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迥程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200497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迥程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迥程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迥程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迥程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迥程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题1922题用于动植物转基因的运载体DNA中含有一段作标志用的特殊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这种基因的危险性一直未被充分认识。芬兰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工程食物中存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转移到人体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内。虽然还没有人报道,这种食物在人体内能使肠道细菌特别是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但危险性不能被排除,因为这种基因本身就具有可移动的性质。从另一角度讲,至今也没有人能证明基因工程食物中的抗性基因绝对不会转移到人体肠道微生物中,消费者又有什么义务非要承担这个风险呢? 有道德、负

2、责任的科学家应该在制作供基因工程作物用的转基因动植物时,拒绝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还在继续使用它。现在已有一些国家政府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和出售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工程食物。还有一些在自然界所发生的基因污染也许人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例如德国科学家发现基因工程油菜的转基因已经污染了蜜蜂体内肠道中的微生物。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基因污染将无孔不入。 基因是一切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繁殖又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繁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复制。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的基因可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

3、因污染是惟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一种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环境污染。 19对“抗生素抗性基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是一段特殊基因,用于作标志,存在于动植物转基因的运载体DNA中。 B它是一段特殊基因,是用来作标志的,存在于DNA中,这DNA是一种运载体,用于动植物转基因。 C它是用于植物转基因的一段特殊基因,是运载体DNA中的一段标志。 D,它是一段特殊基因,是运载体DNA的标志,存在于动植物转基因中。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危险性一直未被发现。 B芬兰人员发现了基因工程食物中存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转移到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内;这

4、种食物在人体内能使肠道菌特别是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是很危险的。芬兰人对后者没有报道。 C基因工程食物中的抗性基因绝对不会转移到人体肠道微生物中,才是比较安全的。但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被证明。 D抗生素抗性基因“本身就具有可移动的性质”,意思是,它是可以移植的。21“现在已有一些国家政府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和出售任何含搞生素基因的基因工程食品”中的“政府”的二字可否去掉?为什么?_ (6分)22. 为什么说“基因污染将无孔不入”?_ (6分)参考答案:19. B(AD“存在于”错;C“植物”应为“动植物”) 20. C(A项故意夸大,少了“充分”;“是很危险的” “芬兰人没有报道”不合文意;D项“

5、可以移植”错)21. 不可,因为下文所说的“规定”“禁止”都是政府行为,不能笼统地用“国家”二字代替。22. 因为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特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它们可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而增殖,再随被污染的生物的传播而扩散,能不断增殖、扩散,却无法清除。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正因为关切世事,文学所承载的乃是世情、思想和个人情性及其生命体验。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肯定的是魏晋时代

6、一批文人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他们坚持“师心”“使气”并在这个意义上获得自身“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这种意识的出现,就是鲁迅所说的“自觉”。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与自足,乃使士人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处于动荡时世的艰危与无奈。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如何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立德、立功,皆须依凭机遇和位势,非由自我所能掌控,唯有立言则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遂为人所青睐。因而,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文学自觉乃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

7、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 “立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特别彰显语言之美。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

8、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鲁迅论及世说新语等志人书有曰:“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彰显的仍是个体生命体验与情性、审美。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

9、雅和丰富多样。(节选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7. 下列关于鲁迅对“魏晋文学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认为,魏晋时代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思想先进、活跃,重视人之价值,自尊、自我觉醒,积极入世。B. 鲁迅认为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演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动因。C. 鲁迅所说的文学自觉,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是一种追求“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的意识。D. 鲁迅论及世说新语等志人书,认为其“远实用而近娱乐”,彰显的仍是个体生命体验与情性、审美。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觉醒的个体生

10、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因而,人们认为唯有立言才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B. 自然景物之感发,动荡社会之民生百态,时代离乱之悲苦人生,个体命运之焦灼忧虑,开始进入建安、魏晋时代作家的视野,成为文学的表现内容。C. 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意味着这种文学自觉打破了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完全摆脱了文学的教化功能和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D. 曹丕“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而绮靡”、刘勰“立文之道”都表明魏晋文学的内容的扩大与丰富。9. 结合文本所给信息,简要概括魏晋时期“文学自觉”出现的条件。参考答案:7. A 8. B 9. 世情思想的演变;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11、;借助文学艺术表达。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第二行 “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不是“积 极入世”。B项,原文是“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 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正确。C项,原文第一 段是“鲁迅肯定的是魏晋时代一批文人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获得自身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这种意识的出现,就是鲁迅所说的自觉”,正确。D项,第三段“论及世 说新语等志人书有曰:若为赏心而作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彰显的仍是个体生命体 验与情性

12、、审美”,正确。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原文第二段,人们认为唯有立言才可凭借自身努力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是“借助于文学艺术 来表达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的原因,因果颠倒。C项,第三段,原文说“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 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曲解文意。D项,不是表明魏晋文学内容的扩大与丰富,而是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

13、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求考生带着问题到文中筛选相关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归纳整合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 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

14、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15、“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