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260814160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

2、。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 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

3、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备:完备 B.所欲著书皆未就 就:

4、完成 C.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第:及第,中举 D.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先生以文名海内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 蚓无爪牙之利 C.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时于期间属文 燕王欲结于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名扬海内。中进士后,曾官至日讲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 B朱筠为人内友爱兄弟,外喜好交游。待友诚恳,提携后进,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 C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志向伟大,才能卓越,不到五十岁就早逝令人感到

5、痛惜。 D文中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4分) (2)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3分) (3)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3分) 答案: 4.C (第:只,仅) 九象, 5.B (A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凭借;后一个“以”为连词,相当于“而”。 B项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C项前一个“者”为助词,放在后置定语后面;后一个“者”为句末语气词。D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 为介词,

6、跟。) 6.C “不到五十岁”错。原文“先生殁年才逾五十”。 7.(1) 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 (“谒”“以”“ 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 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 (“善”“即”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 (定语后置“诸生贤者”、省略句“与(之)言论”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

7、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

8、。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

9、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