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9.01KB
约7页
文档ID:260426615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_第1页
1/7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本院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病例纳入年月为2019年12月起始直至2020年12月,依是否为骨折诊断分设骨折组(n=56例)与未骨折组(n=32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得出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钙饮食、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家族骨折史、跌倒等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高位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筛查,早期予以体育锻炼及饮食干预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机体骨骼单位体积总质量降低和该部位骨组织微观视角骨质稀疏现象被称为为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机体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将逐步降低,待流失至一定水平后,即可判定为骨质疏松临床60岁以上者最为高发,因病症累及人群较为广泛,且病症发病特点具备偶然性,较低外界作用力即可造成患者骨折[1]因骨折所致肌肉血管损伤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病症转归,出现肢体畸形,难以愈合的现状,甚至出现致命性并发症。

另外,因骨质疏松高发人群多为老年人,体检中多存在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表现,进一步增大了骨质疏松发生与发展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为提升此类人群生活质量,本研究笔者对88例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因素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制定防止骨密度持续流失的护理干预措施,现阐述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资料抽取本院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病例纳入年月为2019年12月起始直至2020年12月入选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符合《骨科学》中有关骨质疏松确诊指征的,骨折组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Ca、P代谢病症的;影响骨密度疾病如肝肾系统病症;合并骨质疏松但服用影响骨细胞新陈代谢化学药品的依是否为骨折诊断分设骨质疏松组(n=56例)男女分布17/39;年龄69-95(77.64±8.97)岁;未骨折组(n=32例)男女分布:11/21;年龄68-95(77.63±9.64)岁两组对象资料比对差异均衡(P>0.05),可比本研究经本院安全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2. 方法选派资深检验人员借助骨密度仪(中国艾克瑞公司),对纳入患者行骨密度检测检测范围以L1-L4及股骨近端两部分。

结合检验数据,筛查骨质疏松患者判定标准以中国医学会颁布的《中国老年人骨密度调研报告》为准[2]与此同时,向每位检查患者发放调研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七维度项目:既往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骨强度、骨密度、骨折家族史、脆性骨折史、基础疾病(常见老年人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共7项其中,由研究者结合骨密度检测报告代为填写的内容有:骨强度、骨密度、体重、身高4项务必确保数据收集准确,以便行回归分析总结独立危险因素1.3统计学评析借助PEMS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检验水准α=0.052. 结果2.1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钙饮食、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家族骨折史、跌倒等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独立风险因素(P<0.05),见表1表1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因素βOR95%可信区间P值年龄0.2751.3211.019-1.7110.036低钙饮食0.4311.5371.168-2.0230.002骨密度-0.2760.7540.629-0.9110.003脆性骨折史0.3781.4521.222-1.7280.000家族骨折史0.2121.2331.019-1.4980.001跌倒0.49210.3451245-2.1200.0003、讨论因老年人机体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机体钙流失速率增加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减弱,发生骨质疏松可能性较高。

若没有尽早予以干预,患者骨骼情况将持续进展,故针对病症发生危险因素需尤为关注,以便早期采取预防对策诱发老年人骨质疏松因素较多,内外界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致病高危因素李水霞等人研究表明,药物活性成分对骨骼的影响、家族骨折史、脆性骨折病史的、骨强度、骨密度较低的;或外界因素如应用激素类药物、代谢过多咖啡因、跌倒、运动缺乏、吸烟、饮酒、钙流失、缺失雌性级数、营养不良、年龄等[3]笔者再此基础上,以问卷调研的形式,针对上述因素展开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归纳出独立风险因素共6项:年龄、低钙饮食、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家族骨折史及跌倒护理人员需综合上述结论,结合老年人身心运作机制,提出合理有效的规避高危风险的措施4、干预措施4.1 强化符合多项符合骨质疏松高危因素人群护理力度患者入院前,需详细了解一般情况,在既有独立危险因素筛选标准,联合触觉敏感性降低、视力低下、服用镇静药、激素类药物的相关人群均需强化防跌倒护理防范力度强化与患者的防跌倒健康宣教内容,并向其发放防跌倒手册,嘱患者下床时需严格按照下床三步法:“仰卧位30s”、“坐卧位30s”、“站位30s”的方式下床[4]对于评定为高度跌倒风险的人群,可做出警示标记,并在护理站护理计划栏中标明,时刻保证跌倒患者可时刻得到防护性照护,降低跌倒发生几率。

4.2 营造安全的病室首先,床需要高度可调;老年人所穿的鞋需要保证足够的耐磨系数;地面需铺设如低碳、防滑垫等辅助措施;如厕区域需增设扶手;周边区域需装配好配套用具,让老年人可以最短的行进距离达成目标需求;光线方面要柔和且亮度适中,降低因光线因素的影响针对年龄过大,且四肢行走能力较差者,可另配备拐杖,复健车等辅助设备4.3 强化运动、饮食、药物使用指导(1)运动:考虑到骨质疏松患者不适宜剧烈运动,需选取如太极拳、慢跑、步行等运动项目,逐步锻炼机体骨骼肌新陈代谢机制,旨在增强骨骼血液营养供应水平;另外需补充多元维生素,以为骨骼、肌肉组织的生长与修复提供必备元素,延缓骨质疏松进程;(2)饮食:若无机体合并症忌食要求,可多食高钙高磷食物,如海产品、虾米、乳制品、豆制品、猪肝、蛋等;保持日常充足水分摄入,补充钙元素吸收所需水分;少饮碳酸饮料等钙流失类食物;(3)药物:钙剂、雌激素类及维生素类制剂的食用均可起到保健效果,可遵医嘱适当应用[5]参考文献:[1]彭伟娇,胡杏娟,赖洁珊, 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65-67.[2]张亚伟,叶红丽,武园园.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5A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7):3817-3821.[3]李水霞,李翠翠,郑林宏, 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中的疗效分析[J].骨科,2020,11(6):550-553.[4]邢丽霞.护理评分制度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5):918-921.[5]曹莹莹,周莎莎,毛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营养干预与综合康复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3):96-99.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