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苏教版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60734901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边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定边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定边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边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边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厘米和米厘米和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 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厘米和米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2、: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准备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开心且积极主动,我发现到一些后进生的情绪也很高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

3、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 能够提出问题, 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厘米” 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 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 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

4、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2、 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 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就是1 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 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找一找。 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 厘米的物体, 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 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量

5、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2 8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 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3 / 5 第 5 课时三位数的笔算加法 (1) 教材第 68 69 页的内容。1经历探究两、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

6、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掌握两、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多媒体课件。1口算。465090609083 70 80 30 70提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提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3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 要向十位进1, 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两、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板书课题 ) 1教学教材第68 页例 4。(1) 课件出示教材第68 页例 4 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主题图,在图中你发

7、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一共制作了多少幅?(2) 师: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吗?4 / 5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286。(3)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14286 吗?大家来试一试吧。教师强调:列竖式时,从右往左依次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生 1:相同数位对齐。生 2:计算时,从个位加起。师:个位相加得几?十位上4 加 8 得 12,怎么写?引导学生想到:4 加 8 得 12,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4)

8、 师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个位得 8 就在横线下的个位上写8;十位满 10 向百位进1,十位上写 2;百位上原来的1 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 等于 2。最后把结果写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师板书: 14286228( 幅) 师: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生自由讨论 ) 师:要进行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指名验算 ) 师根据学生验算的结果,适当板书:2教学第69 页“试一试”。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643752,并进行验算。(1)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2) 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讨论 6 加 7 得 13 怎么继续算,再让学生交

9、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3) 指名板演。3总结计算方法。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你们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1完成教材第69 页“想想做做”第1 题。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10 向千位进1”。2完成教材第69 页“想想做做”第2 题。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 发现上下两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所得结果不变。3完成教材第69 页“想想做做”第3 题。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练

10、习兴趣。不要求做得快,重点强调要做对,并认真验算。5 / 5 4完成教材第69 页“想想做做”第4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三位数的笔算加法(1) 14286228(幅) 验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知识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问题,再进行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 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教学例题到练习设计,我都注意从现实生活的实例出发,希望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同时有助于加深对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