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60549513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PPT 页数:478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8页
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8页
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8页
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8页
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全套教学课件(4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简介u史论结合、重点突出、以点带面u考核方式:考试u成绩:平时成绩+期末 成绩参考书目u孙正聿著哲学通论u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u中、西方哲学史教材你了解哲学么?u大家以前都上过哲学课程,在你的心目中哲学是一个怎样的学科?u你对哲学了解的多么?看过多少哲学方面的书?是否对哲学有自己的理解(它的研究问题域、方法、特点、目标等)。哲学是什么?u哲学究竟是什么?u哲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的“9”,意思是“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u在汉语中,“哲”是“聪明之学”和“智慧之学”,也把“哲学”当做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u那么哲学可以被称为“智慧之学”么?哲学不等同于智慧之

2、学u 人类所创造的常识、宗教、艺术、伦理、和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u 甚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人类文明史,也是人类智慧发展而形成的。u 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仅仅把哲学视为智慧的代名词,显而易见是不恰当的。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 u哲学所表现出的爱智,虽然也是智慧的表现,但却不是通常意义的智慧,是对待智慧的一种态度。u哲学的“爱智”是对智慧本身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u“爱智”的哲学,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哲学是关于大智慧的学问u哲学是理解和协调人与自

3、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的智慧。u所以哲学是“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和“最高的支撑点”。中国传统哲学“大智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张载 西方传统哲学“大智慧”u“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u“提供一切知识的基础”u“发现生命的意义”u解决“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哲学不是智慧之学u哲学不是智慧之学,是对智慧的爱。u近代之后,哲学受到自然科学的进步影响和鼓舞,既然自然科学可以成为普遍必然的真理性知识,那么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的哲学当然也不

4、例外,而且应该成为真理性的知识。于是,使哲学成为“智慧之学”就成为哲学家们千方百计要实现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因为违背了哲学的本性,所以注定要失败。哲学不是既定的知识 哲学不是既定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不是枯燥的条文。 哲学是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探索评价真善美的标准。 哲学智慧反对人们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采取现成的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因循守旧的温床上睡大觉。哲学是反思和批判的学问u 哲学的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 u 哲学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

5、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有用么?u 社会流行着一种“哲学无用论”u 哲学不能烤面包(美)威廉.詹姆斯u哲学有无用处要看标准如何。uTo be or not to be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 l shng )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

6、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哲学面临着时代的尴尬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哲学或敬而远之,或不屑一顾,当一位以哲学为职业的人需要自我介绍的时候,他经常会感到尴尬,似乎以哲学为职业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至少不那么理直气壮。别人看他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或者活的化石标本为什么会这样? 人们为什么会对哲学出现误解?哲学被误解的原因1、研究哲学的人,没有把哲学讲清楚。2、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太密切了。以至于一切哲学问题,几乎都变成了政治问题,人们只好保持沉默。改革开放以前,教条主义泛滥,知道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头脑,有许多人

7、为设置的禁区,甚至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禁区。这是与哲学的本性相悖的: 哲学是自由思想,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可能出哲学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的主要原因。哲学的用处u哲学让人豁达,不狭隘u哲学让人心情舒畅u哲学让人长寿,北大哲学系教授基本都90岁以上。哲学的定义 “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到出路所在” 。维特根斯坦哲学定义的困难性u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哲学的定义,而且相互之间从来没有达到过共识。不仅如此,在哲学领域中,几乎所有问题、概念、理论学说和体系都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境地,套用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一句话,哲学简直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8、u 可见,对哲学进行定义是很难的事情,不同的人对哲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u哲学是一门具有个性的学问,一个人的哲学观点往往与他的个性相关联。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苏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469 - 公元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智慧来源于闲暇和好奇u对智慧的渴望从何而来?u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闲暇和好奇。u闲暇提供了外在条件保证。u好奇产生了对人与世界的追问。u“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描述。 马克思爱智慧源于好奇爱智慧也是爱神秘 伊甸园反映的是人类对母腹的原始记忆,以及从母体脱离的

9、生之创伤。 智慧一开始就来源于生命的历炼,来自于人生之痛。如何获得爱的智慧?黑格尔:“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是哲学的真正的基础。哲学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精神一旦为这些空疏浅薄的意见所占据,理性便不能追寻它自身的目的,因而没有活动的余地。”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2页)如何获得爱的智慧?u恩格斯说: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史,别无良方。学习以往的哲学史,并不是学习智慧,而是学习爱智慧。即思其所思,在思中学会思。u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爱在古希腊文中有三种写法Eros 情爱,代表的是迷恋、狂热;philia“友爱”温和而理性(哲

