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60549292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旅游者(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旅游者 n学习目的n1.掌握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海外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n2.了解旅游者的形成条件。n3.掌握旅游者的基本类型及特征。n重点: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海外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n难点:旅游者的基本类型及特征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n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n(1)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其外出目的可以是消遣性旅游,例如观光、度假等;也可以是非消遣性旅游,如公务、会议。n(魏向东旅游概论87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n(2)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

2、n(国家旅游局颁布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国家标准) 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n(一)国际旅游者n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n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n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n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n特点:n(1)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人员通称为游客。n(2)根据来访者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n(3)将国际游客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不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n(4)根据来访者的目的来界定其是否应该纳入旅游统计。n3、1975年世界旅游组织成立后采纳了罗马会议定义。n可

3、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198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罗马定义的补充:n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n(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n(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n(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n(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n(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4.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规定):n

4、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通称为“海外游客”,包括:n(1)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n(2)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n(3)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不纳入“海外游客”统计之列人员:n(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随行人员;n(2)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n(3)航班过境旅客;n(4)边境往来的边民;n(5)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n(6)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n(二)国内旅游者n(1)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5、。n(2)美国: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时返回。n(3)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n(4)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n(5)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84年n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宗教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足1年的访问旅行者。n(6)中国:n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n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外出

6、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下列人员不在中国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n(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n(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n(3)调遣的武装人员;n(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n(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n(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n(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n(8)到外地务工的农民。第二节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n一、客观条件n(一)收入水平 n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交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n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日常生活必须

7、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部分。材料:n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3年)。n韩国人均GDP9628美元 (2000年)。n日本人均GDP32900美元(2002年)。n美国人均GDP35843美元(2001年)。n材料:n1985年国内旅游2.4亿人次;n1995年国内旅游6.29亿人次;n2001年国内旅游7.84亿人次;n2003年国内旅游8.70亿人次;n2006年国内旅游13.94亿人次;n2008年国内旅游16.10亿人次;n材料:中国公民出境人数n1998年出境人数842万人;n2002年出境人数1660.23万人次;n2003年出境人数2022.19万人

8、次。n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 n2008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4584万人次。n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800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大发展时期。n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旅游动机;n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居民将产生全球旅游动机。n(二)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就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须的时间之外,可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其他任何事情的时间。n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n工作时间(法定,附加)、生活时间(生理,社交)、余暇时间。n闲暇时间有四种分布:n每日余暇、每

9、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n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 ,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n2000年春节7天假期,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 n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1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三)其他因素n社会因素: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社会治安n制约可进入性(时空距离、交通状况、入关签证、旅游环境)。n个人因素:旅游者身体状况和家庭结构n国家旅游局统计50岁以下旅

10、游者占总数的80%。n另外,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出外旅游的可能性较小。二、主观条件(旅游动机)n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n旅游动机n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以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n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但究竟是为了满足哪种需要呢?nA马斯洛理论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n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n(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n(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n(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

11、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n(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n比较:居家生活与旅游生活n(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潜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n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等,以此显示其毅力,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nB其他精神需要n(1)探新求异的需要。n(2)逃避紧张现实,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n说明:n旅游动机产生可能源于某一种需要,也可能出于多种需要。 n二、旅游动机的类型n旅游需要的多层次性表现为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很难对旅游动机进行准确的分类。目前,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 n1、达恩旅游驱动因子分

12、类n达恩(Dann,1977)的旅游驱动因子理论认为旅行决策中主要有两类因素,即推动型因素和拉动型因素。推动型因素是那些促使你想旅行的因素,而拉动型因素是那些吸引你到那里去旅行的因素。 n2、克朗普顿分类n克朗普顿(Crompton,1979)支持达恩的推动型和拉动型动机的观点。他确定了九种动机,其中包括七种心理动机或推动型动机,两种文化动机或拉动型动机。n克朗普顿从一系列的深入访谈中确认了这些动机并发现了解推动型动机比较困难。他指出,如果旅游动机相当隐私的话,人们往往不愿意说出旅游的真实动机。n3、田中喜一分类n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即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

13、动机,每一种动机反映了不同的需求。n 4、今井省吾分类n日本心理学家今井省吾指出,现代人的旅游动机含有“消除紧张的动机”、“社会存在的动机”和“自我完善的动机”。n5、郭亚军因子分析分类n郭亚军等(2002)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国民生活课题组的“旅游度假者动机测定表”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分析,发现旅游度假者动机的重要性呈梯状。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4项旅游动机综合变量进行归纳,形成4个大旅游动机(因子),即社会因子、放松因子、知识因子和技能因子。n6、麦金托什分类n身体健康的动机;n文化动机;n交际动机;n地位和声望的动机。n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n(1)个性心理因素n在影响旅游动机的

14、个人方面的因素中,个性心理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人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进而产生不同的旅游行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美国的心理学家坦利C帕洛格的研究较有代表性。n帕洛格以数千美国人为调查样本,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人们可以被分为如下五种心理类型。n自我中心型(psycho-centric)、n近自我中心型(near psycho-centric)、n中间型(Mid-centric)、n近多中心型( near allo-centric)n多中心型( allo-centric) 。 n(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n(3)年龄n(4)性别n(5)微社会环境n(6)其他

15、因素第三节 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n一、不同购买目的旅游者及其特点n1、消遣型旅游者:无任何负担、任务和压力,以游乐为主要目的,包括度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探险旅游者等。n1)数量大。n2)季节性强。n3)自由度高。n4)停留时间较长。n5)对价格比较敏感。 n2、差旅型旅游者:以业务为主要目的,兼顾观光旅游的人,包括公务旅游者、商务旅游者、学术教育旅游者等。n1)需求内容上选择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n2)出行次数频繁。n3)消费较费较 高,对对服务质量要求高。n4)不受季节气候影响。n5)选择自由度小。n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探亲访友、求学、疗养治病、购物及其他家庭事务和个人事务

16、而外出旅行的人。特点:n1)具有合家消遣的特点。n2)对出游时间、旅游目的地缺少选择的自由。n3)对旅游价格比较敏感。n二、不同心理类型旅游者及其特点n 1、理智型n 2、冲动型n 3、选价型n三、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n1、感知环境n(1)旅游者对距离的感知n(2)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高高峡峡出出平平湖湖国国人人流流血血问问君君具具有有几几多多愁愁一一代代新新人人在在成成长长黄黄金金水水道道n2、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n3、旅游偏好n是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n四、旅游者行为的空间特征n保继刚、楚义芳对不同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得出旅游者空间行为的一些普遍性特征: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n大尺度空间的旅游行为,是指发生在省际、全国、国际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行为。旅游者在大尺度的空间行为表现为以下特征:n(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n(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n(3)力图采取闭环状路线旅游。 2、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n中尺度的旅游行为,是指发生在省内、地区(市)内地域范围内的旅游行为n小尺度旅游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期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