒店、公寓、商业等四大功能,在第11、22、33、44、56层设置避难层,避难层层高均为5.1米,建筑面积为146960.45㎡以22层为界将塔楼分为高、低2个办公区域,高、低区分别有8部客用电梯综合楼有2部消防梯兼做货梯使用,外加1部2000kg的货梯酒店和公寓各有4部穿梭梯至42层空中大堂塔楼的核心筒结合低、高区的电梯布置和设置穿梭梯,灵活布置了公共卫生间、清洁间、设备用房等服务设施和管井办公区标准层面积约2600平米,层高4.2米酒店除空中大堂外,共八层标准层28套客房,层高3.9米酒店总客房数约200套酒店宴会厅和会议厅设置在群楼6层公寓区根据公寓套型面积大小变化,套数6到14套不等主要套型面积控制在40-90之间,其中也考虑户形放大的可能性层高3.9米。
在首层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坡度为1/12,入口平台宽度大于2.0米,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侯梯厅深度大于1.8米,轿厢深度大于1.4米,宽度大于1.1米,建筑走廊宽度大于1.2米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广场内道路及外部环境满足无障碍通行的要求5 消防设计5.1总平面借用地块周边道路组织环形消防通道,建筑沿路留出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登高扑救面超高层塔楼在梅溪湖路一侧设置消防扑救登高面,底层消防登高面均能达到建筑物周长的四分之一以上,扑救场地内侧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为5-10米,扑救场地宽度不小于为15米,纵坡度均小于1.0%,满足消防要求购物中心高度大于24米,按高层建筑考虑消防设计,利用项目一、二期之间规划道路作为消防车道,宽度与最大道路纵坡均满足要求购物中心东面临一期住宅一侧设置消防扑救登高面,底层消防登高面均能达到建筑物周长的四分之一以上,扑救场地内侧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为5-10米,扑救场地宽度不小于为15米,纵坡度均小于1.0%,满足消防要求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面处下方地下室顶板能承受消防车30吨荷载要求项目二期与一期北地块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满足消防要求5.2塔楼塔楼(1#综合楼)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严格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防火分区面积按加装自动喷淋系统区域面积允许加倍控制垂直方向设置5个避难层5.3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购物中心部分每层按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加装自动喷淋系统,中庭区域设置防火卷帘疏散楼梯数量按照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要求计算5.4 地下部分地下车库部分按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防烟楼梯在首层下位置用防火墙加以分隔按规范上对疏散距离的要求设置各疏散楼梯6 节能设计6.1 设计依据《节约能源管理条例》《民用建筑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76-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7-2002《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GB/T152256.2 建筑节能措施1)结合总平面布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