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

上传人:z**** 文档编号:260809935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成果]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大楼解决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QC活动成果XX有限公司一、工程概况XX大楼工程位于闽侯县大学城XX内,共有三个功能分区:教学楼、办公楼及综合楼。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有地下一层,地上6层,总建筑面积为27542m,设计采用在框架梁中施加部分有粘结预应力的现浇预应力砼结构体系,预应力梁最大跨度为24m,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40,预应力筋采用25s152, 28s152预应力钢绞线,强度等级fptk=1860MPa,预应力筋在梁内对称布置。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孔道用镀锌金属波纹管。二、小组概况1、小组成员简介:小组名称XX大楼项目部QC小组成立时间2012年10月课题名称解决有

2、粘结后张法预应力大梁施工难点课题类型现场型组长XX活动日期2012.102013.1课题注册2012.9.15小组成员12人注册编号活动频次45次/月QC活动时间18课时制表:XX 时间:2012年10月5日2、小组成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 务职 称小组职务组内分工1XX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组长全面负责2XX项目技术负责人工 程 师副组长技术指导3XX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指导QC指导4XX资料员助 工组员资料整理5XX安全员助 工组 员收集信息6XX施工员助 工组员对策实施7XX分包项目技术负责人工 程 师组 员收集信息8XX分包施工员工 程 师组 员现场实施9XX工 人工 人组 员现场实

3、施10XX工 人工 人组 员现场实施11XX工 人工 人组 员现场实施12XX工 人工 人组 员现场实施制表:XX 时间:2012年10月5日三、选题理由:1、从设计要求上本结构为自重大、跨度大的高空现浇框架预应力梁,预应力孔道为曲线形,成孔位置必须准确。2、预应力施工由专业分包单位承担,混凝土工程由总包单位施工,预应力施工与混凝土施工等工序穿插进行且互相影响,增加了施工组织和协调难度。3、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争创国优“鲁班奖”工程。4、根据工程特点,对福州地区类似工程就有粘结预应力施工难点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共检测270点,发现不合格60点,平均合格率仅为77.8%,这个合格率距公司对本工程的要

4、求合格率90%以上还有一定差距,急需在本工程得到解决。 图1 :影响因素饼分图制图:XX 时间:2012年10月6日四、现状调查及分析:1、现状调查:2012年10月,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对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梁施工质量难点(主要包括张拉端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现象、张拉力达不到要求、钢绞线断丝、预应力孔道偏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不合格点等统计描述如下: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梁施工质量问题统计表序号项 目频数(点)累计频数(点)频率(%)累积频率(%)1钢绞线滑丝252541.741.72预应力孔道堵塞194431.773.43预应力筋张拉达不到要求65010.083.44预应力孔道移位及变形555

5、8.391.75张拉端砼表面蜂窝现象3585.096.76钢绞线与锚垫板不垂直2603.3100合计60100总频率为60点,合格率为(270-60)/270*100%=77.8% 制表:XX 时间:2012年10月8日2、数据分析:图2 :影响预应力梁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制图:XX 时间:2012年10月12日1-钢绞线滑丝 2预应力孔道堵塞3预应力筋张拉达不到要求 4预应力孔道移位及变形 5张拉端砼表面蜂窝现象 6钢绞线与锚垫板不垂直由影响因素排列图可以看出:钢绞线滑丝与预应力孔道堵塞占影响因素73.4%,为影响预应力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3、确定目标值的依据:根据现状调查,钢绞线滑丝和

6、预应力孔道堵塞是影响预应力梁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二者累计频率已达到73.4%,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全部解决,预应力梁施工质量的合格率就能提高到77.8%+(1-77.8%)*73.4%=94.1%90%,能够达到公司要求。五、确定小组目标确保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梁施工质量,降低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钢绞线滑丝与预应力孔道堵塞),将影响预应力梁施工质量的各项问题的合格率由原来的77.8%提高到90%。图3 目标值设定柱状图制图:XX 日期:2012年10月12日六、原因分析根据“影响预应力梁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得出的结论,项目部召开QC小组成员研讨会,运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从人、机、料、法、环几个

