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60200511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教学实录【课标内容】2.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2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扩大阅读范围。2.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理念】本文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为此设计了讲故事环节,根据课文出现的人物,所做的好事,通过小组

2、讲故事的环节巩固此目标。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接着,通过“品梨花”的环节,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 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最后,在“品美点”的体验,对文本有了总体升华。【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

3、尚品质。然而,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随着情节的展开,作品进一步表现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避雨。文章相当生动地展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将他们的心灵的真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基本能读懂本文主要意思,并能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但是分析本文记叙的巧妙构思时还需要

4、教师引导。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雷锋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缺少关心他人的举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与其产生共鸣之处,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将内在的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5、。【教学重点】1.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2.理解“梨花”的多层含义及作用。【教学方法】批注法、比较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激趣导入(一)导入师:最美不过四月天,很高兴和同学在这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和同学们相遇!在语文的旅行我们曾走过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语文是绿草如茵、处处闻啼鸟的春;是浓阴蔽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是秋风送爽,仙鹤排云上的秋;是白雪皑

6、皑雪压青松的冬。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唐诗,是白居易所写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作连理枝;”语文是宋词,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春夏秋冬,晨昏午夜,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山川树木,花鸟虫鱼,都在这里。想跟吴老师一起走进“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神奇世界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板书课题:驿路梨花(二)整体感知师:在哀牢山的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深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美丽故事?让我们

7、一起读读课文吧!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思考: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才是小屋的主人?生:默读圈划、批注。师:出示幻灯片:1.作者简介2.检查预习,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演板书写容易写错和结构复杂的字:“撵、蔑、葺”,介绍书写时注意怎样书写才美观。(三)合作探究、交流师:下面我们走进课文,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课文按照顺序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好事?请根据表格内容,小组成员选择其中人物,简述故事情节。出现次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时间12345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开始讲故事。师:听到了同学们讲故事的声音,有的同学讲的绘声绘色,渐入

8、意境,我也情不自禁的被感染了!谁来说说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1:小茅屋的故事。师:你一语道出重点,关键词找的特别准确,那么小茅屋的主人都哪些?他们与小茅屋又怎样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生2: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送粮食;梨花妹妹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接姐姐的班照料小屋;解放军十多年前为方便过路人,砍树割草盖小屋;梨花在解放军盖小屋后,照料小屋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师:解放军建造了小茅屋,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照顾小茅屋,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有关小茅屋的故事有“两个误会,三个悬念,四写梨花,五件好事。”那么,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悬念是什么?师

9、:出示幻灯片:我、老余,见到小茅屋,产生了什么疑问?悬念一是.生:第八段,我和老余见到小茅屋,这是谁的房子?这是悬念一。师:由此产生了什么误会?生:主人是他(瑶族老人)?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这是误会一。师:误认为小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结果瑶族老人却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第17段,“主人是谁?”生:是她?(哈尼小姑娘),哈尼小姑娘出现再生误会。师追问:是呀,当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的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里讲出造房人是谁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误会解锁,悬念产生,文章在设悬念释悬念带出新悬念”的格局中,收

10、到了回还往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故事讨论到此处,我们也许明白了,谁才是小屋的主人呢?明确: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这群人物中有孩子、有老人、有青年、有军人、有群众、有汉族、有少数名族,他们与小屋都有故事,他们有的是小屋的建造者,如:解放军叔叔,更多的是小屋的照料者,所以,我们可以说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师:小说还写到了五件好事,课文描写的顺序是什么?生:“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师:事件发生的顺序是什么?生: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

11、并建造了小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我们”路过这里住宿,瑶族老人送大米,一起修葺了小茅屋。师:为什么要这样写?穿插一些故事有什么作用?生:总结:从全文看,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顺叙,而中间又巧妙的穿插了一些故事,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四)品味赏析师:苏东坡有诗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陆游笔下写到:“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文章的题目是驿路梨花”,这里梨花不仅是一种花,还是一种精神,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梨花?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品梨花。问:课文有几次写到梨花?找出句子,并分析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生1:“白

12、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师:此处描写是自然界的梨花吗?有什么作用?生1:是自然界的梨花,我觉得有烘托作用。师:能说的具体些吗?烘托了什么?谁来补充一下?生2: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师:表述具体完整,掌声!生:鼓掌!师:如此美的意境,仿佛在梦中,第二处描写梨花的地方哪位同学找到了?生:第27段,“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 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师:不仅能准

13、确找出,还告诉我们所在的段落,让大家能迅速找到位置,很好!此处在梦中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生:是作者的想象,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师:在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有这样类似的描写:“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的描写也是作者的联想,不是真实存在的,叫什么写法?生:虚写。师:对,此处就是生(齐):虚写。师:多美的的梨花呀,作者不由的想起了一句诗,哪里又写到了梨花?生: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师:对,告诉大家,在文章什么地方?生:结尾。师:结尾出现和题目相关的梨花描写,会有什么作用呢?联想一

14、下结尾段的作用,在思考此处有何作用?生1:引用诗句,点明文章的主题。师:点明文章的什么主题?谁来补充?生2:引用诗句,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师:说的真好,雷锋精神代代传,这里作者以花写人,对花的赞美,就是对什么的赞美?生3: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师:此处的作用,同学总结一下?生4:引用诗句,是梨花一语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师:特别欣赏你的“一语双关”这个词,我们把它记下来吧,记在什么位置?对,题目或结尾。师:既然说到了题目和结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课

15、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师点拨:“梨花”一语双关,既是什么?也指什么?它们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什么作用?生:既指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师: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象征意义,起什么作用?生: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师板书: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五)品美点师: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悬念迭起的种种误会,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吸引着我们,也震撼着我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去寻找美点,感悟心灵。文章哪些地方写的美?生:顺叙有插叙,曲折有致。师:总结的很好,能不能具体说一说生1:从全文结构看,本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展开,这是顺叙,写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