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60544380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五科学探究(一)(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科学探究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2021广东,第19题,10分)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去除镁条表面的氧化膜(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中考母题【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猜想:Mg;猜想:Mg(OH)Cl;猜想:Mg(OH)2。【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

2、你认为原因是。氯化镁可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适量(填物质名称)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实验2加热试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滤纸条变红猜想.实验3 加热试管,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变色硅胶.猜想成立成立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稀盐酸【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成三份分别置于编号为的试管中。【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课本素材: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教材实验追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P10探究实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知识链接导航】见本书P4

3、7“金属与酸反应”具体内容。镁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 ,镁条消失,试管外壁 ,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 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淡蓝色发热大量气泡【教材原型呈现】下面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的实验:锌 实验现象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锌逐渐溶解,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铁 实验现象反应缓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 色,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浅绿铜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命题分析2021年广东中考第19题实验大题,考查金属与酸的性质实验等均为课标要求的必做实验。素材来源于人教版教材第八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镁与盐酸反应。反应

4、中出现了异常现象:有灰白色的物质生成。本题对课本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在创设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该探究实验的思维容量大,对学生思维品质要求较高,考查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好地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试题的区分度好,效度高。2021年广东中考化学试题第19题错因分析备考指导:1.要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注意化学式、元素符号书写规范。2.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逻辑性,找准答题关键。3.加强阅读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找准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审题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注意观察实验

5、现象,及对实验异常现象设计实验探究。5.培养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大串联”,对零零碎碎的知识整理,由“点”到“线”并形成知识“面”,学生掌握知识有条理、有系统,从而形成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6.要深挖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回头看”教材中的各个简单实验。方法指导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是围绕科学探究的6个要素来设计的: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取事实与依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但在探究性试题的命制过程中,这6个要素不一定都涉及,有些要素即使涉及,也可能以题给信息的方式来加以呈现。结合科学探究的6个要素对如何解答作简要分析:1.提出科学问题问题 ,进进行

6、猜想和假设设:通常由题目给出,或者在题目最后设计“根据实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需紧扣实验提出还有哪些影响因素的问题即可。2.猜想与假设设:(1)对混合物成分猜想:混合物成分是A、B、C中的两种或三种,则猜想为:A、B;A、C;B、C;A、B、C。判断猜想是否合理,可看猜想中的物质是否互相反应。(2)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猜想: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一定有可溶性生成物,可能存在反应物中的一种;反应后固体或气体成分的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根据物质的颜色判断。【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实验后在整理实验室时,得到白色固体药品,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

7、酸钠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猜想与假设】针对其组成:猜想一:含有Na2CO3和Na2SO4;猜想二:含有Na2SO4和NaHCO3;猜想三:含有。Na2CO3和NaHCO3【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和NaOH猜想三:Na2SO4和CuSO4;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讨论与交流】小强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四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通常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以此为思路进行设计。4.收集证证据:实验现象的描述应

8、以三方面为基础,即固体,液体颜色,气体是如何变化的,热量变化,是否产生刺激性气味等。5.解释释与结论结论 :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逻辑关系,可由其中两个判断第三个内容的正误。题目中给出的查阅资料,往往是解决关键性问题的锦囊!必须重视且灵活应用。6.评评价与交流:此处问题较难,通常是找出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漏洞或者是不严谨之处,或者是对实验探究的结果有哪些心得和体会。【例3】实验室中,小阳同学用一定量生石灰处理含有盐酸的废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现邀请大家对该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提出问题】小阳同学处理废液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查阅资

9、料】CaCl2溶液显中性。【猜想与假设】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溶质为CaCl2;猜想:溶质为CaCl2和HCl;猜想:溶质为(1)。CaCl2和Ca(OH)2组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小组同学相互评价第1组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第1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因为此方案只能确定猜想(2)不成立【实验探究】三组同学分别取适量无色溶液进行探究。第2组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3)_,第2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但若不是猜想成立,用此方案无法区分猜想和第3组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能一次性确定哪一个猜想成立,且操作简便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4)你

10、认为第3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可能是.。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取适量溶液于试【实验总结】综合上述实验探究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小阳同学处理的废液还不合格,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等,所以需将废液进一步处理后再排放。【拓展提升】含有盐酸的废液除了可以用生石灰处理外,还可以从下列试剂中选择适量(5)(选填字母)处理达标后排放。a.木炭b.熟石灰c.大理石bc题型特训类型一教材实验拓展探究(2021年考)教材实验1分子运动现象【课标(2021版)学习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并解释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教材实验追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49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知识链接导航】见本书P

11、82“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具体内容。【教材原型呈现】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做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由此得到的结论是。(2)按如图方法进行实验,烧杯A中盛浓氨水,烧杯B中盛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该实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中,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1.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

12、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图I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2)E中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酚酞变红得快,B中酚酞变红得慢对比试管烧杯(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任写一点)。有利于环境保护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教材实验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课标(2021版)教学要求】通过实验

13、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微观本质,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守恒意识。【教材实验追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92P94探究和实验,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知识链接导航】见本书P104“实验突破: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具体内容。【教材原型呈现】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方案(表中实验结论分析处选填“=”“”或“(1)方案一中,玻璃管的一端有一个小气球,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的大量热使瓶内气体膨胀而冲开橡胶塞,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防止瓶底炸裂(2)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不到天平平衡,是因为.,

14、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装置要。密闭未被称量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2.(2021青海)根据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请将你的思考及实验结果写在短线处。【猜想假设】猜想1:相等;猜想2:。不相等【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分别将反应物及反应容器放在托盘天平上,右盘上放砝码使之平衡取下烧杯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再将其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选填“向左”

15、“向右”或“不”)偏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不向右【反思评价】你认为猜想是错误的,其原因是.。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再称量时,质量减少反应没在密闭容器2教材实验3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课标(2021版)学习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活动: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教材实验追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P17P18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知识链接导航】见本书P45“实验突破: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具体内容。【教材原型呈现】自行车防雨棚采用了钢架结构,但使用不久就会生锈,某校兴趣小组通过实验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1)实验设计(2)实

16、验现象:一周后,试管中的铁钉会生锈。(3)实验分析B中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B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并迅速冷却,其目的是。对比A、C中的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由实验(填序号,下同)和对比可得到铁生锈需有氧气参加。(4)实验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A铁生锈需要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隔绝氧气A3.(2021宁夏)某同学发现自己眼镜框中铜制部位表面有绿色的铜锈,他联想到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铜生锈的原因,请你一起探究。【提出问题】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猜想与假设】根据查阅的资料猜测: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是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含有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空气中O2、CO2、H2O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因此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编号一二三四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生锈【设计与实验】他仿照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