7、方面找出原因,并绘制因果图。预应力孔道堵塞钢绞线滑丝操作人员质量意识不足千斤顶张拉时回油过快操作人员施工经验不足限位板高度过大锚具、夹片硬度不够夹片齿过浅方法钢绞线质量差方法钢绞线伸长率达不到标准要求波纹管厚度不足波纹管破裂方法砼浇捣人员不熟悉预应力筋分布方法固定支架电焊火花烧伤材料质量差方法波纹管接头不密实砼浇捣时无预应力人员看管张拉设备老旧出现故障方法拆卸工具锚时剧烈震动振动棒碰撞波纹管方法安装波纹管时致使波纹管破裂水泥浆从接头处渗入方法张拉时锚具、夹片碎裂交底不及时、不全面 图4:原因关联图七、要因分析及确认因果图中造成预应力筋张拉达不到要求与预应力孔道移位及变形的末端原因共有9条,绘制

8、要因确认表:要因确认表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1操作人员施工经验不足调查分析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及相关要求XX2012.11.152张拉设备老旧、出现故障调查分析对张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XX2012.11.133交底不及时、不全面调查分析操作人员质量意识XX2012.11.154波纹管接头不密实现场调查波纹管拼接方式XX2012.11.185固定支架电焊火花烧伤现场调查波纹管支架固定焊接情况XX2012.12.16砼浇捣时无预应力人员看管现场调查预应力人员配备情况XX2012.12.27钢绞线伸长率达不到标准要求现场调查钢绞线伸长率XX2012.10.108砼浇捣人员不熟悉预应力筋

9、分布现场调查砼振捣人员对预应力筋分布了解情况XX2012.12.29进出材料质量差调查分析进场检验记录XX2012.11.17 制表:XX 日期:2012年10月18日本QC小组针对以上9条末端因素,运用要因验证表逐一进行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一:操作人员施工经验不足验证时间2012.11.15验证方法调查分析验证人XX验证情况小组成员XX对进场参与建设的8名预应力操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多次对其技术交底与现场讲解,并与12.11.15进行了考核:人 员考核内容成绩通过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班组操作工人操作技能1008792100%非要因 要因确认二:张拉设备老旧、出现故障验证时间2012.11.1

10、3验证方法调查分析验证人XX验证情况小组成员XX于12.11.13检查进场的千斤顶、压力表,发现液压千斤顶设备较老旧,检定证书过期,压力表玻璃面模糊,进行试张拉时,压力表与千斤顶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且千斤顶张拉回油过快,发生钢绞线滑丝。要 因 要因确认三:交底不及时、不全面验证时间2012.11.15验证方法调查分析验证人XX验证情况于12.11.15就质量问题对施工班组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全面及时。其后,小组组长XX对8名操作人员加强技术交底,并进行了质量要求考核,7人合格,合格率88%。由调查可以看出,施工班组工人的质量意识基本达到要求,不会影响施工。非要因

11、要因确认四:波纹管接头不密实验证时间2012.11.18验证方法现场调查验证人XX验证情况波纹管连接应严密以确保浇捣梁砼时孔道不被混凝土封堵而影响张拉和灌浆。小组成员XX与12.11.18检查办公楼屋面预应力梁波纹管连接形式,波纹管接头用大规格的波纹管作套管,套管约长2030cm,接头缝隙用胶带包裹封闭严密。55波纹管 60接头波纹管 波纹管接头示意图图:接头套管后用胶带包裹封闭非要因 要因确认五:固定支架电焊火花烧伤验证时间2012.12.1验证方法现场调查验证人XX验证情况在波纹管固定支架焊接时,应避免电焊火花烧伤管壁,以确保浇捣梁砼时孔道不被混凝土封堵而影响张拉和灌浆。小组成员XX在对现

12、场预应力操作人员现场技术交底时,特别要求钢筋支架固定时要特别小心,在波纹管附近电焊钢筋时应对波纹管加以保护,对波纹管的水平位移固定时应用铁丝环绕将波纹管固定在钢筋支架上。在现场焊接完成后,XX再仔细检查,发现波纹管没有被电焊火花及焊渣破坏的痕迹。非要因 要因确认六:砼浇捣时无预应力人员看管验证时间2012.12.2验证方法现场调查验证人XX验证情况检查预应力班组人员配备,并在12.12.2浇捣综合楼三层预应力梁砼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预应力班组有专门配置人员在浇捣砼时进行看管。非要因 要因确认七:钢绞线伸长率达不到标准要求验证时间2012.10.10验证方法现场调查验证人XX验证情况在对福州某工地的参观时,发现时常有发生钢绞线张拉总伸长量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超过6,并造成钢绞线滑丝现象。要 因 要因确认八:砼浇捣人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