10、学之爱);Agape博爱、泛爱。智慧智慧:“哲学”词是希腊文(后拉丁化为philosophia)的汉译,原义为“爱智慧”,最早是毕拉哥拉斯使用。在中国古代叫“玄学”、“道学”、“理学”“心学”;人被称之为“哲人”“俊哲”等;在印度叫“察”、“见”、“探究之学”。最早的中文译名见于传教士艾儒略于明万历年间西学凡译为“理学”;19世纪日本哲学家西周用“哲学”一词译philosophia,取自周敦颐周子通书中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译为“希哲学”,1870年首次改为“哲学”。经中国晚清学者黄遵宪日本国志传入中国,得到公认,遂有此名。神拥有智慧,人只能爱智慧 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

11、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柏拉图斐罗篇知识 近代以来,“真正的知识”成为对经验事实普遍有效的概念表达与数学描述,经验科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语。 经验科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语 科学知识与哲学智慧:相同:理性的产品不同:理性运用的方式不同哲学与科学的不同u科学或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它以理性为基础,其成果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和实用性的技术。u科学理性被运用于具体的经验领域,以人性的活动为前提来获得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切经验科学都包含着不能由经 验本身加以证实的基本信念作为前提。u科学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追问科学的思想基础的可靠性,而一旦进行这样的追问,

12、便进入哲学的领域。哲学与科学的不同 与科学不同,哲学理性则对产生出经验对象的人性活动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人性的活动本身体现了人的文化创造力,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哲学理性是被应用于对人的文化创造力的反思上。对思想的思想 人的文化创造力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是人之精神,哲学就是对这种精神进行反思,而反思本身亦是一种思想活动,所以有人认为哲学实际上是在“思想思想”,也即是对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自觉(自身觉悟)。人类把握世界的形式1、神话 神话的产生,是人类思维的重大飞跃,但其原始性和虚幻性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

13、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马克思人类把握世界的形式2、宗教 宗教能给痛苦的心灵带来慰籍,其劝人向善的教义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其信仰是依靠非理性、盲目的,甚至是愚昧的方式达到的 。 以超验神性为方式来把握终极对象。 正因为荒谬,所以我相信!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160-230)人类把握世界的形式3、常识 常识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普通但持久作用的知识。 但其具有混杂性、经验性、非批判性特点。人类把握世界的形式4、艺术 艺术使个人的感受强烈化、条理化,使个人的体验和谐化、深刻化,使人的情感

14、明朗化、丰富化。它展示的是人们在世的特殊、感性的、具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可爱与可信的矛盾。人的精神活动的形式u 哲学:哲学的起点标志着对理性的确认,即让本已活动在人的文化创造中的精神去认识人的精神自身,使其达到自觉,以纯粹的思维方式。u 经验中的思是对具体事物的感悟和认识活动。纯粹的思是指思想思想(亚里士多德);对人性作彻底的思用苏格拉底的话即为“认识你自己”。哲学不同于经验思维u思考是人的本性u哲学思考中必须包括经验思维(具体内容)u哲学在底线上与经验思维是重合的。经验是哲学思考的基础。u但哲学思维之所以是哲学思维,就在于它对经验的背离。u康德:哲学问题从经验开始,有不能停留于经验。u哲学

15、以不确定的的物为自己的对象,它总是要突破这个对象。u哲学与经验既纠缠,有背离。哲学不同于艺术u艺术是一种非功利的思考方式,比科学更切近哲学,u在艺术中,人只能是纯粹的观赏者。u而萨特和福柯都认为,哲学需要身体的支撑。哲学不同于宗教u 宗教所依靠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也就是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和牵挂。u 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性的超越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信仰。哲学居于宗教和哲学之间 哲学居于科学和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

16、是诉诸于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无限永恒的智慧境界。哲学居于宗教和哲学之间u表面看来,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有自身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问题,而宗教由于诉诸信仰,所以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u然而这种优越性也是哲学的局限性所在:哲学及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方便法门,同时有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哲学问题几乎都无法解答或者没有终极答案的难题。u20世纪著名哲学家维特个斯坦说,“我找不到北”。问题与难题u找不到北的原因是:哲学的问题几乎都是一些无法解决,没有答案的难题。u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样的问题大多只有一个答案,例如1+1=2.u难题:一般是没有答案的,准确的说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只能有各种不同的解答方式,由于这些解答方式没有一个可以最终解决问题,因而都是“平等的”或等值的。u人世间的事情实际上是难题多余问题的,哲学问题不仅是难题,而且是难题中的难题。越是基本的问题,越困难u哲学一方面不关注经验的对象,而关注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源、存在、实体、本体,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