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60737530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一)多项选择题1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声,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 多元论的思想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A 是有层次的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 是人们在社会的实践中创造的规律D 存在者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3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说明()A 人是社会的主体B 历史是由追求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 历史规律实现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D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历

2、史发展的推动力量4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身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 一切观念都是模仿C 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 利润率的提高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比例的降低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一)类型1 识记性选择题2 理解性选择题3 应用型选择题(二)思路1 解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牢固的基本知识是做好多项选择题的前提。仔细阅读与分析

3、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与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逐一选择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的或同义反复的、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2 解题的基本方法解答多项选择题必须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要贯彻这一原则,在解题时必须做到“四审”和“四排”。一审题型要确定好思维方向。明确哪些是正向选择题,哪些是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不能入选。二审题干的规定性。

4、首先要明确题意。经常看到各种材料,后面有“表明”、 “说明”、 “体现”、 “启示” 、 “原因”等限定答题的思路。其次要弄清楚题干在时空、内容和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 :是“社会主义民主” ,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是找区别点,还是找联系点等。三审题干遵循以干求肢的原则。大家在审题时要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 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 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的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

5、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性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第四、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四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型结构属于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干与题肢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第一,排错项。题肢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第二,排重项。题肢的

6、观点不在于说明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对干、肢进行反复的比较,找出两者的相同、相异点,如果题肢的观点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是变相重复的,应排除。第三, 排异项。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样的选项应该排除。第四, 排大于或小于项。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该排除。参考答案1.BCD 2. ABD 3. ABC 4. AD 5. ACD (三)案例1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2 “ 人们

7、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这一命题表明()A 人是社会的主体B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决定的D 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3 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 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4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 “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A 知行不可分割

8、B 知行合一C 知行相互促进D 行先知后5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 人人创造历史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D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参考答案1.ABD 2. ABD 3. BD 4. ACD 5. BCD (二)辨析题1 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2 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3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4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表现。解题思路一基本要求:1 审题要细致:要把握知识点,找出辨析点,理清逻辑线索,确定答题的切入点。2 步骤要清晰:首先解答必然点,说出判断的理论依据,正确、错

9、误或片面的理论依据;其次,指出论题正确或错误的逻辑推理,错误的还要分析其错误之所在。再次,作出判断。正确、错误或片面。二基本类型1 正确型(1)指出正确的理论依据。(2)分析论题的正确性及其本质。(3)判断。2 错误型(1)指出判断错误的理论依据。(2)分析错误所在及其本质与危害。(3)判断。3 片面型(1)指出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2)指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3)判断。参考答案1 (1)唯物辩证法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有否定、既保留又克服。(2)题中观点片面夸大了肯定与否定的方面并绝对化,

10、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3)所以,题中的判断是是错误的。2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来源、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值客观的。由于真理是正确认识,因而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所以真理是有用的。(2)实用主义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片面夸大真理的属性有用性了,是主观真理论的典型。实用主义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3)综上诉述,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3 (1)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11、。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商品交换中,等价交换是基本的原则,是创造出来的价值的交换,并没有产生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产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资本家要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以实现。所以离开了流通领域,剩余价值就没办法得以产生和实现。(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4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体现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本质。(2)题中的观点混淆了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与劳动力的价值

12、或价格。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或价格包括两个部分,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与剩余价值。工人得到的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而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去了。题中的观点掩盖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案例1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2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3 天不变道亦不变。4 事物的变化只有连续的量变,没有质变。5 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起创造的。6 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起产生的。7 矛盾就是生活中的矛盾,就是阶级斗争。8 凡是感性认识都是真实的。9 感性认识是判断真理的依据。10 真理是绝对的,所以真理是永远不变

13、的。11 相反相成12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1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14 逻辑证明否定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性。15 规律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在规律面无能为力。参考答案1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美社会、思维,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2)题中的观点割裂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人们的实践,会带来很大的危害。(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2 同第一题。3 ( 1)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

14、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原理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题中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4 ( 1)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运动。两边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2)题中的观点割裂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只看到量变,看不

15、到质变,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只会带来很大的危害。(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5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2)题中的观点割裂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行而上学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是为了替资本主义的剥削掩饰与辩护,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6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工人的

16、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原理揭示了摄于价值的真正来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2)题中的观点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具有极大的迷惑性,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7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以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生活中的矛盾、 阶级斗争是矛盾,事物之间的区别也是矛盾。 矛盾的斗争性与生活中的矛盾、阶级斗争的矛盾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题中的观点混淆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与生活中的斗争、阶级斗争的特殊性之间的界限,没有看到区别也是矛盾斗争性,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3)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8 ( 1)感性认识使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