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上传人:1779****392 文档编号:260640582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篇1学习要求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5.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

2、热的简单计算。6.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学习指导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从而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二、1.怎样理解物体的内能?(1)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二是“总和”的含义,这里的总和指的是该物体内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不论大小、

3、温度高低,物体内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会为零。(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因此分子的动能变大,导致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增加.例如,一个铁块在烧红时的内能比它冷却时的内能大.对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而其他因素将在我们以后的物理学习中介绍.但对同一个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在热传递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合并成一个表达式Q = cmt,式中t为物体在热传递

4、过程中温度的改变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公式只适用于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就不适用了。三、例1.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_、_和_。答案:温度升高,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克服液体面上其它分子的引力的分子数目增多,蒸发就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液体分子数目增多,在相同的时间里跑出液体表面的分子数目就越多,蒸发就越快;从液面蒸发出的分子,在液面附近做无规则运动,有些分子还会返回到液体中减慢蒸发的速度,当液体上空气流动快时,蒸发出来的液体分子很快被空气带走,蒸发就快了

5、。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影响因素不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由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及弹性形变等决定。内能

6、则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由物体的质量、温度、分子间距离(体积)等决定四、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2.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7、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五、知识强化1. 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错。物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能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分子个数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其他情况不清楚,所以它的内能也就不一定大。例如一小杯100的沸水,温度虽高,但不一定比一大桶80的水的内能多。因为水的内能的大小还

8、与水的质量有关。2. 温度高的物体,它含有的热量多错。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表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讲热传递的过程,只讲“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时,t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3.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对。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质量不变,内能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关,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会变得越来越剧烈,使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增加。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

9、它的内能一定增加。4.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物体吸收了热量,或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之间不是总存在着你大我小的关系。如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都是内能发生了变化,而温度并没有发生变化。5.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错。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因此,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因为吸收热量,但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钻木取火、用锯锯木头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因此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6.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错。物体吸收热量,在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内能一定增

10、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它吸收的热量是用来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的平均动能没有增加,所以温度不变。同样,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因此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同理,不能说“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7.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错。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不一定增加,因为物体吸收了热量,同时又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或不变。要确定物体的内能是否变化,还要看物体与外界有无热量交换,有无做功而定。8.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错。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途径,而且做功与热传递在改

11、变物体的内能效果上是一样的。因此,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热的同时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篇2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九年级一班和二班,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期教学总要求:本学期旨在八级物理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提高学

12、生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思维,并能用物理的、科学的方法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工作目标: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度过每一个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2.每一位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比如:动滑轮省力、理发用的剪刀与剪铁皮的剪为什么不同、人是如何把饮料吸上来的、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温度变化小等等,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4.学生思维开阔,能对

13、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三、教学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2、 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3、 讲求教学的多

14、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

15、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6、 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20节以上,还要上了一堂教学观摩课。7、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四、教学进度表:第一周:总结上期所学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